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斑头雁飞得更高

2014-03-04杨欣李斯洋

户外探险 2014年2期
关键词:江河营地数量

杨欣+李斯洋

提名

绿色江河 斑头雁守护行动

项目实施时间:2011年底至今

提名理由

斑头雁守护行动是“绿色江河”围绕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在为期两年的守护行动中,“绿色江河”建立了培养当地人,带领外来志愿者的可持续模式,对长江源头的斑头雁种群数量及繁殖状况进行了有史以来最详细的调查,积累了大量一手数据,对研究斑头雁迁徙这一“生物行为活化石”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行动中,志愿者开展了有效的普及和巡护工作,使斑头雁数量得到了显著增长。

沱沱河是长江正源,与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交汇在唐古拉山镇。随着西藏的逐渐火热,日趋繁忙的公路运输也让唐古拉山镇成为了最繁忙的中继站。镇公路两侧那些看上去稍显败落的房屋里,已经催生出了六十多家餐馆、旅店、商店、修车铺、加油站。食宿是这里提供的主要服务,外来的过客走进餐馆,老板首先推荐的菜品是沱沱河特产:野生鱼、野兔和大雁蛋。

2011年,在这里修建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的站长杨欣第一次听说斑头雁的名字—一位藏族老人听说新建的房子是保护站,手摇着转经筒前来打探:“你们保护大雁么?我家牧场周围的湖中,每年很多大雁下蛋,许多刚下的蛋就被镇里的人给捡走了,你们管不管?”老人所说的大雁就是斑头雁。

责无旁贷的守护

杨欣经过一番了解,才知道斑头雁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在迁徙过程中能飞越喜马拉雅山,八小时就能飞至9000米高空,是世界上少有的能穿越这一极限高度的生命。

斑头雁在全球仅有七万只,中国作为斑头雁最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之一,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除了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之外,也就再无其他了。

在长江源斑头雁繁殖地遭到人类威胁之时,保护斑头雁栖息地,普及宣传保护斑头雁知识,阻止当地人捡拾斑头雁鸟蛋的行为,这些任务就摆在了还没有完工的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面前。

2011年冬季,绿色江河确定启动“让我飞得更高—斑头雁守护行动”,为斑头雁孵化保驾护航。保护站管理员吐旦旦巴、斯求才仁和守站志愿者着手调查唐古拉山镇周边的斑头雁栖息及分布情况、当地捡拾鸟蛋的人群及数量和每年捡拾斑头雁蛋的数量。

整个冬天,吐旦、才仁和志愿者都在保护站周边的牧区调查,确定了斑头雁在长江源的主要繁殖地—班德湖。

2012年春,绿色江河招募志愿者,建立野外营地,驻守班德湖,阻止捡蛋人进入,调查斑头雁种群数量。2013年,在守护班德湖基础上,绿色江河把守护和调查斑头雁的范围扩大到杰比湖和通天河口。

2013年4月,刚刚完工的长江源保护站成为守护斑头雁的大本营,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三个野外营地,它们是距离大本营47公里的班德湖营地、距离大本营71公里的杰比湖营地和距离大本营60公里的通天河口营地。

4月5日,杰比湖营地建立,4月22日,“请让我飞—2013斑头雁守护行动”项目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志愿者陆续到达,开始了持续100天的斑头雁接力守护和调查。

杰比湖:记录斑头雁诞生的全过程

杰比湖位于沱沱河支流樟木曲河畔,距离唐古拉山镇71公里,海拔4700米,湖面0.3平方公里,湖中有一个300平方米的沙土小岛,是斑头雁最理想的孵化地。

班德湖营地工作重点就是监视和拍摄。来自深圳的志愿者邹卓钢和张振杰是第一批志愿者,他们生活的场所就是一顶15平方米的帆布帐篷,工作设备包括50瓦的对讲机、10米的高架天线以及可以电脑控制的摄像机。食品补给来自大本营,五天一送。守护的同时,志愿者主要工作就是摄像机的操作、图片拍摄和斑头雁活动的记录。

4月的长江源还是冬季,几乎每天下午都会有一阵沙尘天气,并夹杂着雪花,四处漏风的帐篷扎在一片低洼的沙土上,屋外沙尘暴,屋内也就暴土扬尘。回忆起守护行动之初,张振杰每天晚上睡觉都会在头上搭上一件衣服当做防沙层,早晨睁眼,先把满满一捧沙土抖掉,然后就开启小岛上的摄像头。

