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國兩制”概念的完整性

2014-02-27冷鐵勛

澳门月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事業內容問題

冷鐵勛

“一國兩制”是我國政府處理港澳事務的基本方針,它不僅指導了我們解決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的全過程,也為回歸後的香港和澳門實現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堅實的可靠保障。然而,“一國兩制”是一項嶄新的事業,我們在實踐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矛盾,例如,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時如何體現並堅持一國、內地和港澳地區如何辯證看待兩制差異等。隨著港澳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政制發展的推進以及民生政策的推出,一些累積下來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會逐漸顯現出來。要正確分析和妥善處理出現的矛盾,關鍵是要堅持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而要做到這一點,又離不開對“一國兩制”這一完整概念的把握。

一、“一國兩制”內容的整體性

“一國兩制”自提出以來,關於其內容,有多種不同的表述。概括起來,通常主要包括“一個國家”、“兩制並存”(或稱為“兩種制度”)、“高度自治”、“當地人管理”(或稱為“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長期不變”(或稱為“五十年不變”)五個方面。之所以作出這樣的細分,主要是便於人們更好地理解“一國兩制”方針。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一國兩制”上述五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是相互孤立的。“一國兩制”作為我國對回歸後的香港和澳門所實行的總方針,其主要內容不只是簡單的並列在一起,更不是彼此之間毫無關係的,而是相互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繫,進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其中,“一個國家”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核心。“兩制並存”正是以“一個國家”為前提和基礎的,離開了“一個國家”這個前提和基礎,“兩制並存”也就不復存在。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兩制”從屬和派生於“一國”,並統一於“一國”之內。我們要全面、準確地理解和實施“一國兩制”方針,就必須把“一國”和“兩制”緊密相連起來,不能把“一國”與“兩制”相互割裂甚至對立。

不僅如此,兩制之間也不是等量齊觀的。內地的社會主義制度是主體,它的存在和發展,又是“一個國家”存在和發展的決定因素,可以說是核心中的核心。至於“高度自治”、“當地人管理”、“長期不變”,都首先是在保障國家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前提下才得以存在的,離開了“一個國家”這一根本條件,它們都將同樣不復存在。可見,是“一個國家”這個“一國兩制”方針的核心內容把“一國兩制”方針的其他內容有機地統一在一起。這個核心的存在和發展,決定著其他內容的存在和發展。當然,其他內容的存在和發展,也影響著“一個國家”這一核心的存在和發展。因此,“一國兩制”方針的各個方面內容是相互依存的一個有機整體,既缺一不可,又相互聯繫。

“一國兩制”內容的整體性,意味著“一國兩制”是一種系統化了的方針。作為一種系統化了的方針,客觀上也要求我們必須把“一國兩制”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來加以認識和把握,因為系統化的基本涵義就是指同類事物按一定的關係組成的整體。“一國兩制”方針的系統性,決定了作為“一國兩制”方針組成的各個部分,既不可或缺,又相互聯繫。這其中,“一國”既是前提和基礎,又和“兩制”緊密相連,進而共同構成“一國兩制”這一概念的完整性。

二、“一國兩制”事業的共同性

“一國兩制”方針雖是用來解決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的,其內容也主要是關於我國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後對香港和澳門實行什麽樣的制度和政策。然而,這決不意味著“一國兩制”事業僅僅是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事情。我們對香港、澳門實行“一國兩制”的方針,其核心是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推進國家的統一大業。因此,“一國兩制”事業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祖國內地共同發展繁榮的事業。早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五周年大會上,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便指出:“在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同時,按照‘一國兩制方針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管理好、建設好、發展好,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中央政府治國理政面臨的嶄新課題,同樣也是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政府面臨的嶄新課題。因此,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兩個特別行政區政府,以及廣大香港同胞、澳門同胞,都需要在貫徹‘一國兩制的實踐中積極探索,不斷前進。”這段話清楚表明,“一國兩制”方針的貫徹落實絕不僅是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事情,中央政府同樣負有重大的歷史使命。

