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新年:我们与天山共度十四勇士冬季穿越“狼塔古道”

2014-02-24罗能岩

新疆人文地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达坂蒙特牧场

罗能岩

2013年元旦期间,一篇有关14人冬季首次穿越“狼塔”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失踪”事件的报道,引发了全国网友的关注。“蝴蝶效应”使得这则消息在短短的几天内发酵膨胀,其结果是当地政府高度紧张和关注,各级救援组织迅速将可能发生的救援行动升级,疆内外户外爱好者更是密切地关注着事情的发展。

风起微澜:网友牵挂14勇士

2014年元旦前后,一场由网名“树”组织的冬季“狼塔”穿越活动引起疆内外网友的普遍关注。

本次活动共有11名队员、3位领队共14人,他们分别来自新疆、湖南、广东、浙江、北京等地。

进入“狼塔”线,穿越队伍携带有海事卫星电话一部,GPS导航仪3部,完全可以满足穿越行动对外的通信联络和线路导航之用。但为了节约用电,卫星电话通常是关闭的。因此领队要求队员进山前通报家人:山内8天没有手机信号。从2013年12月28日中午起,手机信号可能中断, 30日时穿越队伍在蒙特开曾达坂。

由于内地队员家人对穿越情况不太了解,其后,一篇有关“15人冬季首次穿越‘狼塔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失踪”事件的报道,引发了全国网友的关注。“蝴蝶效应”使得这则消息在短短的几天内发酵膨胀,众多人士对这15人的安危抱着巨大的担心。(实际上,穿越行动共有14人。)

2013年12月26日,其中一名队员的姐姐“玲玲大人”在网上跟帖,说弟弟27日的飞机从上海飞新疆,父母哭得天昏地暗都阻止不了,没办法,只希望那边(新疆)警察能封山。”

经历了太多次救援,特别是古道救援的新疆山友救援队总队长杨军,也第一时间在小羊军团网站及个人微博上发布消息,提醒这些喜欢户外运动的山友谨慎穿越,并将此次穿越活动可能发生的救援确定为“观察并收集信息”。这是救援级别中的低危险级救援。

也有熟悉情况者发布微信说:“我了解‘树,他心思缜密,经验丰富,相信他们会顺利穿越。”

天山见证:我们穿越苍山古道

2014年1月3日下午5点,“树”带领的第一期冬季“狼塔”穿越队伍全体队员到达呼图壁106煤矿处,与接应车辆汇合,用时7天。在此前的中午1点,已经开始有手机信号,领队将顺利出山的消息通报给了外界。

穿越队伍完全按照计划时间表和路线行进,前3天气温比较低,最低温度达到-25℃。翻越蒙特开曾达坂进入“狼塔”核心区域后,气温回升,最高温度接近-5℃。2014年1月1日,到达阿日相,泡温泉休整了半天,享受了一段非常休闲的“狼塔”时光。1月3日下午5点顺利出山,与接应车辆汇合。顺利完成了这次冬季“狼塔”穿越活动。

作为领队,“树”曾经参与过2013年8月22日和9月24日的两次“狼塔”救援,非常清楚“狼塔”救援的难度很大,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在接到呼图壁县应急办的劝阻电话后,领队组认真研究并制定的路线预案,计划带队伍先到巴仑台的蒙古冬季牧场深入3天,对每位队员的体能和装备做个全面的实地测试。期间如遇天气聚变不适宜穿越或队员体能不合格,马上撤退。巴仑台蒙古族牧人冬季牧场有牧民活动,也有马匹和牧屋,很安全。同时,冬季“狼塔”线上最寒冷的路段就分布在巴仑台的蒙古冬季牧场。在队伍进入冬季牧场后天气晴好,气温也在预测之内。夜间最低气温为-25℃,经过两天行走测试,队员的体能非常好,身体状态良好。于是,队伍尝试着翻越南北疆的分界线蒙特开曾达坂,蒙特开曾达坂海拔高度3960米,是完整穿越“狼塔”线的关键点。30日下午6点,全队成功翻越蒙特开曾达坂,翻越难度和预期的基本一致,最终才有了这次冬季“狼塔”线的完整穿越。