冬去春来,摄像头捕捉到了斑头雁在冰面上晒太阳、觅食、交配的萌系画面。在水面上交配后的斑头雁会成双成对地降落回岛,寻找做窝的地点。它们用脚后蹬的方式挖出一个浅坑作窝,再把窝周边的一些小石子叼进窝中,下蛋后,雌雁又拔下自己身上的羽毛铺在窝中,再用小石子压住,在肚子底下铺了一床厚厚的褥子,孵化的过程中还不断用小石子压住羽毛。雌雁进食的时候,准雁妈妈会把窝边的羽毛往上面捋捋,把蛋都盖上……

高清度和高倍变焦,加上近距离拍摄,斑头雁的一切隐私都尽收其中。从筑巢到撅屁股下蛋,到孵化,再到雏雁破壳,杰比湖的视频完整记录了斑头雁从孕育到诞生的全过程。

在斑头雁相关研究资料中显示,斑头雁一窝一般为4~6枚蛋,多到10枚,但不是每一个蛋都能孵化出雁。从4月5日建立营地、安装摄像机算起,杰比湖营地整整坚守了100天。其中,志愿者张振杰也在杰比湖坚守了100天。

班德湖:守护最密集的栖息地

班德湖位于沱沱河上游,海拔4600米,面积4.65平方公里,湖中有三个岛屿,周边还星罗棋布点缀了上百个小湖,为斑头雁提供了广阔的栖息地和丰富的食物。每年孵化季节,大岛上聚集了上千只斑头雁,使班德湖成为长江源地区斑头雁数量最多的湖泊。

早在2012年前,吃鸟蛋在沱沱河几乎是半公开的秘密,由于湖水较浅,许多地段可以涉水上岛,捡拾斑头雁的蛋非常容易。沱沱河虽然属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但是沱沱河没有保护区的常设机构,国际保护动物斑头雁也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动物名录,就谈不上管护人员和管理了。每年沱沱河周边被捡走的斑头雁蛋就超过2000枚。

2012年,绿色江河开始守护斑头雁的时候,还有人来捡拾鸟蛋,不过都被志愿者挡回去了。2013年,经过一年的大力宣传,沱沱河的人都知道斑头雁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并且有志愿者在彻夜守护,也就没有人来捡蛋了。除了守护外,志愿者的重点工作就是进行斑头雁种群数量调查。

班德湖虽然面积不大,但周边湿地沼泽丰富,鸟类调查难度很大,对数据准确度要求越高,就需要设立越多的观察点同步调查。经过资深观鸟人麦茬的反复核实,五个观察点 基本覆盖了班德湖整个湖面。从班德湖营地到最远一个调查点徒步需要两个小时,借助越野车把志愿者运送到汽车能到达的极限,然后再徒步半个小时就可以到位。

斑头雁调查主要是统计斑头雁的种群数量和在班德湖的分布,调查工作每五天一次。志愿者在经过简单培训后,每2~3人一组布置五个调查点,根据事先确定的范围和鸟的飞行方向,同步清点斑头雁数量。上午11时,五个调查点的清点工作同步进行;然后,于11时30分和12时再次进行清点、统计。最后得出该次调查结果—斑头雁的数量。

2013年共计进行了九次调查,班德湖斑头雁最大种群数量超过2000只,此前2012年的调查是1170只,一年时间多出近1000只,这和志愿者两年的守护不无关系。世界上斑头雁种群数量约70000只,长江源一个班德湖的斑头雁就接近世界总数的3%,那整个长江源会有多少呢?长江源是不是斑头雁最大的繁殖地呢?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调查和证实。

斑头雁守护行动是“绿色江河”围绕长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负责人杨欣是国内第一拨漂流长江的探险家,对于长江的保护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保护长江就像是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挑起这个担子的时候便知道放不下了。”在27年保护历程中,他也清醒地知道,每一个物种的守护都不是孤立的,作为环境生态循环的一份子,每一种生命都值得关注,每一次守护都能更好地普及当地和世人的环保意识,这兴许就是斑头雁守护行动的题外之意吧。

猜你喜欢

江河营地数量
用爱心汇聚江河的“老船长”
江河里的水鸟
回归营地活动
恐龙会谈恋爱吗
草根公民的江河十年行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头发的数量
向量数量积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板龙很呆板吗?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