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应处理好五种辩证关系

2014-02-26周日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2期
关键词:说明文考点中考

中考语文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中考复习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应处理好五种辩证关系。

“复习教材”与“用教材复习”

复习教材,指的是复习教材本身的内容,按照新的知识教学论观点,即复习的重点是陈述性知识;而“用教材复习”指的是要复习的不是教材本身的内容,而是从教材中开发出来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东西,即新知识教学论中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那么,在备考复习中,我们应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应做到“复习教材”与“用教材复习”的辩证统一。

首先,从近几年各地市中考试题来看,考查教材中陈述性知识的分值也不小。以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为例,对于字词的音、形、义考查,几乎都在1-6册教材中课下注解和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中;背诵默写题和文言文阅读语段考查也同样选自课内,这三项内容考查的分值加起来就有39分左右;其他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考课内的陈述性知识的分值也有32分左右。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复习教材。当然复习时,不是抓教材中一条一条的“鱼”,而应该是一网一网的“鱼”。换句话说,要注意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使之网络化。

其次,我们要高度重视“用教材复习”。因为不论是哪种版本的教材,都是经过教育专家严格审定后编著出来的,其大多数篇目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为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提供了极好的范例。因此,我们与其劳心费神地在茫茫题海中寻找各种陌生的阅读和写作的训练材料,不如就近取材,围绕阅读与写作的基本要求,精心选取教材中的典型材料,“授之以渔”。在具体操作中,抓住“三性”:

计划性。要从阅读训练和写作的整体性出发,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精心选取典型例文、例段,适度整合,有计划地依照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等文体特点,逐一训练。

针对性。在阅读训练中,既要抓住文体特点,又要扣紧现代文阅读的五个考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和作品感受等),精心设计问题以及与当地中考相吻合的题型进行训练,在实践中提炼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与规律。

拓展性。“课文无非是例子”。我们用教材复习的目标是让学生课内得法,课外用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用教材复习的过程中,必须适量引用一些课外资料,特别是往年的中考试题,进行巩固训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向深度与广度发展。

“横向比较”与“纵向归纳”

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对于近似的刺激物加以比较和对照,会促进与确定新的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因此,横向比较在复习当中,必然是一个基本方法。把各种近似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孔乙己》两篇文章,同样是在写人,但手法同中有异:《藤野先生》一文主要通过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教“我”改解剖图、担心“我”怕鬼和询问“我”中国女人裹脚4个典型事件的叙述,准确传神地刻画了治学严谨、做事认真、关心学生、毫无民族偏见的良师形象。而《孔乙己》一文中尽管也写了孔乙己穿长衫却站着喝酒、教写字、与人争辩、分茴香豆、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咸亨酒店等六个生活片断,但作者的用笔重点并不在叙述事件上,而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抓住揭示人的精神面貌的细节来突出人物的特点:如抓住孔乙己“脸色”变化的细节,从以“青白的脸色,皱纹时常夹些伤痕”出场,到被人揭发偷书时,“便涨红了脸,额上青筋绽出”,再到被人讥讽捞不到半个秀才时,“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最后被丁举人打断腿后,“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摧残成迂腐麻木、死要面子、自欺欺人、好吃懒做的读书人形象。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并最终形成能力。

当然,在复习过程中,仅重视横向比较是不够的,纵向归纳也是十分的必要。系统论奠基人贝塔朗菲曾提出系统化一个重要定律:整体大于各孤立的总和。而整体化实现的关键就在于纵向归纳。所以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完整知识结构系统,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大脑对信息的接受能力,也便于学生长期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站在整体化的高度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纵向归纳的方法大致有:

一是“点”上归纳。即将某一知识点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归纳。如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提炼规律。

二是“面”上归纳。即对于解决某一问题常用到的思路、方法、技巧等进行归纳。以“作文训练”为例,对于常用的审题、拟题、选材、布局、开头、结尾等方法和技巧,结合实例,进行归纳,使学生对这些常用的写作手法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三是“体”上归纳。即构建知识的立体系统。以说明文为例,就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以下知识结构图:

