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2014-03-04陈元旭吕晓岚

中国矿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评判指标体系评估

陈元旭,王 蔚,王 文,吕晓岚,于 清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37;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我国资源、生态和环境所承受的庞大压力很大部分都是由持续多年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严重、资源束缚的趋紧、气候变化问题的突出、生态系统的退化以及地质灾害的频发等方面是其主要表现。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由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支撑的。研究地质调查行业可持续发展,涉及行业的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预警和问题诊断、可持续发展评价(包括评价指标、标准、方法和模型)、发展进程监控、发展过程的动态演化机理、发展动力、发展能力建设、发展模式(实现发展的途径、方法、手段和措施)、发展能否持续的判别准则等,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

地质调查可持 续发展是一种理想状态,指地质调查工作能够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具体包括绩效目标明确,工作规模相对稳定、结构优化,要素投入协调合理,能够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质信息、知识和技术支撑服务,效益显著。

本文研究分析了影响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造评价模型,测算了现阶段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指数,指出了我国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次探索。

1 影响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1 影响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地质调查是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是运用地质(球)科学的理论及相关技术、方法和手段,调查、研究和认识地球,生产、储存和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类矿产资源、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等地质信息和知识,包括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质科学技术研究和地质信息服务等公益性地质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重大决策服务,为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影响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涉及经济社有社会发展对地质调查的有效需求、地质调查的战略规划体系、地质调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队伍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地质调查工作效果等,其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队伍体系等是影响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1)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地质调查进行管理和运作的核心是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以及怎样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采取何种手段、方法来实现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就被称为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的设置、各机构职责定位以及各机构间的相互协调为其核心。运行机制是研究在运行过程中各生产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及其制约关系,也是组织运行自我调节的方式。工作有序、协调、高效的运行,使其内在活力和对外应变能力得到增强是地质调查工作运行机制所发挥的作用。地质调查的职责定位、组织机构设立、激励约束机制等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关键。

2)地质调查队伍体系。地质调查工作的中心是地质调查队伍。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下属单位、各省地质调查院等以及社会已有的地质调查生产能力是地质调查工作的队伍体系。要想保证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机结合社会系统、地质调查系统这两股生产能力,并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激励,成为了关键所在。在地质调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从承担地质调查工作能力实际情况看,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下属单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地质调查制度保障体系。地质调查制度保障体系密切关联着地质调查的生产过程,它是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法律制度是实现制度保障体系的主要手段。法律手段主要用来保障地质调查工作的定位、经费、政策、技术支持以及外部环境。其中,地质调查工作地位,要用法规制度的形式,明确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它在政府宏观管理中和在制度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战略中所处的位置;地质调查经费预算,在政府的财政和资源法规中,要有明确的法规制度保证,不能大起大落,更不能可有可无。也不行的工作经费、技术装备投资,应当具有持续、稳定的渠道,以保证地质调查工作的连续性;地质调查工作环境,法规制度的保证在地质调查工作所需的外部环境上也应该有所体现。因为地质调查工作都是在广域的空间发展,势必会影响当地的人文地貌,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工作会很难顺利进行,对此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予以保证。

4)地质调查工作成效。地质调查产品和服务的满足社会需要程度即地质调查工作成效。地质调查工作的成果是地质调查工作的价值体现,其表现就是工作效果。效果的界定可以从地质成果、资料被实际利用的状况等方面来进行评价。财政对地质调查的投入的是否有成效,只有通过利用才能得到证实。从服务效果来看,要评价服务的数量(频率)、服务的(客户)范围、服务的客户满意度等;从服务的能力来看,要考虑服务的信息拥有情况、服务的装备条件、服务的人才建设、制度建设以及经费投入情况等。地质调查产品成效具有延迟性、强持续性等特征,有些地质成果,它的效用是长期的,甚至是滞后的,并不能立竿见影。地质科学的普及、广大民众与地质成果的社会认可和满意程度息息相关,比如防治地质灾害的地质信息、提高人民关注质量的地质信息、满足人民基本生产、生活需要的地质信息,都能起到这方面的作用。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是地质调查成果在国家层面对相关政策的影响,而这个条件,一方面需要有效的地质成果的实际效用引领,另一方面也需要加以宣传辅导。

1.2 地质调查工作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多且繁杂,根据问题的性质不同,可将这些问题分成三类:一是核心问题,即影响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二是由于这些问题存在产生的结果,我们平常看到的往往是结果;三是产生这些核心问题的原因。将这三类问题以问题树的形式可形象反映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表1)。其中主要包括:战略规划体系不适应新需求;集中统一精干高效的地质调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形成,难以形成合力;地质调查人才队伍体系建设不到位;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等4个核心问题。9个由于这些问题产生的结果和11个产生问题的原因。