“狼塔”之路:最美丽的危险

“狼塔”古道是以南北方向穿越中部天山的一条徒步探险线路,北起昌吉回族自治州,南达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早在2003年,著名探险家王铁男率队从呼图壁林场出发,历经9天,抵达和静县巴仑台镇的古仁格勒村。这条以南北方向贯穿中天山的徒步探险路线被命名为“狼塔之路”。后来,又派生出了相对较简单的两条徒步线路“狼塔A线”和“狼塔B线”。于是,这条贯穿天山南北的路线,就被户外运动爱好者们称作“狼塔C线”,全程约120公里。

“狼塔C”线基本沿着河源峰东侧行进,河源峰海拔高度5290米,也被称作“狼塔”,意为有群狼守护的塔山,这也是“狼塔之路”名字的由来。“狼塔C”是一条古老的天山驿道,也是牧民们祖祖辈辈使用的换季路线。20世纪70年代,呼图壁县为了更好地利用“狼塔”地区的牧业资源,在河谷两侧的峭壁上开凿了许多栈道,以方便牧民转场使用。这就是户外运动爱好者口中的“空中栈道”。

随着户外探险活动在国内兴起,“狼塔C”以其独特的天山风光和高难度已经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知名度极高的徒步探险路线。2011年,以“树”为领队的5位户外运动爱好者又开发出了从和静县巴仑台镇古仁格勒村,至昌吉市庙尔沟农大林场的穿越路线,这是又一条穿越天山南北的徒步探险路线即“狼塔V线”,以及与“狼塔C”的组合路线的“狼塔C+V线”。“狼塔C+V线”全程约200公里,需要翻越9座达坂,已经成为国内顶级的徒步探险路线。

“狼塔之路”穿越的中天山腹地,也是整个天山山脉山体最为宽厚的区域之一,山势变化复杂,河流众多,水流湍急。气候有垂直分布的特点,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量则逐渐加大。一般来说,海拔4000米左右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带;雪线以下至海拔2700米之间为高山裸岩与高山草甸带;1700米至2700米高度之间为雪岭云杉分布带;1700米以下为山地草原带。

蒙特开曾达坂为南北疆的分界线,南北两侧气候有明显差异,北边的呼图壁一侧气候湿润,而南边的和静县一侧气候较干燥。在海拔3800米的地方,年平均气温在零度左右,常常有阵雨,阵性大风和冰雹,即便是夏季,夜里也会降到零度以下。冬季最冷可达-40℃。但在呼图壁一侧的河谷里,由于逆温带效应,即便是在最寒冷的冬季,最高气温可以达到零度左右。

蒙特开曾达坂南侧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管辖,以信仰佛教的蒙古族为主;北侧则属于昌吉回族自治州管辖,以信仰伊斯兰教的哈萨克牧民为主。蒙特开曾达坂南侧就是户外运动爱好者口中著名的“狼塔”高山牧场,属于土尔扈特部蒙古人。公元1771年,从中国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生活了近200年的蒙古土尔扈特部族,由于不堪忍受沙俄王朝的种族灭绝政策,在其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扶老携幼,丢弃大量家什器皿和钱财,驱赶着500万头牲畜,毅然从伏尔加河下游的阿斯特拉罕出发,浩浩荡荡,横穿哈萨克草原,向着中国的西北地区前进,经过半年多的长途跋涉,终于在1771年6月底全部回归祖国,胜利地完成了一次震撼中外的民族大迁移。这片草原就是乾隆皇帝划给他们的牧场,当时划分给他们的牧场还包括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等。

在过去的2013年,最少有1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穿越了“狼塔之路”,穿越时间集中在夏季的5月~10月初。其他季节很少有队伍穿越“狼塔”。

冬季“狼塔”线的综合难度和夏季“狼塔”基本一致,但需要防范的风险重点不同;夏季“狼塔”线最大的风险是反复过河,冬季“狼塔”线最大的风险是应对低温气候和积雪过厚,按照-35℃的极限低温来配备装备;同时冬季“狼塔”核心地区没有牧民,一旦出现险情,首先必须依靠队伍的自救能力来脱险和争取时间,所以我们建议穿越队伍的人数在12人左右为宜;一支队伍必须携带一部卫星电话,以供紧急情况下使用。另外,每年的10月~12月达坂上积雪会比较厚,翻越强度很大,加之河水尚未完全封冻,又无法沿着河谷行走,故不建议穿越“狼塔”线。每年的三四月间是雪崩的高发期,也不建议穿越“狼塔”线。

关于“狼塔”线,目前最热门的穿越路线是:“狼塔C线”“狼塔V线”,以及最为顶级的“狼塔”组合路线:“狼塔C+V线”。穿越“狼塔”的时间集中在每年的5月至10月的6个月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不同的季节都有不一样的风景,那其他季节的“狼塔”是什么样子呢?特别是冬日的“狼塔”,能进去吗?它和夏天的“狼塔”有什么不一样?穿越难度如何?风景漂亮吗?最重要的是安全吗?

