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在高地

2014-03-04郑刚

户外探险 2014年2期
关键词:哈雷金丝荒原

提名

DV作品 《无人之境》

拍摄制作:游牧兄弟《无人之境》摄制组

提名理由

《无人之境》是一步关于探索和看见的纪录片,探索未知,看见自己。主人公郑义和郑刚都是骑行多年的旅行者,他们虽然性格不同,一个是乐观豁达的老顽童,一个是深沉内敛的文青男,却都精通摩托骑行,沉迷自然苦旅,也都拍得一手好照片。二人更是神交已久,直到2013年一见便如故,在春天一同穿越了五大荒原,意犹未尽,也就有了秋天藏北的《无人之境》。本次拍摄有腾讯视频的支持,可谓准备充分,海陆空的设备共同上阵,但仍遇到了摄制组临时换人,设备车翻车等各种状况,所幸郑义、郑刚天性豁达,身兼数职完成拍摄,各种剪辑版本也得到了不同群体的欢迎。单集版更记录了两人在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超过15个小时穿着厚重的车服,全程摩托车穿越藏北五千多公里,忍受着最冷到零下23度℃的低温,陷车落水,冰原摔车等等艰难片段,更追踪了郑义对金丝野牦牛、郑刚对象雄消失王城的执念。

线路情况

车队从北京出发,拉萨休整后前往西藏那曲地区的班戈县。这里也是柏油路的尽头。之后车队前往双湖特别区,再从此向北深入羌唐无人区的普若岗日冰原。从冰原返回穿越色林措湖区,经尼玛县至文部当惹雍措。再从当惹雍措向西经扎日南木措,措勤县,措亚公路到塔若措。后继续沿着措亚公路,大北县至狮泉河镇。休整后前往扎达县和门士乡寻找穹窿银城。最后阶段走219国道向北至日土县,再向东北方向进入羌唐无人区西部地区,寻找金丝野牦牛。全程结束超过7000公里。

★行程时间:车队2013年9月16日自北京出发,全程76天,其中从拉萨出发至拍摄野牦牛结束,在无人区及藏北高原历时52天。

★骑行车辆:两台KTM LC4 640 Adventure摩托车和一台北极星剃辙刀900多用途摩托车(UTV)。

挑战

★路况复杂:全程道路95%为非铺装路面,以沙石路、土路、车辙印记以及无人区范围的荒原为主。

★易迷路:因个人喜好,增加沿途的新鲜感所以行前未做充分功课。而携带的三台GPS也先后因持续低温而偶尔罢工,面对茫茫荒原,更多时候是依靠基本的方向辨别技能和一份地图完成的大部分行程。

★气温低:穿越时藏北已经进入深秋至初冬,一般日均气温已在零度以下。最低气温达零下23℃(11月下旬在羌唐西部荒原上午10点测得)骑行时,车速60公里/小时,体感温度为零下52℃。

《无人之境》探险主人公

郑义:本名邓学志 新浪微博@郑义-逃离人类 腾讯微博:@逍遥骑士郑义

1964年生于哈尔滨,现常住北京、云南香格里拉。自由摄影师,国际著名野生动物、风光摄影家、旅行家;北京逍遥骑士俱乐部创办人;哈苏奥地利世界超级摄影师大赛金奖,银奖获得者。2007年开始致力于公路文化和机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被美国哈雷·戴维森公司中国分公司誉为“哈雷中国精神领袖”、“中国哈雷第一人”;2009年单骑哈雷横贯美国18个州,成为第一个单骑哈雷穿越美国的亚洲车手;2011年3月单骑哈雷环美13600百公里,用时两个月。2012年7月15日单骑从旧金山出发,纵贯加拿大西部进入阿拉斯加北极圈,全程一万多公里,成为第一个骑摩托车进北极圈的中国人;2013年3月和摄影师郑刚、助理高进东完成越野车穿越羌塘、可可西里、阿尔金山、罗布泊、黑戈壁五大荒原。

郑刚:新浪、腾讯微博@郑刚同学

生于天津,现籍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自由摄影师、香港《大雾山出版社》专栏作家,出版有《香港行山王》等旅游系列图书。资深户外运动爱好者,喜好摩托车、越野车、自行车等所有与轮子有关的运动。同时喜好徒步、滑翔伞、风筝冲浪等户外运动。八岁离开家乡,14岁开始独自旅行。去过北美、欧洲及亚洲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旅行。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先后二十余次前往藏地旅行。数次进入羌塘、可可西里、阿尔金山、罗布泊等地探险旅行。“自在”可能是我和郑义都期待的生存状态,所不同的是,行动力更强的郑义更多选择去到他觉得自在的地方待着。而天生倦怠的我则认为,在哪,都可以自在。不过有一个地方我们都觉得“自在”。那就是,西藏!