文体特点——以说明事物特征为主,表现出知识性、科学性等特点。

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兼用记叙、描写等。

说明文分类——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说明语言风格——平实说明、生动说明。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列图表、摹状貌、作诠释等。

说明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表限制、表程度、表估计等。

“目见全牛”与“目无全牛”

疱丁解牛,未解之时,他“目见全牛”,对牛的整体结构了然于胸;操刀之际,他却“未尝见全牛”,看到的只是牛的“枝经肯綮”。中考复习,也要像疱丁一样,复习之初,必须对散布在1-6册课文中的知识点,有宏观的把握,并做出整体的复习计划;在复习的某一阶段,必须针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扎实的微观训练;再以作文训练为例:在作文初始训练时,先按照课标对初中生习作的基本要求,化整为零;把作文分解成审题、拟题、立意、选材、构思、开头、结尾以及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等若干专项,然后采用片段写作、口头写作、列写作提纲和整篇写作以及优秀作文导航等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和训练;在每次作文批改时也只突出专项,对于不满意的习作,实行二次作文,直到满意为止。最后,再化零为整,进行作文整体化训练,整体化指导和修改,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对于现代文阅读的复习,同样也可采取这种策略,对阅读的考点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项推进,引导学生总结各个考点的解题思路、技巧和规律,最后再进行阅读的综合训练。实践证明,这种复习策略的效果十分理想。

“他山之石”与“自家土产”

他山之石未必能攻玉。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关于中考复习的资料,纷繁芜杂,良莠不齐;倘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采用“拿来主义”,势必会让学生陷入茫茫题海,耗时,费力,低效;而一味地“闭门造车”,推行“排他主义”既不现实也不明智。对于他人资料,要秉持“扬弃”原则,“择其善者而从之”。着眼“三适”:一是适量。要根据需要,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精讲精练,力避同一考点机械重复的训练。二是适“情”。要依据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水平选取资料,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作业的弹性空间。三是适“地”。即采用的资料必须与本地市的中考内容、题型相吻合。同时,要重视“自家土产”,根据学情,自编、改编、仿编一些针对性强的实用资料,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训练,这是提高复习效果的一条极佳捷径。

“埋头拉车”与“抬头看路”

勿庸讳言,中考备考不能靠猜题、押题取胜,它需要的是“埋头拉车”的精神,对中考所有的考点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但仅此是不够的,还要注意“抬头看路”,在复习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捕捉中考的相关信息,特别是有关本地市中考的信息,这样才能少走弯路,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一般而言,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有三:

一是精心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根本大法”,是中考复习方向的根本指针。因此,在备考复习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反复揣摩《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命题原则,把握命题方向,熟悉命题形式和试卷结构,洞悉考试内容和要求,按照“抓住稳定的,关注变化的,研究发展的”原则,强化目标意识,把所有知识点、考点一一列出,权衡轻重,分期分批,逐一过关。

二是要重视对本地市近三年的中考语文试卷的分析和研究。明确哪些考点反复出现,哪些考点轮流出现,哪些考点未曾露面,哪些考点暂不会再现。以福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为例,近三年来,福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语段均选用课本内的基本篇目,考点有四:1、语意停顿;2、文中字词含义;3、翻译文中句子;4、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以及写法的主要特点。同时,通过试卷比较发现,从07年起,福州市中考对于文言文的朗读停顿考查从过去的句内停顿转为句间停顿,由此可见:要重视学生句间停顿的训练。再则,按照命题的潜规则,近三年来已经考过阅读语段的文言文篇目,是不大可能再考阅读的。换句话说,对这些课只要进行简单的复习即可。

三是要关注当年的时政热点话题。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命题素材频频选用时政热点,因此在备考时,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教科书”,要注意关注时代热点,收集与之相关的练习资料。以2013年中考为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莫言、中国梦和雾霾天气等,将是各地中考青睐的话题。

另外,中考前的市质检卷,往往传递出当年中考的一些新的动态、新的元素,也应细心研究。

总之,正确把握好以上五种辩证关系,对于中考复习备考是大有禆益的。

周日,教师,现居福建平潭。

猜你喜欢

说明文考点中考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说明文阅读专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