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維穩的實質是維權意味著什麼?

2014-02-27蔡慎坤

澳门月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群眾習近平政法

蔡慎坤

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春節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披露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維權是維穩的基礎,維穩的實質是維權……沒有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一切改革發展都無從談起,再好的規劃和方案都難以實現,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去”。

習近平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針對維護社會大局穩定這項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務時,強調要處理好維穩和維權的關係,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完善對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強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權威地位”,使群眾“由衷感到權益受到了公平對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維護”。

孟建柱在題為《新形勢下政法工作的科學指南》的文章中,公開了習近平更多講話內容,並要求各級政法機關深刻懂得穩定是根本大局的道理,深入研究、準確把握維護社會穩定規律,著力提升維護社會穩定能力和水平,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

習近平有關維穩和維權的表述,扭轉了過去錯誤的維穩思維,意味著中國在維穩與維權中間找到一條根本的出路。然而從近期一些人因維權被定罪判刑,說明政法機關在實踐習近平的講話中,還存在著傳統的習慣思維,仍然以維穩就是維護政權穩定,而不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中國特色的維穩,已經讓中國上下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習近平提出改變顯然是民心所向。

《財經》雜誌曾刊登《公共安全賬單》文章,披露了中國式維穩的現狀:據財政預算,2011年中國公共安全支出預算數為6244.21億元,略高於國防支出預算的6011.56億元。這是中國的公共安全預算連續多年超過國防預算。

2012年“公共安全”預算是7017.63億元,比2011年執行數增長11.5%。而排在上一位的"國防"預算數是6702.74億元。根據財政部發佈的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從2008到2010年,中國公共安全支出分別為4059.76億元、4744.09億元和5486.06億元,分別比上一年增長16.4%、16.8%和15.6%,而同期中國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分別為19.5%、11.7%和21.3%。

屬於公共安全範疇的維護社會穩定,本是一個政權職責所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是,熟悉“中國國情”的人都知道,中國式維穩有自己的特色:由於發展經濟至上,無論是在環境保護還是征地、拆遷等問題上,地方政府本身即為利益相關方,難以“超然物外”,導致維穩成本越來越高,不穩定局面日趨惡化和複雜。

值得人們認真思考的一個深層次問題是:為什麼維穩經費越來越多,社會卻越來越不穩定?

體制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各級公安、檢察院、法院都受制於各級黨政部門,既缺乏監督和制約機制,又缺乏足夠的獨立性和中立性,使得原本簡單的社會矛盾越攪越複雜,特別是司法不公導致的冤假錯案越積越多,又得不到正常的解決途徑,常常為了對付一個上訪的人或一個維權的人,政府要投入數十人甚至上百人來恐嚇監視,這種勞民傷財的手段讓那些揮霍維穩經費的人樂此不疲,因而所謂的維穩成本自然就越來越高。

維穩經費的支出數目巨大,而且維穩支出還是窄口徑的,並不能完全涵蓋直接或間接用於維護社會穩定的費用。比如公共安全所涉及的部門支出的其他內容——以公安部為例,包括外交、教育、科學技術、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支出等;各級政法委、國家和地方信訪部門亦承擔了大量維穩重任,但其預算均列入一般公共服務大類下,無明細帳目;地方專項經費和專項基金,可能列入公檢法司等部門預算,也有可能列入政法委、宣傳部、信訪局等黨政部門項下,還有可能隱藏在一些民生工程形象工程之中。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操作方式,五花八門!

雖然外界無法準確地掌握維穩經費的真實數據,但從一些小細節中可以看到,缺乏獨立權威的仲裁機制,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的中國式維穩方式,似乎已經快走到盡頭。一些地方的維穩經費已經出現緊張局面,以往維穩機構很大方地解決上訪人員吃住交通旅行費用,如今開始倒過來向上索取維穩費用。有的地方政府已經對現有的而且仍在不斷增長的維穩經費無力承受,而老百姓對所有成本轉嫁到他們身上的維穩方式忍耐到了極限!

尤其是群體事件的此起彼伏,更加耗費了巨大的社會資源和財政資源,在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之外,許多地方的維穩支出每年以兩位數在增長,維穩經費甚至超過政府的民生支出,對於經濟並不那麼富裕的地區,天價維穩成本不免令他們捉襟見肘。

監控安防高科技產品近幾年來風行中國,海內外生產銷售廠商均把目光投向中國,當高科技被官方視為維穩的利器,就會不計成本的瘋狂投入。十二五期間,官方計劃要投入5000億來打造所謂的平安城市。然而,維穩巨額投入的背後,卻是瘋狂的腐敗,每一個安防監控項目,被各路蛀蟲吞噬的資金遠高於50%!你或許想像不到,價值千元的攝像頭會被賣到上十萬元!這就是中國特色維穩的本質,叫喊不穩的真實目的不過是為了攫取揮霍更多的維穩經費,因而中國陷入了一個維穩的怪圈,越喊不穩越有錢,越有錢越不希望穩定,一大批吃維穩飯的人,不斷地製造敵人尋找敵人,甚至視許多的弱勢群體為不穩定因素,通過冤假錯案大規模的強拆,讓這個社會充滿了仇恨和動盪。

中國社會貧富懸殊收入差距越來越大。經濟高速發展不僅沒有達到共同富裕起來的目標,還使很多人淪為貧困,絕對貧困的人數也在增多。過去,貧困一詞往往和農民聯繫在一起,現在很多城市居民也淪落為貧困一族。更為嚴重的是,當先富者佔據了制度的居高點之後,他們就成了既得利益者,排斥後來者。

許多維權者以悲劇或慘劇的方式維權,是因為公民有困難得不到體恤,群眾有冤情上級不知情或裝聾做啞,官員只顧斂財與升遷,公民在疾苦中看不到希望。那些維權無門、告狀無果的公民在焦灼絕望中挺而走險,是對官僚懶政、對弱勢群體漠不關心或敷衍搪塞的一種抗議!這樣的悲劇慘劇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上演,那些尸位素餐、高高在上的公僕,內心豈能安寧?

按理說,一個現代國家的基本制度已充分具備了維穩功能。即現代媒體制度保證了媒體信息發佈的公信力、現代司法制度保證了司法最高和最後仲裁的地位、人代制度則保證了民意的規範表達和民意對權力的有序監督,等等。只要這些機關、機構、部門和各級官僚,保證這些渠道的正常、民主、公正、公平、公開和科學的運行,那麼,所有的社會問題,都不難分散納入各自的體制路徑,皆能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正常化的解決,不至於發展到如今以高額的財政支出來維穩,整個社會付出高昂代價的地步。

但願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能夠改變這種維穩現狀,充分理解下力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

猜你喜欢

群眾習近平政法
办实事解难题 努力提升政法工作质效
政法科技创新支撑社会治理 赋能平安中国建设——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在京揭牌
扎实开展教育整顿,打造过硬政法铁军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시진핑 주석, 김정은과 다롄(大連)서 회담
사드
운명공동체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3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4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