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远市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十三五”发展思路

2014-03-04江先文广东省清远市农业局副局长

现代农业装备 2014年6期
关键词:清远市农机化农艺

○文/江先文(广东省清远市农业局副局长)

清远市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十三五”发展思路

○文/江先文(广东省清远市农业局副局长)

随着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农机化工作不能以单一的推广应用新型农机具为主体,而是要延伸到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这就需要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农机部门要与农业、土肥、植保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在推广新型农机具时同步推广农艺技术,加强配合,使农机与农艺有机衔接起来,使农机化技术真正发挥高效增产的作用。

一、前言

清远市位于广东省的中北部,南连广州和佛山市,北接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及东北部和韶关市交界,西及西南部与肇庆市为邻,下辖二市四县二区,人口406万;全市土地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0.6%,是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农用地总面积166.48万公顷,其中农作物播种面积540多万亩。

二、农机化发展情况

1.农机装备和农机化作业水平

截止2013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114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6 377台,联合收割机1 463台,水稻插秧机388台,耕整机27 352台,植保机械22 002台,谷物烘干机械54台、水稻大棚育秧设备3套、温室大棚488亩、畜牧养殖机械15 614台、渔业机械17 901台、茶叶生产加工机械195台。

2013年清远市完成农作物机耕面积355.2万亩,机收面积173.1万亩,机插面积14.4万亩,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36.11%;其中水稻机耕面积175.7万亩,机插面积14.36万亩,机收面积141.9万亩,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58.48%。

2.农机社会化服务情况

截止2013年底,清远市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10 582个,其中拥有农机原值20万~50万元的专业户89个,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的专业户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44个,社员323人,注册资本1 665万元。

三、清远市农机化发展目前存在问题

1.农机推广机构设置不合理,工作缺乏手段,活力不足

清远市农业(农机)系统经历了多次机构改革,目前,除英德市保留农机局建制有较健全的机构人员外,其余大部分县(市、区)农机推广机构和人员设置都不甚合理。主要原因:一是工作人员少且老化严重,性别和学历结构不合理。全市大部分县局负责农机工作的干部只有一人,有些县甚至只有一个干部还要兼顾多项其它工作;二是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少,推广手段落后。目前全市农机工作人员中,没有一个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技术力量、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三是乡镇农机推广力量薄弱,推广业务难以开展。目前全市乡镇农机推广职能都合并到了镇政府农办或镇农业服务中心,同样面临人员少、技术缺、无资金等困境,且大部分精力用在计划生

育、社会维稳、征地拆迁等镇府中心工作上,农机管理和推广工作难以深入细致,只是马虎应付。

2.地方政府对农机化工作投入少,工作经费短缺

目前,全市只有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和英德市农机事业管理局由地方财政安排一些工作经费,其余各县(市、区)地方财政都没有农机推广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有些地方甚至连工作人员基本工资待遇都没法保障,造成人心不稳,工作涣散。

3.农机推广方法单一,运行机制僵化,推广效果差

各县现行农机推广工作仍在沿用近二三十年来的陈旧机制,行政化倾向严重,管理体制僵化,各级农机推广机构为应付任务而推广,经费开支与工作计划都对农业(农机)主管部门高度依赖,尚未确立应有的市场导向与用户导向,推广方法单一,主要靠开现场会、印发材料、展示机具等传统手段,尤其在解决推广到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没有好办法,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脱节,跟不上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迅速发育和发展的步伐,也难以满足构建新型农业技术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需要。