2 我国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指标及评价

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影响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的分析,可以推理出我国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的很多具体指标。这些指标是否科学、可行,是否符合通常分析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基本原则,如多功能性、层次性原则等,关键绩效指标(KPI)分析方法原理告诉我们,将实现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可实现的具体目标,是建立指标体系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研究构建了由6项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工程的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具体见图1。

表1 我国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树

图1 地质调查工作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2.2 构建评价模型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把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成递接层级结构,即AHP法确定个指标的权重,然后分层次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最后综合出总的评价结果。

上面设计的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二级三层结构的指标体系。由于这些评估指标大多带有模糊性,那么根据FUZZY理论,可以把次准则层对主准则层的评判看成一级评判,把主准则层对目标层的评判看成第二级评判,从而过程一个二级三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见图2。

图2 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图

2.3 评价步骤

具体评价步骤如下所示。

1)设地质调查工作可持续发展评价因素集X={X1,X2,…,Xn},将因素集按属性将其细分成p个评估因素Xi={Xi1,Xi2,…,Xij},i=1,2,…p;j=1,1,…,t;(本模型评估p=6,t变动)。

2)进行一级评判:对没有过子评价因素集分别作出综合评判。

评语集:用Y={Y1,Y2,…,Y3}表示。本评估模型定义的评语集Y={优,良,差}3个档次。

权重指标集:让若干资深专家各自对评估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给出相对标度,并计算出相应的权重。然后对专家们的权重进行加总,求平均,确定各项评估指标的最终权重。用Ai=(ai1,ai2,…,aij)。

模糊评价矩阵:把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评估子因素Xi评语集Y看成是一个模糊映射,可以确定模糊评估矩阵Ri,见式(1)。

式中,rijk=dijk/d,dijk为评估子因素集Xi中第ij项评估指标被作为评语集中第k种评估Yk的专家人数,d为参加评估的总专家。专家评估如表2举例所示。

表2 某资深专家对地质调查工作可持续发展指标模糊评判

根据FUZZY理论,运用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得Xi的综合评判向量,见式(2)。

进行二次评判:将每个子因素Xi看为一个因素,用作为它的单因素评判,即得地质调查工作评估因素集X到评语集Y的一个模糊映射,X={X1,X2,…,Xs}。

将每一个Xi作为X的一部分,可以按他们的重要性给出权数分配=(a1,a2,…,as),所以二级综合评判为:=A*R=(b1,b2,…,bm),对评判结果作归一化,按最大隶属原则得:Bk=max(b1,b2,…,bm),则得出FUZZY综合评判为Yk。

2.4 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根据前面所建立的地质调查工作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经咨询专家,对现阶段的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指数进行测算,具体数据如下所示。

专家测定各指标权重

确定评语集中的Y={优,良,差}。

按上述评语集对确定评语X1-X6中各指标进行评判,得出下模糊评判矩阵,并进行第一级综合评价。

对地质调查工作可持续发展指标进行第二次综合评价,得出结论。根据隶属最大化原则,我国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Y=良。具体评估标准根据表1对我国现阶段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分析,对各指标赋值如表3所示。

表3 我国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

续表3

通过测算,得出我国现阶段地质调查工作可持续发展指数为78。

3 结论建议

通过对我国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分析测算,即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定量化、模型化的综合评判系统是我国地质调查工作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总体思路。

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1999年以来,我国地质调查工作在业务建设、体制机制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逐步分体运行的格局初步形成;地质调查工作业务体系和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中央和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相继建立并逐步建实建强;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与资料信息服务已经起步;地质调查“走出去”初见成效;地质调查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了重要基础性支撑和保障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分析揭示出很多制约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战略规划体系不适应新需求;集中统一精干高效的地质调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形成,难以形成合;地质调查人才队伍体系建设不到位;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建议针对自身能够改进(或部分改进)的四个方面:业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地质调查队伍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和完善措施,促进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

[1] 王文,邓志奇,张润丽,等.中国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3.

[2] 余浩科.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3] 徐刚峰.加强地质调查工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J].资源产业,2003,5(2):49-50.

[4] 邱茂慧,陈忠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研究综述[J].热带地理,2002,22(3):222-225.

[5] 逯元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J].自然生态保护,2003(11):17-22.

[6] 李建斌.世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探究与借鉴[J].经济研究,2010(1):53-54.

猜你喜欢

评判指标体系评估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评估依据
评判改革自有标准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