“一國兩制”事業的共同性,意味著“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進程中,不僅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肩負著重要責任,中央政府和內地民眾一樣負有重大責任。作為一項嶄新的共同事業,“一國兩制”既是為了有效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澳門問題,以實現國家的統一,同時它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一國兩制”事業對於全體中華兒女來說,是一項具有全域性、長遠性的國家大事、民族大事。它不僅事關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繁榮穩定、長治久安和居民福祉,也事關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和民族偉大復興事業。正確實踐“一國兩制”,不僅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首當其衝、責無旁貸,全國各族人民也都休戚與共、利益攸關,亦即同屬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的相關方。故此,實踐“一國兩制”,作為中華兒女,無論身處香港、澳門,還是居於內地,大家都有份有責,都不是旁觀者,都是“一國兩制”事業的實踐主體。

事實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自成立以來所取得的發展成就,既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團結帶領香港、澳門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與中央和祖國內地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一方面,中央政府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不幹預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內的事務,全力支持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另一方面,特別行政區依法行使高度自治權,正確處理中央與特別行政區的關係,堅決維護中央依法享有的權力,對中央負責管理的事務予以密切配合,嚴格依照基本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充分保障香港、澳門居民依法享有的廣泛自由和權利,充分調動香港、澳門社會各界人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中央和特別行政區在“一國兩制”實踐中的這種良性互動,正是“一國兩制”這一事業共同性的生動體現,也是“一國兩制”這一概念完整性的最好寫照。

三、“一國兩制”

根本宗旨的統一性

中央政府對香港、澳門實行“一國兩制”方針,其根本宗旨是兩條,一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二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這也是中央政府對香港、澳門的基本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之所以如此,是由特別行政區是中央下轄的地方行政區域的法律地位所決定了的,也是由香港、澳門的發展是國家發展重要組成部分所決定了的。

作為“一國兩制”根本宗旨的兩個方面——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與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有機統一的,它們實際上正是“一國兩制”概念完整性的真實反映。從根本上來說,國家的利益和特別行政區的利益是一致的。國家好,特別行政區好,特別行政區好,國家更好。如果國家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得不到保障,甚至受到損害,那香港、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也會告吹,根本無從談起。對此,鄧小平有過精闢的見解:“試想,中國要是改變了社會主義制度,改變了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會是怎樣?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也會吹的。”鄧小平的上述見解當然也適用於澳門。

從“一國兩制”方針孕育、成熟並用於指導香港問題解決的全過程來看,中國政府堅持的原則立場始終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香港的主權問題不容討論,1997年中國政府必須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二是中國政府會考慮到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實行特殊的政策,以保持香港的平穩過渡和長期繁榮穩定。中國政府處理澳門問題的基本立場與處理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是一致的,有關的方針政策也是大同小異。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所持原則立場的上述兩個方面的內容,不僅體現了中國政府處理港澳問題的一貫立場和原則,而且正好說明中央政府對香港、澳門實行的各項方針政策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將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與保持香港、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完整地結合起來。我們在“一國兩制”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複雜多樣,處理問題的思路和方式也不盡相同,萬變不離其宗,從根本上說,都是為了這兩個方面。也只有兼顧了這兩個方面,才能準確把握“一國兩制”方針的核心要求和基本目標,才能正確理解“一國兩制”概念的完整性。

回顧港澳回歸祖國十多年的不平凡歷程,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必須深刻領會中央對港澳基本政策的根本宗旨,並將根本宗旨的兩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新中國成立以來,雖然不同時期中央對港澳工作的重點有所不同,具體的一些措施也會有所不同,但有關基本立場、方針政策在出發點和落腳點上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中央政府制定的涉及港澳的一系列政策,採取的涉及港澳的各項重大舉措,無論是政治法律、經濟民生還是社會生活方面的,都是旨在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港澳的長期繁榮穩定。這一點,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還是如此。正如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中所說的那樣:“中央政府對香港、澳門採取的任何方針政策措施,都會始終堅持有利於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有利於增進香港、澳門全體市民福祉,有利於推進香港、澳門和國家共同發展的原則。”其中的意旨也就在於香港、澳門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的有機統一,這實際上也正是“一國兩制”根本宗旨的兩個方面內容相統一的典型體現。

(作者系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副教授)

猜你喜欢

事業內容問題
1-2期合刊
基于多种语料库的中日同形词对比研究
——以“事业”-「事業」为例
㝬叔吴姬鼎釋讀及有關問題
敦煌文書P.2704“一七”、“二七”之釋讀及相關問題
记昆仑山摄影历险
説幾件宋器銘文並論宋國文字的域别問題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无聚合硫酸铁投加的脱碳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