冬季的“狼塔”地区,牧民以及他们的羊群牛群早已经转场下山,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区。于是“狼塔”地区就彻底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有传说中的天山雪豹,天山雪鸡也会在你帐篷边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以至于吵得你难以入睡;神雕大鸟随处可见;至于那些户外运动爱好者们想见而又真怕遇到的恶狼,只有到了冬季才称得上是“狼塔”真正的主人,它们随时都有可能和你偶遇……

那数不清的冰瀑冰河,颜色各异、千娇百媚、姿态万千;令你流连忘返,让你看个够、拍个够。

至于传说中可以祛病强身的“狼塔”温泉,也只有在冬季河水水位下降了,才露出她的真实容颜来。也只有在冬季它才敞开怀抱,等待着拥抱那些不惧寒冷,千辛万苦来探望她的路人。

穿越时空:我们与美丽的天山共度新年

2013年12月28日,和静县。一支由14人组成的冬季“狼塔”穿越队伍集结完毕,他们分别来自新疆、湖南、广东、浙江、北京等地,其中女队伍5人,3名领队分别是“树”、“豆浆”与“清风”。中午14人抵达穿越起点:古仁格勒桥。

古伦沟地区天气晴好,气温-15℃左右,无风。当天翻过海拔3800米的哈拉哈提达坂后扎营,营地海拔3500米。

由于是第一天行走,许多队员都不在状态,加上海拔上升很快和冬季含氧量低的缘故,有一半队员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山反应症状。在达坂顶,我们没敢多停留,直接下降到了乌苏牧场,此时天已经全黑,本来计划扎营到乌苏牧场的牧民房子,怕天黑赶路容易崴脚而放弃。直接扎营到了海拔3500米的河谷,营地积雪有10厘米左右。晚上最低气温达到-25℃,好在我们是按照-30℃的气温准备的装备,晚上并没有觉得很冷。

第二天的路线就是穿越乌苏牧场,乌苏牧场是一处冬季牧场,牧场上以放养牦牛为主。部分河道已经完全结冰,带上冰抓行走在冰河上,那种感觉对于内地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既新鲜又有一定难度。在山脚下的一处牧民房子,我们看到一只牧民捡回来的盘羊角,羊头完整,羊骨架上肉色鲜红,有被狼撕咬过的痕迹。盘羊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我们穿越“狼塔”线最常见的是北山羊,很少能看到盘羊了。乌苏牧场至“狼塔V线”的绿湖一带是盘羊的重要栖息地,这里曾经是国际盘羊狩猎场。

来自湖南的阿敏和达哥抬着盘羊头留影,达哥已经是第二次走“狼塔”了,2013年的7月他随组织者的第五期“狼塔C+V”线队伍走完全程,体能一流。

当晚的露营地选择在一处河谷草地,可以点篝火,比第一天的营地暖和。

2013年12月30日,今天的任务是翻越此行最高的达坂蒙特开曾达坂,海拔高度3960米。由于临近达坂顶部两侧没有好的营地,必须一天完成翻越,所以路线比较长。加上爬升高度超过了1000米,冬季高海拔空气中的含氧量更低,更容易出现高山反应,对整个队伍是个严峻的考验。也是此行能否顺利完成冬季“狼塔”穿越的关键。

14人的队伍有5位女队员,是“树”组织的“狼塔”穿越队伍里女队员人数最多比例最高的一次,女队员由于背负能力比男队员弱,比例高则意味着男队员需要分担更多的背负。经过前2天的磨合,感觉队伍里的5位女队员体能耐力都不错,但有3人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高山反应。新疆队员妞妞第一天就出现呕吐等高山反应症状,但她似乎恢复得很快,第二天基本就好了。现在最担心就是来自深圳的簪子,她的高山反应症状更严重一些。簪子有过6000米以上的登山经历还跑过全程马拉松,体能基础不错,但这次的高山反应依然持续了3天。在高山反应最严重的时候几乎是三步一喘,两步一歇。为此,我和其他两位领队已经商量好,一旦“簪子”的高山反应进一步加重,将由我或另一位领队陪“簪子”从乌苏牧场撤退回古仁格勒。用卫星电话提前约好越野车在古仁格勒接应,乌苏牧场有牧民的马匹,最多半天就可以撤退出山。

