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面巴拉克

2014-02-25朱恒远编译

领导文萃 2014年3期
关键词:巴拉克政坛内塔尼亚胡

朱恒远++编译

卸任的以色列前国防部长埃胡德·巴拉克,被认为是该国史上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充满争议的领导人之一。他位高权重,任防长期间,曾在2012年11月对加沙发起“防务之柱”大规模军事行动,并与总理内塔尼亚胡共同决策是否对伊朗动武。同时,巴拉克还经常出访美国,代行外交部长职权。尽管他长期活跃于公众视野,但正如以色列专栏作家阿里·沙维特所言:“巴拉克就像隐形战机一样,我还没发现谁比他更难以捉摸。”为揭开巴拉克的“神秘面纱”,近期出版的美国《外交事务》杂志撰文予以解读。本文为其译稿,仅供读者参考。

利益至上,生性多变

曾有美国学者在研究过巴拉克“大起大落”的职业生涯后,将他总结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政客”。巴拉克的一位老战友则表示,巴拉克总想象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进而将整个世界视作战场或棋局,这意味着他习惯于提前思考对手可能采取的措施,并事先作出N个预判。以色列记者因迪科也说:“巴拉克喜欢将问题一一拆解,然后重新组合。虽然他的计划都经过了周密思考和推敲,但到了实际操作阶段,仍不能完美实施,毕竟人和机器还是有差别的。”

巴拉克的“善变”是出了名的,外媒分析称:“大多数人的言行都遵循一定之规,而巴拉克的行为准则就是‘没有准则。只要有利于保卫以色列,他就可以不择手段,即便这些方法和措施自相矛盾”。比如,巴拉克任防长期间,对哈马斯态度强硬,随时准备攻击加沙,并消极看待巴以和平进程,这些都与他早期作为和平人士的“鸽派”形象构成鲜明对比。而在伊朗核计划这一以色列心腹大患上,他的立场同样多次改变。巴拉克曾力谏内塔尼亚胡向伊朗发动攻击,并暗示“如果美国不配合,以色列就会在2012年春夏之际单方面行动”。然而没过多久,他又突然宣布“推迟进攻时间”,理由则令人啼笑皆非:伊朗已将第三根高浓缩铀燃料棒转用于医学研究。为自圆其说,巴拉克辩称“伊朗的退缩表明以色列的威慑发挥了作用”,同时他又强调,若不能遏制伊朗继续发展核武器的话,以色列将不惜任何代价阻止“灾难发生”。

巴拉克的上述言行“前后脱节”,但这正是他的思维模式,即“一切都从最坏情况出发”。换言之,即便伊朗不准备对以色列本土发动攻击,他也会对前者抱以敌视态度。同样,就算伊朗安分守己,巴拉克也会强调该国发展核武、搞地区霸权、支持代理人战争、引发军备竞赛、削弱以色列的优势、增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危险等“6宗罪”,并呼吁本国政府继续对伊朗采取强力遏制措施。令人吃惊的是,巴拉克对美国也信不过。最明显的例子,就是2012年,他与内塔尼亚胡共同努力,试图促使奥巴马出台一项远超白宫预期的、被巴拉克称之为“重大成就”的防卫承诺。此举曾引发以色列公众一片谴责声,认为巴拉克做得“太过火”了。以色列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纳哈姆·巴米尔批评巴拉克“花30亿美元搞公关”,意思是说以色列政府将当年来自美国的援款,几乎全用在了说服白宫,而非应对伊朗迫在眉睫的战争威胁上。

但巴拉克对这些冷嘲热讽并不在意,他坚信美以两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他说:“美国在看待伊朗问题时,是从地球另一边来观察的。他们或许会担心伊朗核扩散,但也是从局外人的角度来考量。而对以色列来讲,我们身在其中。”

