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文本的通幽曲径

2014-02-26李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2期
关键词:体悟孔乙己品味

概括地讲,阅读教学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一是通过分析语言解读文本;二是通过解读文本分析语言。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准确地分析语言和深入地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并且,分析语言与解读文本是始终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脱离语言分析的文本解读,也不会有脱离文本解读的语言分析。因此,阅读教学中的品味语言,不是一个脱离于文本解读之外的教学环节,是与文本解读紧密结合的。品味语言既是分析语言、学习语言的方法,也是解读文本的方法,是解读文本的通幽曲径。

一.品味语言,解析文理

作者创作文学作品,必然选择最恰当最贴切的词语表达他的意趣和情感,其中的许多词语是唯一的“这一个”,是无可替代的,任何一个其它的词语,不仅不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也不一定能适合作者的行文思路。比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温晴”一词,概括了他对济南的冬天的感受,也概括了他在济南的生活感受。全文也是围绕“温晴”一词来构思的:文章开头通过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接下来写的“阳光下的济南”、“雪后的小山”以及“济南的水”,都是围绕着“温晴”一词展开的。教学此文时我只设计了一个思考题:“温晴”一词有什么含义?能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来替换它?学生通过细读全文,体会到“温晴”一词所概括的“温暖、晴朗”的天气特征,“温和、清明”的环境特征,以及“温馨、舒适、惬意”的生活特点,明白了它所概括的思想内容,明确了它在结构上的统领作用和作者的行文思路,也把握了它的不可替代性。

二.品味语言,感知形象

文学家塑造艺术形象,是通过传神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的,品味语言的生动性,就自然品味到艺术形象的生动性。曾听一位特级教师讲《在烈日和暴雨下》,只抓住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一个“拽”字,问学生“拽”是一个什么样的动作,祥子在什么情景中“拽”,怎样“拽”,为什么“拽”。这样品味一个“拽”字,就使学生感受到祥子在暴雨中挣命的苦难,感受到祥子在奋进中忍韧的性格,感受到祥子在黑暗中无助的凄凉与悲惨的命运。讲《孔乙己》时,从孔乙己的“排”的动作,可以看出他的倨傲,从孔乙己额上“绽”出的青筋,可以看出他的窘迫,从孔乙己用手“走”来喝他的最后一碗老酒,更见他的穷途末路。这些直观的动作和直观的神态,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形象意义都是很直观的。

三.品味语言,挖掘内涵

任何词语或句子的意义都被限定在具体的语境之中。所谓语境,就是词语和句子与它的上下文构成的言语关系,或者是词语和句子出现的时间、场合与环境。没有具体的语境,语言就没有具体的意义。因此,品味语言,必须联系语境,只有联系语境,才能挖掘语言的深刻意义和丰富内涵。《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是文章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句子,“快活”一词是关键词,在独特的语境中褒义反用,有深刻的意义和内涵。引导学生联系语境,品味“快活”一词,就使学生体会到,这里的“快活”,表现了人们的冷酷自私与善良人性的匮乏,表现的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突出了孔乙己在病态的社会中孤独凄凉的人生。这里的“快活”,完全是无聊的寂寞,是死灰的幽默。

四.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至深的情感往往是复杂和含蓄的,是笔所不能到,言所不能传的,我们只有抓住语言有声有形的蛛丝马迹,穿透语言文字传情达意的间接性,进入文字所创造的情境和意境,才能体悟到作者所隐含的真挚情感。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充满真挚情感的回忆性散文,其中许多语句或细节都是感人至深的。比如:“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是一个传神的感人细节,教学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出作者“找”的眼神,“找”的过程,体味“找不着了”的感想。这样学生就从“找”的眼神里,体会到父子惜别的深情,从“找”的过程中,体会到父亲蹒跚的背影,在人群中艰难地挣扎,并由此联想到父亲少小离家,独立支持,老境颓唐的辛酸,由此体悟到此情此景的人生况味,体悟到作者“眼泪又来了”的复杂心情。

李霞,教师,现居山东沂源。

猜你喜欢

体悟孔乙己品味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品味桂峰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孔乙己(下)
品味四季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