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玛:让穿行德国的路上“多些光”

2014-02-25燕筱晴

中国国家旅游 2014年2期
关键词:魏玛席勒歌德

燕筱晴

并不是每个曾经撼动世界的城市都享有相应的知名度。德国图林根州山脚下的小城魏玛,是被欧盟确立的“欧洲文化之都”。魏玛这个小城用了60年的时间,为德国诗人歌德孕育出《浮士德》——那个被称为“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300年历史的总结” 的名作。歌德的存在,也使他所生活和工作的小小的魏玛城作为德国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在欧洲历史、文化和政治上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

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比想象中漫长,陪伴我的是歌德的名作《少年维特的烦恼》。正是这一部只花了两个礼拜的时间就写出的小说,使德国文学在当时提高到了与英法并驾齐驱的地位。列车即将抵达魏玛的时候,可以看到清澈的伊尔姆河静静地从城外流过。相较柏林,魏玛安静得多,记得歌德在萨克森-魏玛-埃森纳赫公国任枢密顾问时,首府魏玛的居民还不足6000人。

1770年的德国处于“封建割据”的时代,魏玛公国小得可怜,无力参与那些斗争,长期主政的女公爵便把心思放在文艺上,在自己小小的宫廷里先后礼聘了不少有影响力的作家和艺术家,她的儿子奥古斯特公爵后来也继承了这个传统。就这样,山坳里的魏玛小城竟然成为乱世中的一束光,拥有了独特的文艺气质。尽管文化积淀深厚,魏玛并没有想象中那种欧洲古城的老态龙钟的样子。从火车站一出来,脚下踩着的便是石子路,城里的建筑虽有着17、18世纪的风格,却都刷上了淡粉、淡绿这种颜色的漆。路边偶尔有几个书店,随便推门进去一家,几乎看不到工具书、经济类图书、八卦杂志这类东西,取而代之的是文学和艺术类,歌德的和卡夫卡的随处可见。街上是步履轻盈的年轻人,神情举止充满活力却不张扬,广场上卖艺的人潇洒地弹着吉他和其他我叫不上名的乐器,表情颇为享受。魏玛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位真正的“白富美”,有着经年累月被熏陶出来的、无需炫耀的教养。

魏玛没有特别宽的主干路,一条条石子铺的小路伸向市中心的古城区,取一张古城区的地图来看,会发现本该处于中心位置的魏玛皇宫匿藏在东北方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剧院、图书馆、包豪斯学校这些建筑的分布,全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建筑——妇女广场上的歌德故居。我似乎在瞬间摸到了这个城市脉搏的所在。歌德故居是一座乳黄色的三层小楼,分为两部分,前部房间宽敞,陈设讲究装饰精美,是歌德接待客人和应酬交际的地方,后部是歌德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房间狭小,陈设简朴。书房里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但他却在这里写出了千古名篇,旁边的图书室收藏着歌德的几千册图书,包括地质、光学、生物和医学等,现在仍然按他生前的原样陈列着。我站在一楼的窗边向外张望,看到不远处一个穿着中世纪服饰的人驾着辆马车匆匆驶过,那感觉就像是突然闯入了歌德诗中的字里行间,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变得不安起来。歌德到魏玛从政的最初几年是压抑的,他曾经前往阳光灿烂的意大利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漫长的旅行结束后,歌德带着丰富的艺术灵感回到魏玛,开始改建原本为巴洛克风格的房子。看着房间内的种种布置就可以知道,歌德从意大利回到了德国后似乎找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平衡。客房里挂着的最大一幅画是意大利北部乌尔比诺公国大公的肖像画,歌德曾经站在这里对这幅画不止一次地长久凝视。画中的大公是一位戏曲作家,其作品《托尔夸托·塔索》讲述了一个叫塔索的意大利诗人的故事。这个诗人在法庭工作,他的烦恼就是如何处理日常繁忙工作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矛盾,而歌德在塔索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栋房子的女主人叫克里斯蒂娜,是个制花女工,出身下层,也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所以常年被排斥在上流社交生活外,但歌德却对她情有独钟,所创作的很多文艺作品都与她有关。在歌德故居一个叫“克里斯蒂娜住所”的房间里,有歌德和她的肖像挂在墙上。在她的画像下方的展柜里,还展示着歌德写给她的情诗的手稿:

