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涧彝族“跳菜”的历史溯源及体育功能价值的探究

2014-03-02王萍刘方涛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南涧彝族体育

王萍,刘方涛

(文山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南涧彝族“跳菜”的历史溯源及体育功能价值的探究

王萍,刘方涛

(文山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云南大理无量山、哀牢山民间的彝民,有一种独特的集传统饮食文化、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跳菜舞”,彝语称之为 “吾多哈”也就是彝族的伴餐舞“跳菜”,它是彝族在婚、丧、嫁、娶等重大礼仪活动中,活跃气氛敬重宾客的一种民族风俗舞蹈。近年来,各领域对南涧彝族“跳菜”的研究都趋于完善,但在体育领域的研究甚少。基于此,希望通过对南涧彝族“跳菜”的历史溯源、演进、种类、身体特征及组合进行研究,探求南涧彝族“跳菜”的体育功能价值,以便人们更加了解南涧彝族“跳菜”,积极参与和传承这一项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南涧跳菜;彝族舞蹈;体育功能价值

1 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对南涧彝族“跳菜”活动中的历史溯源、演进以及南涧彝族“跳菜”的种类、身体动作形态及组合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对“跳菜”溯源的背景、文化进行分析,阐释二者的共生关系, 找出南涧彝族“跳菜”中的体育功能价值,以便在体育学科领域里对南涧彝族“跳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是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的南涧彝族“跳菜”活动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文献查阅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归纳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南涧彝族“跳菜”的历史溯源与演进

3.1.1 南涧彝族“跳菜”的历史溯源

相传“跳菜”的溯源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是原始部落对狩猎成功的一种庆祝活动。旨在感谢神灵赐予食物而托着食物祭祀神灵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被继承下来,演变为欢庆的“跳菜”舞,即在饮食时放歌起舞。《后汉书·东夷传》里记载:“马韩常以五月天竞,祭鬼神,尽夜酒会,群聚歌舞,舞辄数十人相随,踏地为节[1]。”类似的记载尚有许多,另一种说法是“跳菜”溯源于唐代,南诏王为答谢唐王的封赏,组织献演了《南诏奉圣乐》。“跳菜”也由其伴舞发展而来。至此“跳菜”已有 1200 余年的历史了。

3.1.2 南涧彝族“跳菜”的历史演进

南涧彝族“跳菜”的具体溯源至今没有准确的记载,据一些老辈回忆:民国时期,“跳菜”只有在重大的欢庆场合才有,比如结婚娶亲。由于表演“跳菜”的场合少之又少,所以从事“跳菜”的艺人也不多,而且动作简单,变化不大,只要能跳就可。改革开放以后,政策对传统民俗开始变得宽松,使得“跳菜”产生了活力。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艺术家马如华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出版了《南涧彝族自治县民间舞蹈集成》,全面的介绍了南涧彝族“跳菜”,由此外界才开始广泛地关注南涧彝族“跳菜”。1991年,在大理“三月街民族节”上,南涧彝族“跳菜”征服了各方宾客,使南涧彝族“跳菜”声名鹊起[2]。1992年,在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一等奖。1998年,在第六届亚洲民间艺术节上获得金奖。从此,南涧彝族“跳菜”跳出了南涧大山走向全国各地。2003年,文化部正式授予南涧县“中国民间南涧跳菜艺术之乡”的金匾[3]。2005年,在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民间广场歌舞表演大赛中喜获“山花奖”。2008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

3.2 南涧彝族“跳菜”的种类及身体

南涧彝族“跳菜”,是在宴席请客上菜时抬着托盘行进时跳的舞,又名“抬菜舞”。常见的“跳菜”有两类,一类是“宴席跳菜”;另一类是“舞台跳菜”。

3.2.1 “宴席跳菜”(又称“实地跳菜”)的种类及身体动作特征

“宴席跳菜”是彝族人民在寿庆、婚丧、嫁娶等活动时举行的“跳菜”活动,彝民根据不同的“抬菜”方式把“跳菜”分为“空手叠塔跳法”、“口功送菜跳法”两种跳法[5]。

表1 南涧彝族“跳菜”宴席跳菜跳法

3.2.2 “舞台跳菜”(又称“广场跳菜”)的种类及身体动作特征

按所表演的地点不同或舞台大小,又分为“舞台跳菜”和“广场跳菜”。无论是“舞台跳菜”,还是“广场跳菜”,相同之处是其所用舞步都以“半翻歌、三翻歌、全翻歌、三跺脚、扫脚歌、直歌、攒歌、攒攒歌”8种打歌步伐为主[3]。差异在于:“舞台跳菜”的演员较少,在20人以内。“广场跳菜”的演员在40人以上[6]。