做好相应准备后,队伍早早就出发了。

首先要翻越喀纳尕依特达坂,达坂高度3750米。4个多小时的爬升,终于登顶喀纳尕依特达坂。通往蒙特开曾达坂的路上基本没有什么雪,和夏季来时一个样子。据此推断,蒙特开曾达坂北侧的积雪也不会太厚。

从喀纳尕依特达坂到蒙特开曾达坂是沿着山坡横切的,只有200多米的爬升,距离约3公里,夏季时我们只需要1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但今天,“簪子”和我却走了5个多小时。总是感觉腿软绵绵的使不上劲。晚上在营地和另一名领队交流也是这种感觉,冬季含氧量低可能最重要的原因。

后来,我和“簪子”又追上一直走在前面的北京女孩雯子,看着雯子迈着艰难的步伐走得很沉重。问她有什么不适应,她说没有什么不适应,就是腿上没有劲,走不快。

领队“豆浆”在一避风处等我们,同时还烧了一大锅野蘑菇汤,路过的队友每人一碗热汤。今天为了赶时间,中途没有集中休息和午餐,吃的是方便路餐,这时能喝上一碗热汤,真是很提神。后来有队员说,不是“豆浆”的这碗热汤,今天想来很难翻过蒙特开曾达坂。

天色渐晚,太阳马上就要落山了。

等雯子、“簪子”和我爬上海拔3960米的蒙特开曾达坂顶时,天已经完全黑透了,气温急剧下降,好在当天达坂顶没有风。我们没敢在达坂顶逗留,沿着前队趟开的雪路迅速下降。以快速降低海拔高度。原来预测蒙特开曾达坂的北坡可能会有半米以上的积雪,结果发现,积雪厚度最深处也就30厘米。冰川下半部的积雪还有坚硬的雪盖,完全可以承受一个人的重量,连趟雪都省了。我们走在后队的队员甚至不需要带雪套就顺利下来了。用了不到1个小时,就走完了1000多米长的蒙特开曾冰川,时间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了,再往下的路线都是在乱石堆里穿行,不适合夜行,于是直接在冰川末梢的石头滩扎营。这里海拔约3600米,晚上最低气温-25℃。

至此,冬季“狼塔”穿越路线上最难的“卡脖子”路段已经完成。

12月31日,营地太冷,没有吃早饭,先下降至海拔2800米的“狼塔”木屋附近,太阳照着很暖和,晒睡袋、帐篷并烧水做饭,早饭午饭合并一起吃了。昨天还高山反应走在后面的雯子和“簪子”今天却一直跟着前队的步伐前进。河谷里气温达到-5℃左右。太阳晒在身上暖融融的,很是舒服。

尔特兰塔河已经完全冰冻,需要穿着冰抓行走在冰河上。

路过著名的尔特兰塔河谷小树林营地,积雪有10厘米左右,继续前行,找到一处冬季绝好的营地,草地平整如席,基本没有积雪。晚上燃起篝火。今天是2013年的最后一天,也是进入“狼塔”以来走的最轻松的一天,晚饭炒了3个菜吃米饭,很丰盛。队友们喝酒聊天一直到凌晨零点,迎来了新的一年——2014年。晚上气温-15度左右,已经完全没有了前3天的寒冷感觉。

2014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队友们睡到自然醒,上午12点才出发,准备赶往著名的阿日相去泡“狼塔”温泉,沐浴祈福迎新,并休整半天,这对于长线穿越的队伍来说非常重要。“狼塔”温泉在当地牧民口中被传的非常神奇,甚至连百公里外的三屯河上游的牧民都知道。据说,泡泡“狼塔”温泉可以祛病强身,治疗许多不治、难治之症。