4.农民申请农机购置补贴积极性不高,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进度缓慢

2011年至2013年,清远市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 214万元,在微耕机、水泵、喷雾器、手扶和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收割机等机具方面推广应用数量和效果明显,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同时从去年起机具保有量达到了近年来的一个相对饱和期。2014年,广东省安排清远市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 962万元,截止11月10日,完成补贴资金1 073万元,完成年度总额的54.7%,实施进度较慢。究其原因主要是:从管理部门看,一是从去年开始广东省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新政,将原来的差额购机改为全额购机,农民购机首付资金增加,影响了农民购机意愿;二是大部分县(市、区)未能按照政策要求保障必要的组织管理经费,削弱了基层农机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开展多样性、细致性的宣传发动工作,只是简单等待农民上门办理申请;三是部分县(市、区)把农机购置补贴申请工作下放到乡镇,乡镇工作人员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不熟悉、效率低。从购机群体看:一是农机购置补贴办理程序繁锁、周期长、成本高,时间和经济支出都得不偿失;二是近年清远市受黄龙病、台风等灾害影响,农民农业收入少、经济不富裕,再投入能力差;三是购机补贴政策对现时农民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农民购买农机的意愿;四是部分补贴机具存在价格高、质量差、售后服务不到位等原因。因此大大影响了农民、农业企业购买农机的热情。

5.土地零散经营和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农机的使用

清远市地处粤北,耕地紧缺,绝大部分耕地仍由农户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也无法使用大型现代农业技术装备,不利于农机作业服务,制约了农机的发展。

6.农机与农艺技术脱节甚至相互掣肘,拖慢发展速度

目前在大部分的农机推广实际工作中,农机与农艺还是以独自为中心,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缺乏相互的沟通和配合,造成“会农机的不会种田,会种田的不会使用农机”尴尬局面,使农机推广陷入单一农机操作上,不能更好地延伸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严重制约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如种植部门推广的抛秧农艺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械化育插秧的发展。

7.农机合作社存在规模小管理差、缺资金

目前清远市农机合作社普遍存在:一是合作社规模小、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二是农机作业成本持续上涨。耕地分布零散,生产道路窄小,影响大型农机具进出,加大作业难度,增加机具空运转时间。近几年农用柴油价格大幅上涨,农机经营者在农机作业过程未享受到燃油补贴,大大提高了作业成本,降低了服务效益。三是农机合作社融资渠道少,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合作社有加快发展扩大服务之心,却无购置农机装备、拓展服务领域之

力,仍是服务单一、原地踏步。

四、清远农机化“十三五”发展思路及工作重点

1.发展思路

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农机与农艺的关系,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统筹谋划,梯度推进,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传统产业和清远新农业四大支柱产业的机械化水平。

1)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农机工作的重视,建设健全农机推广体系。进一步宣传和落实《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政策精神,确保各县、镇党委政府对农机推广工作在机构、编制和经费上给予应用保障,把农机化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指标。一是确保县、镇级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健全,把农机推广机构纳为纯公益事业单位;二是保障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合法待遇,并在工资收入、干部提拔、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保证和倾斜;三是保证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办公条件,提供办公场所、试验示范基地,配备必要农机推广机具,保障农机推广专项经费,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四是建立以农机推广机构为主,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为依托,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机销售网点为补充的一主多元农机推广体系,从而保证能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及时引进、示范、推广,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2)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随着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农机化工作不能以单一的推广应用新型农机具为主体,而是要延伸到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这就需要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农机部门要与农业、土肥、植保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在推广新型农机具时同步推广农艺技术,加强配合,使农机与农艺有机衔接起来,使农机化技术真正发挥高效增产的作用。

结合广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加快土地流转进程,通过农机合作组织开展代耕代种、土地托管、委托作业等企业服务模式,把零散土地集约起来,实行统一耕作、统一测土施肥、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病虫害管理、统一灌溉、统一收割、统一运输、统一收购、分户结算的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益,增加农民收入,适应新时期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3)转变农机服务对象,改变单一推广模式,建立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长期跟踪、随访制度。随着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模式的发展,农机推广应找准服务对象,重点面向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推广,优先安排推广项目,促进农机专业户发展,形成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农机推广新局面。为由农机大户或专业组织承担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试验提供一定的帮扶政策和奖励措施。

农机推广要以市场调研为前提,以农机新技术发展为导向,以农户需求为目标,找准农机推广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改变开小会、发资料、看机具的传统推广模式,要结合培训搞推广,结合加工搞推广,结合基地搞推广,要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还要带着农民干。建立农机推广长期跟踪、随访服务制度,延伸农机推广的服务面,由单一的农机技术推广延伸到前期指导培训,后期管理及维修服务。

