APP下载

《卫生微生物学》考试改革与实践

2014-03-04甘仲霖汪春梅泸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卫生

杨 艳,甘仲霖,汪春梅(泸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考试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评定、区分、预测、诊断、教学反馈和激励导向等基本功能,其作用不可忽视[1]。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为适应泸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特色预防医学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寻求与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考试模式,本校以预防医学专业本科2010 级《卫生微生物学》课程为试点,进行考试改革的尝试,建立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和方式,取得较好成效。

1 基本思想

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因此,现代考试指导思想主张考试要将拓宽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为一体,采用综合的、灵活的、相对的评分办法[1]。选择合理的、科学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突出能力提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3]。因此,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不是单一维度的,应该是全方位的。本校以往《卫生微生物学》成绩的评定为期末闭卷考试(占70%)、考勤(占15%)、实验报告(占15%),不能考察学生分析问题、沟通交流、自主学习、实践技能等能力。因此,作者倡导考试成绩的评定应是建立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基础之上的,兼顾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的评定。

2 课程考试改革的内容和形式

为全面培养和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合《卫生微生物学》课程特点,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纳入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建立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和方式,力求做到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使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四方面的考核兼顾。由此,对《卫生微生物学》课程拟定了如下成绩评价体系和方式: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考勤和课堂表现(10%)、实验报告(15%)、课后作业(10%)、小组学习(5%);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包括实验技能考核(10%),期末闭卷笔试(50%)。最后采取各部分汇总的总成绩作为学生修读该门课程的最终评价,以全面、深入考查学生的学习。第1 次上课应向学生讲明考试改革的内容和方法,向学生灌输考核贯穿该门课程始终的理念。

2.1 课堂表现考核 课堂表现记录学生课堂出勤、回答问题、实验操作规范性等方面的情况。上课教师不定期抽查学生出勤情况并记录,缺课学生应有正当理由。课堂上教师根据理论或实验进程提问,所有学生均可能被选中回答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上课必须全神贯注、开动脑筋,在实验课的操作中细心观察实验反应,全面如实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判断实验结论,在实验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提出见解。卫生微生物实验中应密切关注实验操作规范性,卫生微生物学实验因其材料的特殊性(实验材料为可以致病的病原微生物),遵守实验室规则、实验操作规范非常重要。如进入实验室应穿好白大褂,严禁在实验室吃东西、吸烟、化妆及存储食物。其次,树立有菌观念,强调无菌操作,如接种环使用前后严格进行灼烧灭菌,小心、正确处理传染性物品和废弃物品等。考勤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核,问题回答和实验操作规范性的记录是考核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

2.2 小组学习 教师安排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小组的学习内容由教师布置《卫生微生物学》相关内容。《卫生微生物学》课程有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根据教学经验,总论一般较深、较难,分论相对较简单。因此,总论主要由教师集中统一讲授,分论可适当安排小组学习。小组学习要有计划、有目的,适当查找文献、讨论、分析及总结,形成论文,以幻灯片(PPT)形式在课堂上由2 名以上学生汇报,课外小组学习平时成绩评定采用答辩方式和对论文贡献多少确定。小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为学生主动学,有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以PPT 形式汇报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演示能力。小组一般由5~10 人组成,小组成员必须协力合作,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论文和PPT,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小组学习在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进行考核的同时,可拓宽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

2.3 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 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是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的考核。课后作业主要为理论课课后练习题。理论课后练习题主要是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为使学生整体对课堂知识有好的理解和掌握,可把重要内容以练习题的形式来检测。教师通过批阅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提高课后作业的质量,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环节:提前布置作业,给学生留出完成作业的时间;布置一些灵活的题目引导学生完成,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需深入思考和查阅文献。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积极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业结果应及时反馈。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评阅,并在课堂上分析和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学习。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实验报告重点考核报告书写格式与结果评价、实验报告中误差分析等内容。提醒学生要注重讨论,不要简单复述书中理论而缺乏思考,如实验失败,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分析。

2.4 实验技能考核 实验技能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卫生微生物学》要求学生掌握卫生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包括采样、制片、接种、培养等。以往考核主要以实验报告为实验课考核的主要形式,学生对实验课不太重视,主动参与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差,在实验中应付了事、抄袭实验报告、动眼不动手。鉴于此,改进实验考核方法至关重要。增加实验技能考核,在最后一次实验课进行。事先制定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实验技能考核过程和结果由1 名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取平均分为最终成绩。实验技能考核使学生更加重视实验课上的试验操作,积极主动参与试验,注重基本操作的练习,注重实验环节,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学生参与实验技能考核成绩的评定促进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5 期末考试设计与实施 期末闭卷笔试是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的系统和全面考核。本校对期末闭卷笔试内容进行了改革,首先,压缩客观题,增加主观题;其次,试题题型更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教与学的情况,试题特别注重突出考查学生《卫生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卫生微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体 会

3.1 考试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采用考勤、课堂提问、小组学习、作业、实验报告等多元化考核形式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结合期末考试(实验技能考核、期末闭卷考核)得到学生最终成绩,这种卫生微生物学考试改革一经推出,深受学生们欢迎。与参与考试改革的学生座谈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赞成此项改革,认为改革能较客观、公正地反映实际学习效果,对提高学习能力有显著帮助。学生普遍反映考试改革带动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转变,考试增设的课后作业、小组学习、实验技能考试,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有目的、有意识的关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尤其是小组学习,不但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及演示能力进行了很好的锻炼和测试。考试改革后,期末闭卷考试前要求教师划重点的学生少了,多方面、分阶段的考核使学生每个环节都认真学习,自信增强,避免了平时不认真、考试前临时突击,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使成绩能较客观、公正地反映实际学习情况。改革结果表明,考试改革顺应了教育的要求,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

3.2 考试改革对教师教学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考试的目的不仅在于总结和评价教和学的效果,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来改进教学工作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4]。考试改革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和深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内容, 与时俱进。 由于考核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考试的次数和形式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会比以前增大,因此,学校应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和支持教师的教学考试改革和实践。

在《卫生微生物学》考试改革与实践中,作者认为期末闭卷考试中还可增加测试能力的有效手段,如在期末考试中,除闭卷考试外,可增加开卷考试,多选编一些能诱发、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典型例题。这方面已有成功尝试的报道[5-8]。《卫生微生物学》考试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不断寻找更好的适用于本校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使教师教与学生学都能上一个新台阶,在改革和实践中不断摸索出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新模式。

[1] 钱厚斌. 创新人才培养视界的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145-147.

[2] 陈丽丽,那立欣,靖雪妍,等. 预防医学专业毕业考试改革实践与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59.

[3] 李文利. 高等教育之于学生发展:能力提升还是能力筛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8(1):1-16.

[4] 金敏力,聂磊,宋勤. 面向实践能力培养的考试改革[J]. 中国高校科技,2012(Z1):70-71.

[5] 邵爱玉. 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考试改革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9):35-36.

[6] 祝晓光,杨克红,李晓明,等. 《药理学》开卷考试的实践与思考[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1):1168-1169.

[7] 余日安,郜艳晖,赵新华,等. 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 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51-754.

[8] 王晓波,梁小红,刘冬英,等.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考试改革实践[J].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4):733-736.

猜你喜欢

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卫生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实验报告
卫生歌
PBL结合CBS教学法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报告书写综述
讲卫生
实验报告无纸化管理平台研究初探*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微生物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