“我走在森林中,漫无目的地向前走,在黑暗的影子下我看到了一朵花,那是多么美丽的花朵,发出像星星般的光芒。我想把她摘下,她却轻轻地说,‘你把我摘下来,是想让我枯萎吗?’于是我把她连根带走,栽在了自家花园中。”

从歌德故居出来,发现天空已经一扫早上的阴霾,呈现出德国特有的天气:阳光暖暖地晒着,但空气仍然是清冷的。歌德曾经担任安娜-阿玛丽亚图书馆的馆长35年,这个公共图书馆专门藏有文学、艺术、历史相关的书籍,特别是德国文学方面的藏书极为丰富。现在的图书馆已经成为博物馆,而歌德长长的借书记录也在此完整地保留着。通往阿玛丽亚图书馆的仍旧是一条石子铺成的小路,途中隐约传来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所作的《爱之梦》,这首歌大概也是中国两位年轻的钢琴家朗朗和李云迪的心头之好,是他们经常在国内演奏的曲目。在魏玛这样的城市、这样的陌生街巷中邂逅这首歌,让我倍感欣喜,拿出地图后才发现我身处的位置是李斯特音乐学院。

小小的魏玛经过歌德的努力,成为当时整个德国的文化中心,在歌德去世后,还是在不断地吸引着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作家、学者和艺术家。魏玛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关于歌德的一座城市,这里还有其他很多艺术元素。国立包豪斯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二战后成为包豪斯大学,魏玛则成为包豪斯设计风格的发源地。

从歌德故居到阿玛丽亚图书馆只有五分钟的路程,不过随性前往很可能失去入内参观的机会,因为这里每天只出售290张门票,一般需要提前预定或一早排队买票。阿玛丽亚公爵夫人是18世纪后期魏玛实际的统治者,极为热衷文学和艺术的她,不遗余力地招揽文化名人来魏玛定居。在她所继承的亡夫的宫殿里,阿玛丽亚公爵夫人召集各方人士在此交流思想、结交友人,包括对文学、艺术和科学感兴趣的宫廷成员、诗人、艺术家、市民阶层有文化的学者等。阿玛丽亚图书馆同样由一座宫殿改建而成,这座图书馆也是欧洲最早向公众开放的皇家图书馆之一,后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歌德在此担任馆长35年,馆藏的精品不计其数。只可惜2004年9月的一场大火使馆内3万多册藏书化为灰烬,12500套16至18世纪的珍贵孤本不复存在,整个火灾损失高达几千万欧元。2007年阿玛丽亚图书馆重新开放,我面前的洛可可大厅依旧金碧辉煌。

在魏玛的民族剧院前的广场上,耸立着歌德和席勒的巨大铜像,两个人被雕塑成肩并肩同握一个花环的姿势,表现着他们之间的亲密友谊。这座铜像也是魏玛的象征性建筑。

从意大利回到魏玛后,歌德为自己确立了新的人生方向,他坚决辞去大部分官职,主要担任宫廷剧院总监,以便专心从事写作,铜像身后的剧院便是歌德排演剧目的场所。歌德比席勒年长10岁,两人的性格、经历、地位乃至世界观本来就有很大差异,却在追求真理的共同奋斗目标下走到一起,歌德不仅在经济上赞助席勒,还支持席勒进行一系列的创作活动,反之席勒也以自己的巨大天才重新激活了歌德已经被政务缠疲了的创作热情。