3.3 南涧彝族“跳菜”的身体动作组合特征及体育价值功能

3.3.1 南涧彝族“跳菜”的身体动作组合特征

南涧彝族“跳菜”分为无量山系黑彝“跳菜”、哀牢山系黑彝“跳菜”及无量乡红星村白彝“跳菜”。无量山系黑彝,由于诸多的地理因素致使其族内交往密切,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可根据其溯源的原因分为“模仿动物产生的组合动作”以及“抒发感情产生的组合动作”其套路有以下几种[7]。详见表2。

表2 无量山系黑彝跳菜的动作组合构成

3.3.2 南涧彝族“跳菜”的体育功能与价值

南涧彝族“跳菜”作为彝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彝族人民团结的纽带,在很长的一个发展历程中主要依托民间艺人的“口传身授”而得以代代传递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常重视,南涧彝族“跳菜”得到发展,开展南涧彝族“跳菜”对南涧彝族的文化、经济、健身、民族团结等都具有积极的价值。

3.3.2.1 南涧彝族“跳菜”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西部大开发给深处西南边境的云南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近年来大众旅游热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消费热潮,这一机遇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机。大理南涧彝族居住的环境十分原始且相对闭塞,正是由于这种地理因素,使南涧彝族“跳菜”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民俗体育文化。随着旅游热带来的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贸物流的繁荣。这一地区人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极大的促进了大理南涧彝族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3.3.2.2 南涧彝族“跳菜”有着深厚的文化价值

民族体育项目的表演具有民族性、体育性、观赏性,南涧彝族“跳菜”是彝族人们生产生活精神的汇聚,是抒发彝族人民情怀的精神产品,也是彝族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的再现。通过南涧彝族“跳菜”这样的活动,彝族人民不仅可以在欢愉的氛围下生活,把体育文化、艺术文化与饮食文化结合起来。在欢快娱乐的气氛下锻炼了身体也让宾客得到了鲜美的食物。很好地表现了大理南涧彝族的民族精神。“跳菜舞”能产生巨大的心灵的震撼,也能给人们带来欢乐的饮食氛围,这对于展示、传承彝族民族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3.2.3 南涧彝族“跳菜”具有很强的健身与养生功能

南涧彝族“跳菜”是民族文化与体育、艺术的结合,基本动作、套路丰富多样,多为模仿动物形态和生产生活活动而来。“跳菜”的节奏鲜明,表达方式强烈而豪放,表演方式与场合极其独特。 南涧彝族“跳菜”是全身性的运动,顶托盘时头部、颈部、腰部等肌肉关节的静力支撑力量得到很好的锻炼。尤其是在一边跳舞一边托举餐盘上菜的动作,都是一些极其高难度的动作。要保证托盘里的菜碟子不能倾覆的同时,还要做出一些优美的舞蹈动作。在科学的运动强度下,这些动作可提高表演者的力量、耐力、柔韧性及协调能力,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

3.3.2.4 南涧彝族“跳菜”能增进民族之间的团结与交流

大理南涧彝族地区地势险要而闭塞,彝族人民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需要通过一些活动来宣泄情感、娱乐身心,从而促进民族团结、增进人民的友谊。 南涧彝族“跳菜”对促进民族团结交流,促进和谐、文明的乡风有重要的作用。表演者除了展示各地对彝族文化的魅力外,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在各彝族地区开展南涧彝族“跳菜”活动,能够培养年轻人坚强的品质,改善不良的社会作风。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南涧彝族“跳菜”作为大理南涧彝族文化的产物,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南涧彝族“跳菜”的开展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它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这是目前制约南涧彝族“跳菜”开展的主要条件。人力和资金不足是制约南涧彝族“跳菜”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打工潮”的盛兴,使大部分青年人转向往城市以追求更多经济收入。所以南涧彝族“跳菜”开展只有部分中年人和热爱南涧彝族“跳菜”的积极分子的参与,南涧彝族“跳菜”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窘境。

