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抽油泵提液倍增器在稠油油藏的应用

2014-02-24朱肃华辽河油田公司质量节能管理部

石油石化节能 2014年7期
关键词:抽油泵提液产液

朱肃华(辽河油田公司质量节能管理部)

抽油泵提液倍增器在稠油油藏的应用

朱肃华(辽河油田公司质量节能管理部)

稠油油藏在注蒸汽吞吐生产中,由于温度的降低黏度逐渐增大,造成了流动阻力增大、原油入泵困难、抽油泵泵效降低,影响了抽油井系统效率,增大了能耗。提液倍增器技术通过混合井中流体、提高流体瞬间线速的方法,降低了流体黏度、减少了磨阻,增加了液体的进泵能力,在六、九区试点应用18口井,平均泵效提高4.1个百分点,年累计增液9944 t,节电4880 kWh。

稠油油藏提液倍增器结构原理技术应用

目前新疆油田稠油井数已接近15 000口,平均系统效率为11.2%,节能达标率仅为29%,产液量低是造成稠油井能耗高、节能达标率低的主要原因,为降低稠油井能耗,优选了抽油泵提液倍增器技术在六、九区稠油油藏进行试点应用,测试结果显示该技术提液效果明显,产液单耗下降20%以上。

1 稠油油藏现状

六、九区为浅层稠油,油藏中部埋深150~500 m,平均含油饱和度64%,原始油层温度17~19.2℃。原油黏度平面差异性大,20℃地面脱气原油黏度在2000~200×104mPa·s之间。黏温反应敏感,主要采用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方式生产。由于原油性质特殊,黏度较大,在超稠油注蒸汽吞吐生产中,温度降低导致原油黏度上升,造成了流动阻力增大,原油入泵困难,抽油泵泵效低,影响了单井生产周期和周期产油量。蒸汽吞吐井泵效调查显示,井下抽油泵平均泵效为27.94%,且检泵周期短,单井产量低。

2 抽油泵提液倍增器结构及原理

提液倍增器安装在抽油泵底端,从下到上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见图1。防脱气降阻力筛管、螺旋导流器、流速变送器。

图1 提液倍增器结构

2.1防脱气降阻力筛管斜孔设计,降低滑脱损失

目前井下常用筛管入口均为直流孔,当产出液由不同角度进入直流孔段时,会发生碰撞,然后改变90°角流向,进入泵筒。在碰撞过程中,产出液分子内部气体脱出,在固定阀底部形成气膜,容易造成气锁。当固定阀打开时,气体首先进泵,占据抽油泵大部分空间,使液体进泵量少,影响泵效。同时,因产出液碰撞和改变流向消耗部分能量,加大了滑脱损失,也会影响油井泵效。防脱气降阻力筛管的进液孔设计为15°斜角,见图2,液体进泵不需改变流向,阻力和滑脱损失小,防脱气,固定阀底部不会形成气锁。

2.2螺旋导流器改变流体流态,降低摩阻

原油中的胶质是影响原油黏度的主要物质,胶质含量越高,原油黏度越大。六、九区浅层稠油油藏产出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环烷酸及粘土等是良好的天然乳化剂,它们极易吸附于油水界面,形成一层稳定的W/O黏膜,该粘膜导致油水界面张力增大,并阻止水滴聚集,从而使含水原油黏度增大,油流阻力增加。举升过程中,由于液体晶核之间、液体与管壁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线速度降低,液体上升速度慢,导致泵效低。

图2 防脱气降阻力筛管

螺旋导流器采用入口大、出口小设计,内有360°旋转导流槽,见图3,当混合液进入导流器后,在地层压力及导流槽的作用下,液体旋转上升,使油、气、水混合并聚集于小出口。从而改变液体流态,使原段塞流、环状流、雾状流、层流等经过螺旋导流槽后形成混合流。混合后利用油水密度差、气液密度差降低摩阻,增加液体线流速度,同时,液体旋转后,形成涡流剪切力,将液体中蜡质小晶体切碎,降低摩阻。2.3流速变送器提高流体瞬间线速度,加大液体进泵量

图3 螺旋导流器

流体力学试验中心以油井沉没度50 m,地层压力0.5 MPa,日产液量5 t,2■8 in油管内径(Φ62 mm)为过流通道进行室内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在不计各种损失情况下,每分钟液体扬程只有1.12 m;而流速变送器,见图4。在同等压力下,经无能耗液压组件,通过反复变径,压能与动能多次转变,可提高液体聚焦力,加快液体瞬间线速度,使液体形成射流,加大了液体冲击力,液体瞬间线速度(扬程)达到6~9 m,见图5,但流量未发生变化。抽油泵的固定阀开闭时间是一定值,流速变送器通过提高流体瞬间线速度使液体产生射流作用,相当于提前打开和延缓关闭了抽油泵固定阀,形成液体射流进泵的效果,加快了液体进泵速度和进泵量,达到了提高泵效的目的。

图4 流速变送器

图5 流速变送器使用前后扬程对比

3 现场应用

在六区、九区试验应用了抽油泵提液倍增器技术18口井,统计安装井前后生产数据,见表1,可看出该技术提液效果显著,安装井累积增液9644 t,泵效由措施前的平均30.3%提高到措施后的34.4%,泵效提高了4.1个百分点;18口井中有12口井增液,6口井没有达到增液的效果,措施有效率为75%。

分析部分井未增液原因是:六、九区原油黏度对温度非常敏感,储层属于强非均质储层,井间差异大,油层胶结疏松,易发生汽窜、出砂现象,造成抽油泵砂卡、管柱砂埋、油管穿孔、泵阀球变形等问题,影响了措施效果,因此,抽油泵提液倍增器不适用于汽窜、出砂严重的井。

表1 抽油泵提液倍增器实施效果统计

4 效益分析

安装提液倍增器后,因及时排液,降低了井筒积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注汽效率,达到增油的效果;同时油井增液后提高了泵效,可有效地减少油井空抽和抽油杆干偏现象,据统计安装后平均检泵周期延长了60天,单井节约修井费用5000元。

据测试,一轮次稠油吞吐井产液单耗在1.86~12.92 kWh/t之间,平均产液单耗7.39 kWh/t,安装提液倍增器后,产液单耗在1.21~10.92 kWh/t之间,平均6.06 kWh/t,节能率为21.9%,按单井平均一年两个轮次产液3000 t,电费0.68元/kWh计算,全年单井节电4880 kWh,节约电费3318元。

5 结论与认识

1)抽油泵提液倍增器具有提高液体瞬间线速度,加快液体流动,提高泵充满系数的技术特点,在一定黏度范围内能有效地改善稠油生产效果,提高单井产液量,降低产液单耗。

2)抽油泵提液倍增器对于黏度较低、供液能力较充足的井应用效果较好,对超稠油井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对汽窜、出砂严重的井适用性较差。

10.3969/j.issn.2095-1493.2014.007.003

2014-04-29)

朱肃华,2007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从事化工检验工作,E-mail:maqiang-jmgs@petrochina.com.cn,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辽河油田质量节能管理部,124010。

猜你喜欢

抽油泵提液产液
考虑多因素的多层合采产液量劈分模式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的水平井提液效果评价方法
——以渤海S油田为例
渤海Q油田提液井生产规律分析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中国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基于均匀设计法的稠油底水油藏提液研究
三种防气抽油泵适应性模拟评价
渤海J油田化学驱无因次产液指数的变化规律
油田井下作业中抽油泵的打捞技术应用研究
辣子草水浸提液对蚕豆叶保卫细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