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研究

2014-02-25俞丹陈舜岳王姝等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4期
关键词:颌面口腔

俞丹 陈舜岳 王姝等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施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的临床方法。 方法 选取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7例,观察组63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常规每天换药冲洗;观察组患者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行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和脓肿大小进行测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3.65%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78.95%和82.46%,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疼痛和脓肿直径分别为(0.41±0.37)和(0.52±0.39)cm,对照组分别为(1.37±0.92)和(1.28±0.83)cm,观察组患者疼痛和脓肿直径下降率分别为(94.71±10.20)%和(92.63±9.87)%,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1.35±13.25)%和(81.78±10.29)%。两组患者疼痛及脓肿大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上述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施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是一种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将其应用于临床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 闭式冲洗;负压引流;口腔;颌面;间隙感染

[中图分类号] R78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4-0108-03

口腔颌面部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科危急疾病,由于该部位组织疏松,解剖复杂,各个间隙之间相互联系,感染很容易扩散,发展成为弥漫性蜂窝织炎,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出现中毒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1]。如何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实施必要的处理,加速伤口愈合,减少患者痛苦,一直以来都是医护人员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63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施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进行治疗取得不错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7例,男32例,女25例;年龄19~76岁,平均(46.28±5.73)岁;其中眶下间隙感染16例,颊间隙感染11例,颌下间隙感染25例,翼下颌间隙感染5例;牙源性感染44例,腺源性及面部疖肿来源者各4例,颌骨囊肿继发间隙感染3例,损伤性感染2例。观察组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18~77)岁,平均(46.39±5.16)岁;其中眶下间隙感染17例,颊间隙感染13例,颌下间隙感染27例,翼下颌间隙感染6例;牙源性感染48例,腺源性感染6例,面部疖肿来源5例,颌骨囊肿继发间隙感染3例,损伤性感染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部位、感染原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足量抗生素静脉输注,同时于脓肿部位切开引流,每天进行冲洗和换药。

1.2.2 观察组 患者采取全身麻醉。通过B超或者CT检查对脓腔的范围、位置和大小进行确定。根据脓肿切开排脓的原则将脓腔打开,并行钝性分离,尽可能地将脓液完全排出。使用生理盐水反复进行冲洗。按照创面大小修剪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塞入脓腔之中,并于切排口处引出引流管,切口部位行间断缝合。紧密缝合创口后,将周围皮肤擦拭干净,并于创口周围皮肤粘贴生物透性薄膜,采用系膜法封闭引流管,要确保创面和腔隙形成不漏气的真空环境。于置管后的8h开始行持续负压吸引,24h不间断。对于卧床的患者使用中心负压,可以下床的患者使用自带负压瓶,压力均为(50~60)kPa。嘱患者或者家属,每3~4小时关闭一次负压,根据脓腔大小使用5~20醋酸磺胺米隆液进行灌冲,10~20min后开放负压,用50mL 0.9%NaCl溶液冲洗。对24h内的引流量和冲洗量进行记录。手术当中排出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症状严重的患者在入院当天即进行血液培养。所有患者常规给予全身足量抗生素治疗,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治疗后病变部位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以上述症状明显减轻,或者仅有一项上述症状未恢复至正常为有效;以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变,或者反而加重为无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得分越高,疼痛越明显。于治疗前后对脓肿直径进行测量并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疼痛情况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疼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脓肿大小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脓肿大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感染最为常见。由于在早期往往不容易被患者所重视,多通过自行不规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在形成脓肿之后又进展迅速,患者需承受较大痛苦[2]。以往治疗常规使用皮片或者是纱条进行引流,脓性成分在蜂窝状组织中分散,引流效果不佳,疗程长,且需要多次换药和更换皮片,治疗本身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3]。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首创于上世纪90年代,在大量的研究中期对软组织损伤和感染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充分的认可,这种治疗效果不仅表现在可以彻底引流脓性物质,保持创面清洁,从而减少感染,而且还可以有效缩小创面,刺激肉芽组织迅速生长,缩短治疗的时间[4]。醋酸磺胺米隆是一种局部抗菌药物,具有广泛的抗菌谱,而且该药物穿透力强,很少受到脓液的影响,特别适合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endprint