巴拉克曾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个行动派,从不会在该出手时犹疑不决。我追随并效忠于伊扎克·拉宾和大卫·本古里安(编注:两人均为以色列开国元勋)的传统,这是因为他们对后人该做什么,总有独到且符合实际的见解。”他所说的“传统”,其实就是实用主义,而这也是犹太民族奉为圭臬的处世原则。在以色列政坛,用“鹰派”或“鸽派”来区分政治家派别并不准确,因为再强硬的领导人,也会在自认为正确的时刻抛出橄榄枝。比如拉宾在退役从政后,积极推进巴以和平进程,还荣获了诺贝尔和平奖。而以色列“核计划之父”西蒙·佩雷斯也在任外交部长期间,主张与阿拉法特举行和平谈判。但同时,他们也会在安全环境恶化时,果断拿起武器保卫家园。巴拉克从内心认同这些“老前辈”的做法,由此,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他如此“善变”。

铁汉悲情,屡败屡战

巴拉克虽不讨人喜欢,但不等于他的强硬作风没有市场。实际上,历届以色列政府都将战争列为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最终选择之一,在“担忧敌国拥核”与“遏制伊朗崛起”这两方面,以色列各政党立场高度一致。以色列《国土报》主编阿尔夫·本说:“巴拉克或许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安全和对外政策分析家,这一点连他的对手也不否认。”但同时,多数以色列民众似乎更关心身边的“麻烦”,他们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编注:指哈马斯和真主党发射的火箭弹),以及巴勒斯坦的无序状态感到厌倦,希望巴以间达成永久和平协议。而在处理这些棘手问题时,巴拉克竭尽全力想要保护的人民,却不买他的“账”。巴拉克曾慨叹,如果想进入下届政府,自己至少需要得到12万张选票,而就是这样一个在800万人口的以色列也不算高的“门槛”,他都没信心迈得过。

巴拉克不拘小节,而这也成为别人攻击他的把柄,比如演讲乏味、不苟言笑,他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顾自地吃着冰激凌或是无意起身相迎,甚至在国防部办公室里,本该着正装的他有时却穿一件黑色T恤。巴拉克说,“我不善于伪装,因为我不会也不想那么干”。他很少注意自己的形象,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智力超群的巴拉克,情商却相当低下,以至于人们常用“冷漠自大”形容他。一位前以色列政府高官曾这样评价:“长期以来,巴拉克都被誉为政府或军队中‘最聪明的人,这使他自视甚高,而不愿与他人平等对话。巴拉克能够复述你所说的每句话,但这不代表他尊重你,实际上,他可能一个字都没听进去。”而一位曾与巴拉克打过交道的美国官员也表示:“巴拉克很聪明,但就是有点没心没肺。”

的确如此,巴拉克常不经意间触及以色列民众集体心理的痛处,从而引发如潮的反对声浪。在后者眼中,巴拉克最让他们不能原谅的事情,就是在2000年对巴以和平协议抱有幻想。沙维特称:“巴拉克打破了人们心中的神话,让以色列人看到了真实的处境……古老朴实的和平学说成为无稽之谈,这是一个民族心理上难以愈合的创伤,人们当然会把愤怒倾泻在他身上,哪怕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付出巨大努力却无法得到民众的肯定与支持,这或许就是“政坛铁汉”巴拉克最难治愈的“阿喀琉斯之踵”吧。但不管怎样,倔强的巴拉克都不会轻易退出政治舞台。类似的故事在以色列屡见不鲜,比如佩雷斯在89岁高龄时当选总统,而拉宾也在重新掌权前经历过10余年的低谷。显然,巴拉克从这些他敬仰的“老前辈”身上看到了希望,他很可能正朝这个方向努力。更何况,眼下的以色列政坛,只有巴拉克拥有堪与内塔尼亚胡媲美的执政经历和外交背景。一位西方专家表示,巴拉克的辞职“恰是其重返政坛的最大机会”。而以色列记者米兹欧克则将巴拉克的“以进为退”策略,形容为“一场新的总参侦察营式的秘密行动,一旦取胜,事半功倍”。作为擅长“铤而走险”的战略家,巴拉克不会销声匿迹,未来以色列政坛上少不了他活跃的身影。

(摘自《世界军事》)endprint

猜你喜欢

巴拉克政坛内塔尼亚胡
政坛“能人”变身“小官大贪”
以色列国防新型巴拉克坦克
内塔尼亚胡获授权组阁
内塔尼亚胡贪腐丑闻引万人抗议
政坛人事变动
政坛人事变动
政坛人事变动
做鬼脸
内塔尼亚胡大选获胜
“袋鼠妈妈”与儿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