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二季度石油产业景气指数分析

2014-02-27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彭元正

中国石油企业 2014年8期
关键词:石油经济

□ 文/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 彭元正

我国二季度石油产业景气指数分析

□ 文/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 彭元正

文宣/图

201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没有明显缓解,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降至7.4%,没有延续去年下半年的回升态势,但仍然处于一个合理区间,目前第二季度GDP的统计数据尚未公布,但多数机构预测将与上季度持平或者略有下降,全年GDP增速预期将会稳定在7.5%附近。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一方面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欧美经济复苏的步伐不如预期,导致出口需求回升乏力;另外一方面,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换档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叠加,使得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而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政府也主动调低了经济增长的预期,不会单纯为了增速而牺牲经济增长的质量。

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提速对我国的石油产业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弱复苏后,其经济运行却未能继续呈现回升态势。中经石油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中经石油产业景气指数为98.4(2003年增长水平=100),与上季度基本持平(微降0.1点),回升动力明显不足,在构成石油产业景气指数的6个指标(仅剔除季节因素,保留随机因素)中,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同比增速较上季度有所上升;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进出口总额和从业人数同比增速较上季度有所下降。从景气指数的走势来看,从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的一轮弱复苏有所停滞,从本年前两季度的情况看,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说明在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新形势下,石油产业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现阶段,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总体方针,通过深化石油产业的体制和机制改革来激活其内在的发展动能,实现石油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中经石油产业监测预警数据显示,石油产业生产合成指数为99.6(2003年增长水平=100),较上季度上升0.5个百分点,在连续两个季度的下行后出现了平稳回升的走势。在重点监测的产品中,第二季度除天然原油外所有产品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按增速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依次是:煤油、天然气、汽油和柴油,增速在20.3%到0.3%之间,而天然原油则同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从生产合成指数的走势来看,近两年呈现出低位震荡的走势,增长水平总体上没有大的变化,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波动幅度不大。出现这一走势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读:第一,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关键期,曾经长期强调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逐步加快步伐,传统的依赖资源高消耗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得到了纠正,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对高污染、高能耗以及落后产能项目的淘汰和清理,这种结构调整使得能源需求在一定程度得到了理性回归,因此石油产业的生产水平逐步趋于平稳。第二,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是仍然处于一个合理区间,尤其是制造业的逐步向好,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得以延续。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4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较上月提升了0.2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2.8%,比上月提升了0.5个百分点,生产指数为53.0%,延续了回升的态势,说明制造业的平稳增长的走势得到了巩固。而实体经济的向好,也为石油产业的生产和销售的平稳增长创造了条件,而且预期这种影响会带来石油生产合成指数的进一步回升。第三,在油品质量升级、能源革命的推动下,石油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在提速,这种变革为生产和销售的增长也创造了条件。目前,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在关注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和生产的同时,也开始积极探索非常规油气资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生产,这种趋势对于稳定石油产业的生产也具有积极作用。

2014年第二季度,据中经石油景气监测报告显示,我国石油产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由同比下跌转为同比上涨,结束了连续下跌的走势。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回升,对于石油开采和炼化企业而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截至2014年6月底,国内成品油市场已经调价8次,其中调涨4次调降4次,尤其是近期的两连涨,使得下游炼化企业的利润有所增长。从目前情况来看,影响下半年石油产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伊拉克局势的发展和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变动。在欧美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更多的来源于地缘政治局势的影响,尤其是现在处于内战状态的伊拉克局势,更是直接影响着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今年6月份以来,伊拉克反政府武装与安全部队持续爆发激烈冲突,并相继占领了伊北部重要城市摩苏尔和提克里特,并向首都巴格达推进。尽管伊拉克石油出口主要来自于南部地区,但是考虑到局势持续恶化的可能性,未来一段时间的国际原油价格将会随着伊拉克局势的变化而波动。另外,由于央行今年3月宣布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至2%,使得汇率波动的影响也日趋显著,尤其是出现单边行情时,比如持续升值或者持续贬值,会对我国进口原油的成本产生较大冲击,进而影响到成品油的出厂价格。

整体而言,石油产业二季度的经济运行较为平稳,延续了一季度的弱势,在利润增长方面,上下游的分化走势明显。上游开采行业的盈利能力较好,经测算,其上半年销售利润率为34%,为41个行业大类中最高;而下游炼油行业长期以来处于微利经营的模式,上半年销售利润率仅为1%,与开采业相比差距悬殊。预期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产能过剩将继续影响石油产业的经济运行,并加剧上下游的利润分化。面对这种形势,石油产业必须积极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的,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能源生产和消费,并尽快制定203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这种革命要求石油产业必须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根本上变革原有体制和机制,逐步改变石油生产的垄断状态,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保证国家油品稳定供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产业组织模式,全面实现对石油石化企业的科学规范化管理,从而为我国的石油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就近期的目标而言,主要是需要做好两方面的改革突破,一是加快石油产业部分领域的混合所有制的探索,二是逐步放开原油进口经营权。在混合所有制方面,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已经尝试在有关业务板块开始引入民营资本实行混合所有制,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运行模式还有待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在原油经营权开放方面,考虑到国家能源战略的安全,短期全面放开的条件尚不成熟,但是逐步让有条件有实力的民营资本获得准入是改革的一个方向。

综合2014年上半年的情况,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但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欧洲经济呈现微增长,爱尔兰等债务危机国退出救助计划;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增速减缓明显;日本经济在一季度冲高后面临回落;中国政府则主动调低了发展速度,力图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国外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现状下,我国石油产业必须抓住机遇,积极顺应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从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战略高度,推进石油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加快内部体制和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综上分析,总体判断今年下半年石油产业经济运行将保持基本平稳的态势,第三季度景气指数将与第二季度持平或略有下降。

中国原油产量、消费量、对外依存度

责任编辑:林肖也

猜你喜欢

石油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石油:石油是否在走向政治化
分享经济是个啥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拥抱新经济
石油PK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