4.2 建议

4.2.1 加快南涧彝族“跳菜”的普及和开展

南涧彝族“跳菜”经过多年的发展,得到有效发掘、整理和创新的只是其中的小部分,需利用当前有利时机,组织人力、物力和资金开展全面深入的普查,进行记录、整理,以图文、音像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来。在发掘整理的基础上,大力普及创新南涧彝族“跳菜”。

4.2.2 推进南涧彝族“跳菜”与旅游发展相结合

在保持南涧彝族“跳菜”的原生性,民族性,人文性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建立具有特色的民族村,并定期进行表演。这种保持原汁原味的民族体育文化,是都市生活不能体验到的,而其中所折射出自然纯朴民族风情文化,正是旅游者为释放心灵束缚极力寻求的,推进南涧彝族“跳菜”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从而吸引更多观光旅游者,并带来贸易、物质交流的繁荣。

4.2.3 深入完善南涧彝族“跳菜”传承人保障制度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更加深入的落实南涧彝族“跳菜”传承人保障制度。深入的落实传承人保障制度,增加传承人扶持资金和人数,鼓励民间、社团、以及学校开展传承南涧彝族“跳菜”活动。增加代表性传承人的人数及传承扶持资金,不仅是对传承人过去工作的认可,也是对其继续从事传承工作的鼓励。完善的传承人保障制度,不仅能极大地激发了艺人持续从事南涧彝族“跳菜”教习的热情,还能增加南涧彝族“跳菜”的从业人数,从而保障南涧彝族“跳菜”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4.2.4 大力倡导南涧彝族“跳菜”在学校的普及并鼓励南涧彝族“跳菜”学术研究

学校传承具有规模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在学校普及和开展南涧彝族“跳菜”的同时,鼓励南涧彝族“跳菜”文化学术理论研究,产生一批使南涧彝族“跳菜”文化艺术和产业发展具有突破意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同时与有关院校合作,利用地方资源为院校提供实验场地、师资等服务,利用学校科研力量为南涧彝族“跳菜”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 秦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涧彝族“跳菜”[J].大理学院学报,2007(5):11-13.

[2] 曹一梅.南涧彝族“跳菜”及其教育功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21-24.

[3] 陈举惠.南涧跳菜:宴席上的舞蹈[N].中国艺术报,2004-09-24.

[4] 李维锦.试论南涧彝族跳菜的文化变迁以及形象塑造[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4):65-69.

[5] 吴嘉斌.南涧彝族“跳菜”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分析[J].考试周刊,2012(17):25-26.

[6] 王永虹.南涧跳菜:舞出彩云之南的精彩[J].今日民族,2009(10):37-38.

[7] 朱进彬.东方饮食芭蕾彝族飨宴礼仪——南涧彝族原生态宴席舞蹈“跳菜”[J].保山学院学报,2011(4):28-32.

Origin of Nanjian Yi Nationality Dinner Dance and Its Sports Functions and Values

WANG Ping, LIU Fang-tao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00, China)

There exists a unique Yi nationality dinner dance, Wuduoha in Yi language, which integrates traditional food culture, dance and music into a whole in Dalingshan and Ailaoshan of Dali Yunnan province. It’s a folk dance for enlivening atmosphere and showing respect for guests in the important practice of weddings, funerals and marrying etc.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dinner dance from different respects tends to be perfect, but few studies are done in sports. The paper studies the functions and values of Nanjian dinner dance from its origin, evolution, kind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it, participating in it actively and inheriting this precious nationality dance.

Nanjian dinner dance; Yi nationality dance; sports functions and values

G852.9

A

1674-9200(2014)06-0054-04

(责任编辑 李世云)

2014-08-01

文山学院体育教育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王 萍(1962-),女,云南红河人,文山学院体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猜你喜欢

南涧彝族体育
州文联组织27名作家到南涧开展“文艺助力乡村振兴”采风创作活动
彝族海菜腔
冬日,共赏无量山烂漫樱花 南涧无量山樱花节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云南“南涧跳菜”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