与传统的引流管相比,我们选择的VSD引流管具有操作简便、高效的优点,以负压为动力,以医用泡沫材料为中介,在引流期间切断负压,然后借助注射针筒将醋酸磺胺米隆注入脓腔,停留的10~20min内药物可以充分分布于腔隙的各个地方,从而对腔隙形成浸泡,达到局部抗感染的作用[5]。在之后打开断流器,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可以将冲洗液连同脓腔内的脓液一起负压下被引流出。通过持续的如此循环的高效治疗,有效避免了脓腔内渗出液滞留,缩短了治疗的时间;此外在高负压吸引下,局部的微循环状况得到改善,也有利于组织水肿尽快消退,加速创口愈合[6]。在负压吸引的作用下,随着医用泡沫材料流出,脓腔内陷,腔壁紧紧贴合在一起,从而避免了在引流之后形成死腔[7]。而且通过这样的治疗,抗生素在局部发挥了良好的效果,全身使用抗生素量大大减小。由于一次负压封闭引流在5d内都可以保持良好的引流效果,在这期间无需更换敷料,而且冲洗操作十分简便,患者家属就可以胜任,这就减少了患者频繁换药而承受的痛苦,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虽然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有诸多优点,但是无论我们将切口做到多小,对于患者而言还是难免颜面部的损伤[8],特别是对于年轻女性患者而言,造成的样貌损伤可能会影响一生。因此在进行手术前一定要通过超声对病变部位进行仔细检查,确定是否存在液化的病灶以及脓肿的具体部位[9]。而在手术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对面部神经和重要血管造成损伤[10]。使用负压时压力要适当,过小可能达不到良好的引流效果,反而引流管埋在伤口内成为一种感染源;过大则有可能将连接管一并吸瘪,导致吸引力降低,失去负压作用。而合适的负压压力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点确定,对于创面大、感染严重、脓液多或者是有糖尿病的患者,负压压力可适当提高,约在-70~-50kPa,而对于其他患者则可将压力控制在-40~-20kPa左右。在对口腔颌面部感染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于原发病灶一定要尽早清除,以免感染复发。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疼痛程度减轻情况以及脓肿直径缩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施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是一种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将其应用于临床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 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体会[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2,10(6):337-339.

[2] 姜滨,蔡协艺,张伟杰,等. 增强CT在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评价[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11(1):29-33.

[3] 张娜,杨建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混合感染致颌面间隙脓肿、上颌窦炎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745-746.

[4] 史庆辉,赵莉莉,谢超,等.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探讨[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1):64-66.

[5] 徐金标,孙鑫,魏军水,等.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8):1832-1834.

[6] Friedrich RE,Hagel C,Bartel Friedrich S, et al.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 in primary and metastatic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a possible target of immunotherapy[J]. Anticancer Research,2010,30(5):1641-1643.

[7] 汪坚敏,吴莘,姜滨,等.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22例诊治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2011,18(5):676-677.

[8] Wei Cheong Ngeow. Is there a "safety zone" in the mandibular premolar region where damage to the mental nerve can be avoided if periapical extrusion occurs[J]. Journal of the Canadian Dental Association,2010,76(3):177-179.

[9] 张翠芝,杨志敏. 持续冲洗法预防封闭式负压引流导管堵塞的观察[J]. 天津护理,2012,20(5):334.

[10] 王爱琴,钟世良,王丽英,等.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后冲洗对治疗皮肤缺损愈合的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10-12.

(收稿日期:2013-09-09)endprint

与传统的引流管相比,我们选择的VSD引流管具有操作简便、高效的优点,以负压为动力,以医用泡沫材料为中介,在引流期间切断负压,然后借助注射针筒将醋酸磺胺米隆注入脓腔,停留的10~20min内药物可以充分分布于腔隙的各个地方,从而对腔隙形成浸泡,达到局部抗感染的作用[5]。在之后打开断流器,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可以将冲洗液连同脓腔内的脓液一起负压下被引流出。通过持续的如此循环的高效治疗,有效避免了脓腔内渗出液滞留,缩短了治疗的时间;此外在高负压吸引下,局部的微循环状况得到改善,也有利于组织水肿尽快消退,加速创口愈合[6]。在负压吸引的作用下,随着医用泡沫材料流出,脓腔内陷,腔壁紧紧贴合在一起,从而避免了在引流之后形成死腔[7]。而且通过这样的治疗,抗生素在局部发挥了良好的效果,全身使用抗生素量大大减小。由于一次负压封闭引流在5d内都可以保持良好的引流效果,在这期间无需更换敷料,而且冲洗操作十分简便,患者家属就可以胜任,这就减少了患者频繁换药而承受的痛苦,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虽然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有诸多优点,但是无论我们将切口做到多小,对于患者而言还是难免颜面部的损伤[8],特别是对于年轻女性患者而言,造成的样貌损伤可能会影响一生。因此在进行手术前一定要通过超声对病变部位进行仔细检查,确定是否存在液化的病灶以及脓肿的具体部位[9]。而在手术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对面部神经和重要血管造成损伤[10]。使用负压时压力要适当,过小可能达不到良好的引流效果,反而引流管埋在伤口内成为一种感染源;过大则有可能将连接管一并吸瘪,导致吸引力降低,失去负压作用。而合适的负压压力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点确定,对于创面大、感染严重、脓液多或者是有糖尿病的患者,负压压力可适当提高,约在-70~-50kPa,而对于其他患者则可将压力控制在-40~-20kPa左右。在对口腔颌面部感染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于原发病灶一定要尽早清除,以免感染复发。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疼痛程度减轻情况以及脓肿直径缩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施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是一种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将其应用于临床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 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体会[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2,10(6):337-339.