沿着席勒大街走下去可以走到席勒故居,跟歌德故居差不多,也是一幢黄色的三层小楼,这似乎是他们之间的一种默契。三楼是席勒的书房和工作室,靠窗的书桌上,还放着他以前用过的羽毛蘸水笔、墨水瓶、纸和烛台。席勒就是伴着这些物品辞世的,他当时虽然感到自己病情恶化,但为了继续工作,叫人把病榻搬进了工作室。席勒去世时歌德悲痛欲绝,之后的十年间,歌德便在精神上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

故居的正对面有一家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咖啡店,我坐在这里歇脚,对面是一座小型的天使铜像喷泉,服务生饶有兴味地跟我解释说,这个铜像最初是歌德生前建议建造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实现,直到歌德去世后,当地市民捐款把铜像建了起来。顺着天使的眼光看过去,正好是席勒故居的方向,那天使的表情像是一种守望。

关于歌德,席勒感情的故事远远不止于此,据说席勒死后多年,歌德还曾要求二人合葬在一起。而歌德和席勒的安葬之处就位于城南,我到达墓园的时候已是黄昏,进入墓园,眼前是一条细长的小路,铺满落叶。路的尽头是一个小教堂,拾级而上,可以看到歌德与席勒的石棺安放在地窖内,墓室建在教堂的地下,歌德和席勒的灵柩并排摆在中央。歌德在弥留之际,留下一句著名的遗言——“多些光!”(Mehr Licht!),这句话被后人揣摩出各种各样的解释,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歌德的原意是什么。我愿意相信这是一句充满哲理和象征意义的话,它既是歌德本人一生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他对后世的嘱托和希望。

歌德花了60年的时间,与红颜邂逅,与知己相遇,反复逃离后又回归了现实,终于写就了诗剧《浮士德》。这部诗句的主人公浮士德一生经历了对知识、对感官的享受,对权势荣华、对美的一次次追求和一次次失望,终于找到了关于“人生的价值”的结论,即 :“只有每天争取自由和生存的人,才配享受自由和生存。”歌德晚年回顾自己一生的创作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只是一部巨大的自白的一个个片段。”想必在魏玛的这五六十年,就是他像浮士德一样,寻寻觅觅地认识并且实现人生和自我价值的一个长片段。在这里,他的知己、他的红颜、他的灵感,他上下求索的人生,他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都可以在魏玛这个小城看到痕迹、找到答案。

魏玛是一座可以轻松走遍的小城,想体会不一样的生活乐趣,千万别错过了这些小城市的大节日。

The Onion Festival

每年十月的第二个周末,魏玛这座令人崇敬的小城摇身一变成为热闹非凡的集市广场。魏玛洋葱集市节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比慕尼黑的十月啤酒节更古老,更富传统。节日期间,魏玛的大街小巷与广场上都遍布着美味佳肴,最具特色的是刚从烤箱拿出来、冒着热气的洋葱蛋糕,除此之外,各种民间娱乐节目也吸引着熙熙攘攘的人群。

Christmas Market

圣诞节前第四个星期日开始至圣诞节为止的这一期间,魏玛老城张灯结彩,一派喜庆的气氛。教堂和集市广场飘荡着悠扬的圣诞管风琴乐以及虔诚教徒们歌唱的圣歌。著名的圣诞歌曲“主赐平安喜乐”是与歌德同时代的文人约翰内斯·法克在魏玛写下,并由此传遍整个世界。集市上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和传统小吃,让人流连忘返。节庆期间,游客还可以与圣诞老人一起乘马车逛魏玛市区。

猜你喜欢

魏玛席勒歌德
歌德的书
古典的浪漫——服装设计中席勒的美学思想
克里姆特&席勒:挑战一切『有所掩饰』
赛博格女孩与福特治理术
暮色中的追光
魏玛访歌德不遇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
我要歌德的书
朗费罗与歌德文缘关系及其理论意义
到魏玛寻找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