冬日的尔特兰特河谷温暖如春,已经完全没有了前几天的寒冷,河谷里布满了狼和雪豹爪印,以及许多被狼或雪豹咬死的北山羊尸体。下午4点到达阿日相,著名的“狼塔”温泉就在山脚下。这里有两处比较大的温泉,每处温泉边有个3米见方简易池子,是由牧民就地开挖出来的。其中一个温泉的池子上边还搭了简易的棚子,并有漏斗把温泉水引得很高,可以用来在出浴时洗头。温泉边的石壁上刻有蒙古族文和哈萨克文,年代久远。还有用毛巾裹着的一元纸币,应该和某种信仰有关。在距离这两座温泉1000米开外,就已经有小的温泉不断从地表流出,很浓的硫黄味道很远就可以闻到。

男女分组泡,等女队友们泡完温泉,已经是晚上9点了,美女们说,她们是数着天上的星星泡温泉,浪漫极了。

1月2日,早9:30分出发,今天的路程比较长,同时,也对呼图壁河的河水冰冻情况十分担忧。今年入冬以来,气温偏高,我担心河水没有完全结冰。如果那样我们将需要趟河渡过呼图壁主河。冬天的呼图壁河水会小很多,基本没有了冲走队员的危险,但如果真要趟河还是会花费很多时间的,因为在趟河后必须要先点起篝火烤干衣服,否则极容易造成失温的状况。

先是沿着尔特兰塔河顺流而下,到达呼图壁河主河谷,之后沿呼图壁河顺流而下,午餐是在台普希玛克河口。去年来时看到的那个金矿好像已经停产,但那个装有一吨多柴油的油袋还在原地,里面柴油还是满满的。

“豆浆”做了一锅面疙瘩汤,非常开胃。“狼牙”要了点面粉也想学着做,结果水放多了,成了面团。好在我在家做过拨鱼子,于是教会“狼牙”把面团做成了拨鱼子。没有想到是,这个拨鱼子居然比面疙瘩汤还受欢迎,味道好极了。

从阿日相到一号栈道的呼图壁河两岸,分布着数不清的冰瀑,它们随时可能从悬崖或者树丛中钻出来。姿态颜色各不相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呼图壁大峡谷画卷。

在“狼塔”地区,20世纪七十年代开凿的这些空中栈道,总长超过5000米,即使用现在的技术装备水平来衡量,要开凿这样的栈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空中栈道的行走,带给队友们全新的徒步感受,那种既爱又怕的感觉令人终生难忘。

1月2日,当我们赶到计划中的营地,去年来时遇到的那户牧民家时,河谷已经完全变样,淘金人已经把河谷翻了个底朝天,那户牧民家不知道被迫搬到什么地方去了。本来计划好的羊肉眼看着就要泡汤。这时不远处传来了狗叫声,有狗叫说不定就有羊肉吃,虽然天色已晚,但为了能吃到羊肉,我们寻着有狗叫的方向走去。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狗叫声距离我们似乎还是那么远,1个小时以后,我们初步判断,有狗叫声的地方并非在河谷,而是在侧沟里,也就是说,我们要去吃羊肉就得多走路。最后不得不放弃。

来自湖南的阿敏今天身体不适,大部分时间都走在后面。等我们和前队汇合时,“豆浆”和“清风”已经在河谷里等了我们1个多小时了,经过短暂商议,队伍决定连夜赶到七号桥,还有约5公里路,大约需要1个半小时。最主要的原因是,七号桥附近常年有牧民居住,我们可能会吃到羊肉,也可能今天连帐篷都不用住了。

但,我们的队伍今天的徒步距离此时已经接近30公里,可以说多数队员都到了体能的极限,继续沿着冰河赶夜路,潜藏着一定的风险,可能会一不小心掉进冰河,也可能会崴脚受伤……

再三提醒队员要小心翼翼地走,一定注意速度不能太快。

晚上10点全队到达七号桥,牧民卡科姆热情地招呼我们进了他家,并为我们煮上风干羊肉,下了面片,6天没有见这些东西了,当时吃得那真叫个香。

晚上,我们或床上或地上,住在了卡科姆家。

1月3日,早晨从七号桥出发,路过呼图壁林场三工队,沿着简易公路一路出山,路非常好走,已经完全没有难度。下午5点全体队员到达呼图壁县106煤矿处与接应车辆汇合。

重新回到人间的感觉真好!

猜你喜欢

达坂蒙特牧场
我想记下这个夜晚的风(三首)
沉寂的布喀达坂“魔鬼城堡”上的青海第一高峰
牧场里的马
叮当牧场
通往伊犁盆地的达坂
Gift Horse
过冰达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