[2] 姜滨,蔡协艺,张伟杰,等. 增强CT在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评价[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11(1):29-33.

[3] 张娜,杨建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混合感染致颌面间隙脓肿、上颌窦炎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745-746.

[4] 史庆辉,赵莉莉,谢超,等.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探讨[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1):64-66.

[5] 徐金标,孙鑫,魏军水,等.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8):1832-1834.

[6] Friedrich RE,Hagel C,Bartel Friedrich S, et al.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 in primary and metastatic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a possible target of immunotherapy[J]. Anticancer Research,2010,30(5):1641-1643.

[7] 汪坚敏,吴莘,姜滨,等.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22例诊治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2011,18(5):676-677.

[8] Wei Cheong Ngeow. Is there a "safety zone" in the mandibular premolar region where damage to the mental nerve can be avoided if periapical extrusion occurs[J]. Journal of the Canadian Dental Association,2010,76(3):177-179.

[9] 张翠芝,杨志敏. 持续冲洗法预防封闭式负压引流导管堵塞的观察[J]. 天津护理,2012,20(5):334.

[10] 王爱琴,钟世良,王丽英,等.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后冲洗对治疗皮肤缺损愈合的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10-12.

(收稿日期:2013-09-09)endprint

与传统的引流管相比,我们选择的VSD引流管具有操作简便、高效的优点,以负压为动力,以医用泡沫材料为中介,在引流期间切断负压,然后借助注射针筒将醋酸磺胺米隆注入脓腔,停留的10~20min内药物可以充分分布于腔隙的各个地方,从而对腔隙形成浸泡,达到局部抗感染的作用[5]。在之后打开断流器,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可以将冲洗液连同脓腔内的脓液一起负压下被引流出。通过持续的如此循环的高效治疗,有效避免了脓腔内渗出液滞留,缩短了治疗的时间;此外在高负压吸引下,局部的微循环状况得到改善,也有利于组织水肿尽快消退,加速创口愈合[6]。在负压吸引的作用下,随着医用泡沫材料流出,脓腔内陷,腔壁紧紧贴合在一起,从而避免了在引流之后形成死腔[7]。而且通过这样的治疗,抗生素在局部发挥了良好的效果,全身使用抗生素量大大减小。由于一次负压封闭引流在5d内都可以保持良好的引流效果,在这期间无需更换敷料,而且冲洗操作十分简便,患者家属就可以胜任,这就减少了患者频繁换药而承受的痛苦,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虽然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有诸多优点,但是无论我们将切口做到多小,对于患者而言还是难免颜面部的损伤[8],特别是对于年轻女性患者而言,造成的样貌损伤可能会影响一生。因此在进行手术前一定要通过超声对病变部位进行仔细检查,确定是否存在液化的病灶以及脓肿的具体部位[9]。而在手术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对面部神经和重要血管造成损伤[10]。使用负压时压力要适当,过小可能达不到良好的引流效果,反而引流管埋在伤口内成为一种感染源;过大则有可能将连接管一并吸瘪,导致吸引力降低,失去负压作用。而合适的负压压力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点确定,对于创面大、感染严重、脓液多或者是有糖尿病的患者,负压压力可适当提高,约在-70~-50kPa,而对于其他患者则可将压力控制在-40~-20kPa左右。在对口腔颌面部感染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于原发病灶一定要尽早清除,以免感染复发。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疼痛程度减轻情况以及脓肿直径缩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施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是一种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将其应用于临床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 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体会[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2,10(6):337-339.

[2] 姜滨,蔡协艺,张伟杰,等. 增强CT在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评价[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11(1):29-33.

[3] 张娜,杨建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混合感染致颌面间隙脓肿、上颌窦炎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745-746.

[4] 史庆辉,赵莉莉,谢超,等.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探讨[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1):64-66.

[5] 徐金标,孙鑫,魏军水,等.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8):1832-1834.

[6] Friedrich RE,Hagel C,Bartel Friedrich S, et al.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 in primary and metastatic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a possible target of immunotherapy[J]. Anticancer Research,2010,30(5):1641-1643.

[7] 汪坚敏,吴莘,姜滨,等.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22例诊治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2011,18(5):676-677.

[8] Wei Cheong Ngeow. Is there a "safety zone" in the mandibular premolar region where damage to the mental nerve can be avoided if periapical extrusion occurs[J]. Journal of the Canadian Dental Association,2010,76(3):177-179.

[9] 张翠芝,杨志敏. 持续冲洗法预防封闭式负压引流导管堵塞的观察[J]. 天津护理,2012,20(5):334.

[10] 王爱琴,钟世良,王丽英,等.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后冲洗对治疗皮肤缺损愈合的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10-12.

(收稿日期:2013-09-09)endprint

猜你喜欢

颌面口腔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稿约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5个简单方法助你拥有健康口腔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郑建金:颌面外科专家的日常
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体会
颌面软组织创伤160例急诊整形修复的护理观察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