我天生对没做过的事情兴趣浓厚,这也是我们俩另一个相似之处。在多次进出藏地之后,此次的不同在于,我们准备把这个过程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我们这次的整体线路设计以藏北高原为主,其中一部分为羌塘自然保护区。说实话,如果是单人前往,我会觉得更简单些。而如果后面跟着一个载着十余人的车队,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回事。

精心改装的后援卡车还没到拉萨就翻车了、出发前一天在拉萨解散了摄制组、进入土路的第二天就陷了三台车,挖了两天才脱困……这就是旅行的最有趣之处,你永远不知道第二天会发生什么,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

就这么磕磕绊绊的一路走来,幸得上天眷顾。我们如愿找到了穹窿银城和稀有的金丝野牦牛。从驾着摩托车驶上土路到回到柏油路,超过5000公里的里程。这也是我最长的一次在非铺装路面骑行的经历,虽然数次摔车,但最难忘的还是初冬藏北的寒风。

我是个极度怕冷的人,但鬼使神差地在12个月内跑了三次藏北。分别是2012年11月、2013年3月和2013年11月。这三次藏北之行,最低温度达到零下30℃,《无人之境》拍摄时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3℃。每当我穿着内置护甲已经被冻得硬硬的车服在营地周围走来走去时,就不禁会想:人,对于这个世界来说过于复杂。就像《牛虻》里写的,人就是自我矛盾的结合体。越是令我们生畏的我们越要接近,而我们想远离的,正是那些我们所熟悉的。每天,我有超过15小时都是穿着厚重的车服,穿了两个月。当我在拉萨脱掉这身数公斤的盔甲时,的确感到无比轻松。

在整个拍摄活动结束时,我并不肯定我们拍到了什么。那些海量的拍摄素材中,有多少真的是我们想说的、想做的……又有多少能被剪辑团队挑选出来,剪辑成篇,并被观看者理解?

我只能肯定我自己看到了什么。能确认当我站在穹窿银城顶端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张开双臂时的感受。当体型壮硕的金丝野牦牛愤怒地向我冲来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心跳。

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那些在藏北随处可见的野牦牛,可能已经在此地生存了数万年。这其中便有珍稀的、存世不足两百头的金丝野牦牛。它们早于人类抵达此地,经过艰难的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不断进化和繁衍,在这块貌似极度荒蛮的高地成功地生存了下来。它们和那些废弃城堡的昔日主人生存在同一区域。而它们的那些高智商邻居,早在数百年前便已经逃离了此地。

据可靠的考古文献记载,如今几乎寸草不生的古格都城遗址一带,曾经草木繁盛,牛羊成群。然而随着人口的剧增,人们对周边的自然资源进行着掠夺性的过度使用。最终导致资源枯竭,无法再支撑人们的生存需要,于是他们只能背井离乡,逃离此地。

而木讷的野牦牛,却在与自然的不断交流中获得了继续生存于此的机会。看似不相关的两个物种的结局,也许能让我们懂得“适度”和“尊重”的重要性。

郑义、郑刚此次摩托车穿越藏北的旅程,带着郑义对寻找金丝野牦牛的执念。在发现一头金丝野牦牛的尸体后不久,两人竟真的拍摄到了这一存世不足两百头的珍稀物种。

猜你喜欢

哈雷金丝荒原
荒原童话
圣诞秀
千年难遇的自然瑰宝
在荒原上
金丝枣裂果发生与防治
Ehinger Kraftrad:来,干了这杯1939年的哈雷
金丝编花项链
金丝缠元宝
午觉大战
致冬末的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