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丙烯干混悬剂的处方筛选和实验研究

2014-02-27陈增修张洁璟王儒强

淮海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悬剂羧甲基枸橼酸

陈增修,张洁璟,王儒强

头孢丙烯作为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其广谱抗菌作用相当显著,有利于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相关文献表明[1],国内患者空腹口服该药片剂和混悬剂具生物等效性,干混悬剂具有易溶、矫味等特征[2],携带服用方便简单,疗效得到患者的认同。在实验中采取羟丙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等辅料会直接影响干混悬剂[3],通过比较粉体流动学、沉降体积,进行观察实验下粒子形态的稳定性,可进行制备头孢丙烯干混悬剂实验,选择优质制剂处方。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仪器包括:湿法制粒机、高效粉碎机、高效混合机等。材料包括:头孢丙烯、蔗糖、甘露醇、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枸橼酸、枸橼酸钠、微粉硅、阿司帕坦等。

1.2 实验方法

1.2.1 处方工艺的筛选 (1)选择制剂规格为0.25 g;(2)为了保持良好的口感,可采取1:1比例的蔗糖和甘露醇为填充剂;(3)选择五种规格为0.25 g的常用助悬剂,按照处方,称取各原辅料,将粉碎过200目筛的头孢丙烯放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到刻度,用力振摇成悬浊液,然后放置于50 ml量筒中,3 h后进行观察沉降体积比、再分散性。在研究中选择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头孢丙烯干混悬剂助悬剂。在筛选助悬剂用量过程中,可按照处方分别称取头孢丙烯、蔗糖、甘露醇4份置于50 ml量瓶中,逐渐增加羧甲基纤维素钠量,加水到刻度,振摇成悬浊液后静置3 h,分析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最终选择0.25 g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头孢丙烯助悬剂,为了改善分散性,可适当加以絮凝剂。(4)在絮凝剂选择过程中,为了调节混悬微粒表面电荷,达到部分微粒絮凝的效果,可将适量盐类电解质加到混悬液中。在絮凝微粒沉降后会形成疏松的沉降物,有利于避免沉淀结块,再重新振摇后制成分散混悬,以获取絮凝剂。常用的絮凝剂为1 mg/mL的枸橼酸盐,在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实验中,可采取0.25 g的混悬液中、50 mg枸橼酸钠,大力振摇后放置到50 mL量筒中,静置3 h后进行分析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发现沉降体积比为0.92,再分散性良好,可选择1%枸橼酸钠为絮凝剂。(5)在选择助流剂及崩解剂过程中,可采取头孢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各2.50 g,蔗糖、甘露醇各 22.50 g,均匀混合后,采取枸橼酸钠 0.50 g,在混合粉末中中溶解60%乙醇,20目筛制粒,真空40℃干燥,18目筛整粒。测定休止角为41.40°,颗粒流动性不明显,再依次加入0.05 g、0.15 g、0.25 g、0.50 g 微粉硅胶混匀,测定休止角分别为 37.30°、35.80°、33.60°、30.20°等,流动性较好。因此,可选择1%微粉硅胶作为助流剂,在500 mL量瓶中加入颗粒,加水到刻度,可发现颗粒崩解性不显著,可考虑在制粒过程中加入崩解剂。采取头孢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各2.50 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1.50 g,蔗糖、甘露醇各22.50 g,进行均匀混合后,采取枸橼酸钠0.50 g,在混合粉末中溶解60%乙醇,同时加以60%乙醇制软材,20目筛制粒,真空40℃干燥,18目筛整粒。同时,加入0.05 g微粉硅胶,均匀混淆。在500 mL量瓶中置入颗粒,并加水到刻度,发现颗粒崩解性较为良好。因此,可选择3%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崩解剂。(6)在选择矫味剂及芳香剂过程中,将阿司帕坦0.30 g、草莓香精0.40 g、枸橼酸0.30 g置入上崩解剂的选择试验混悬液中,均匀摇振后获取粉红色混悬液,获取良好的口感。因此,可选择0.60%阿司帕坦以及枸橼酸作为矫味剂,为了改善混悬剂颜色香味,可选择置入0.80%草莓香精。

1.2.2 稳定性试验 在影响因素试验过程中,按照相关规定标准,选取工艺制备样品200包(0.25g/包),放置在60℃高温中,在光照条件下放置10 d,在第5天、第10天分别取样检查性状、沉降体积比及含量。见表1。

表1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通过实验表明,(1)在剧烈条件下,混悬剂沉降体积仍可符合规定,可见本品混悬性能良好。在高温和光照条件下可降低含量,因此,本品贮藏时温度不宜过高,存储条件最好是在阴凉干燥下,应该密封以避免颗粒吸湿。(2)在混悬液稳定性试验过程中,采取样品5包,加水成250 mL,在0 h、2 h、4 h、6 h、8 h分别摇匀再取混悬液考察性状,pH值及含量。见表2。

表2 混悬液稳定性试验

上述结果表明,头孢丙烯干混悬剂加水成混悬液后的8 h,趋于稳定的状态。

2 结果

通过实验研究,筛选出各组份组成及用量,获取的头孢丙烯干混悬剂的处方筛选处方规格为0.25 g,制成1 000包。见表3。

表3 头孢丙烯干混悬剂的处方筛选处方以及作用

3 讨论

经过体外试验证明[4],头孢丙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可产生明显的抗菌作用,对嗜血流感杆菌、卡他莫拉菌的敏感度相当高,在上、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皮肤以及软组织感染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5],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具有安全性、高效性、经济性等治疗优势。

综上所述,在头孢丙烯干混悬剂的处方筛选和实验研究过程中,严格遵循处方生产要求,可保证稳定的头孢丙烯质量。生产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容易控制操作技术和工艺条件,减少浪费,提高产品效率,提高工业化生产水平。

[1]杨松岭,孙 红,孙 妍.头孢克肟干混悬剂的处方筛选[J].中国药业,2011,11(13):34-35.

[2]刘哲鹏,潘 风,施与群.复方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处方工艺及质量研究[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4(9):280-283.

[3]常丽梅,吴海暄,伍巧吉,等.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的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0,19(21):116-118.

[4]涂厉标,李旭梅,丁嘉寅.抗菌药物治疗急诊患儿上呼吸道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4(10):5263-5265.

[5]张利国,周 轩.细菌耐药性分析与抗菌药物的应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5):44-48.

猜你喜欢

悬剂羧甲基枸橼酸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丹皮酚混悬剂的制备
阿苯达唑混悬剂的质量评价及其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国内外混悬剂质量控制要求及建议
天然多糖羧甲基化对其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低枸橼酸尿症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羧甲基纤维素钠凝胶载体的制备及其控制释放作用的研究
曲安奈德混悬剂辅助治疗老年多节段胸椎骨折后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
羧甲基罗望子胶的制备与表征
羧甲基玉米淀粉合成过程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