4)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农机合作社资金困难问题。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扶持。开展农机社会服务,购买农机投资大,回报期长,经营季节性强,投入产出比较低,目前清远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规模小、融资难。因此,农村金融服务应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户宅基地、房屋和农业机械等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具体举措,同时降低“政银保”项目门槛,以解决农民、农机合作社融资难问题。

2.近期工作重点

1)着力推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谷物烘干两大瓶颈问题的解决。水稻是清远种植面积最大农作物,

年播种面积200多万亩,但全市水稻机播率现仅7.2%,距离全省平均的11.2%低4个百分点;机械烘干水平也很低,全市谷物烘干机械只有54台,尤其近年冰冻、暴雨灾害频发导致水稻种植、收获两个季节损失严重,劳力转移后农用雇工难问题凸显,育插秧和烘干两个环节机械化发展缓慢,是阻碍全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两大瓶颈,机械替代作业要求迫切!

近年来,清远市从粮食安全战略高度,重视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水稻机耕、机植保、机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下一步,全市农业(农机)部门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两大瓶颈问题解决: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补贴作业专项,实施水稻机插秧作业补贴,大棚育秧补贴,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支持水稻育秧中心建设,建立统育、统供、代插一条龙的盈利服务模式,解决好机用秧、插秧难题,调动农民应用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第二,进一步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与抛秧、撒播的对比试验,用产量说话,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认识接受程度,为全市面上大力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创造良好氛围。第三,动员、引导、扶持粮食加工企业和储运企业建立谷物烘干中心,建立直接向农户收购湿谷的机制,切实解决农民晒谷难的问题。第四,扶持水稻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添置谷物烘干设备,既满足自身的需要,又可为周边群众提供有偿服务。通过提高谷物烘干机械化水平,减少谷物霉变、发芽带来的损失,提升稻米质量,同时也将大大提高抗灾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2)全力做好茶叶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茶叶作为清远市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之首,至2014年10月底,全市茶园面积达8.67万亩,2020年计划发展到20万亩。目前,清远市的茶叶生产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大大制约了茶叶生产的规模、品质、效益的提高。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立机制,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建立扶持发展机制,实施茶叶机械化生产推广计划,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通过专项激励,调动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茶叶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农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推广应用模式。二是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加强对交通便利的山和平原茶区茶农的宣传引导,大力推广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提升茶园的产量和产值能力,解决茶叶生产雇工难问题。三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培训班、现场会、考察等形式,组织农机管理人员,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企业学习考察茶叶生产机械化先进经验。四是典型带动。以扶持茶叶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加大对茶叶生产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茶叶产业发展资金应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合作社改造老茶园、推广优质茶园、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以及补贴茶叶机械的累加补贴等;项目支持要改变重龙头企业,轻合作社的局面,加大对合作社的支持,鼓励其发挥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培养茶叶科技能人,培育茶叶生产致富带头人;对合作社建设茶叶初加工建设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扶持资金应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给予补贴;鼓励茶叶企业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茶园基地。五是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要从茶园规划,茶叶种植时就开始农机与农艺的融合。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是一项新技术,也是一项系统的农业工程,尤其是机械化采茶,我们要在示范培训的基础上,选择条件具备,茶农积极性高的地方,进行试点示范,逐步推广。

3)加快水产养殖与畜牧养殖机械化的发展。结合清远市草食动物和北江特色渔业养殖产业重点发展要求,按照健康、生态、安全的养殖理念,大力推广机械化耕水养殖技术和推广应用畜禽机械化养殖技术。为有效解决和治理规模化畜牧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必须釆取干清类工艺以及实现雨水和污水分流,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在大力推广水产养殖与畜牧养殖机械化技术的同时,加快推广养殖废弃物净化处理技术和废弃物净化处理机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清远市农机化农艺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寂寞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