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婴儿喘憋性肺炎46例效果观察

2014-02-22侯爱萍

交通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鼻塞血氧性肺炎

侯爱萍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儿科,江苏226600)

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婴儿喘憋性肺炎46例效果观察

侯爱萍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儿科,江苏226600)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婴儿憋喘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婴儿喘憋性肺炎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与头罩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气管插管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42例(91.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32例(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血氧饱和度:观察组为(95.25±5.12)%,对照组为(89.55±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气管插管:观察组5例(10.9%),对照组14例(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2例、气道损伤1例;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3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婴儿喘憋性肺炎有明显疗效,减少气管插管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临床价值。

喘憋性肺炎;合胞病毒感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婴幼儿

喘憋性肺炎是婴儿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患儿换气及通气功能出现障碍,多由合胞病毒引起[1]。婴幼儿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同时呼吸系统生理解剖结构特殊,极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等现象,导致患儿呼吸困难,病情危重治疗不当可致患儿死亡。我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婴儿喘憋性肺炎9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与头罩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婴儿喘憋性肺炎患者92例,男50例,女42例,年龄12h~12个月,平均(6.82±1.65)个月,体重3.32~13.17kg,平均(9.59±2.20)kg。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相关诊断标准,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观察组:在患儿鼻内1cm内插入乳胶管鼻塞,分别将湿化瓶及氧气连接在乳胶管两端,呼吸道正压维持在4~6cmH2O,氧流量每分钟3~5L。早产婴儿玻璃管插入水中的深度为4cm左右,流量每分钟3L。治疗2小时后对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及临床表现观察,进行及时调整。(2)对照组:采用头罩给氧,根据患儿头围选择合适的头罩,经导管将氧气引入头罩内弥散分布,氧流量为每分钟4~5L,治疗时间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患儿在治疗同时均接受综合治疗措施,治疗2h若无效果则需要改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进行观察分析。(3)疗效判定:治愈:患儿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有效:患儿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血氧饱和度80%~89%;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生理指标无改善[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91.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氧饱和度为(95.25± 5.12)%,较治疗前(80.2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血氧饱和度为(89.55±6.35)%,相较治疗前(81.23±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气管插管5例(10.9%),对照组患儿气管插管14例(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例(%)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2例、气道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5%,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5%,两组患儿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婴儿死亡原因中,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系列症状及并发症占据较大比重。婴儿喘憋性肺炎可导致婴幼儿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等严重症状,喘憋性肺炎主要以呼气式呼吸困难、伴随咳嗽,发热、缺氧等为主要特征。因此快速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降低患儿病死率有重要临床意义。婴幼儿呼吸道较为脆弱,肺脏顺应力极低,潮气量相较成年人少,同时患儿呼吸频率较快。有学者对死亡新生儿解剖中发现,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婴儿,肺泡表面基本没有活性物质。因此患儿一旦出现感染,极易出现严重缺氧、呼吸衰竭等。严重缺氧状态下新生儿大脑、肺脏受到严重损害。而这种损害不可逆转,一旦治疗不善可导致患儿死亡或者终身性残疾。相关研究显示[3],患儿喘憋性肺炎的发生不仅受到病原体的影响,同时与小儿机体炎症反应自我调控能力的降低或丧失有着重要关联,而调控过程涉及补体系统、凝血系统及炎症介质释放等多方面,较为复杂。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普通头罩给氧,是目前治疗新生儿缺氧最为常用的手段。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与呼吸机连接,对患儿机体存在一定的损伤,同时极易引发相应的并发症[4]。而普通头罩给氧的给氧通气压力较低,在纠正婴儿机体缺氧状态时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方法有着显著临床意义。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是在婴儿自主呼吸的前提下,进行纠正缺氧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无需气管插管,同时能够支持患儿呼气及吸气功能,有效增加跨肺压和肺功能残气量,减少肺内分流,促进氧合作用的改善,减少呼吸运动需要的能力及表面活性物质丧失。即使处于异常状况,肺泡亦能够处于扩张状态而不会萎陷,患儿通气功能明显改善[5]。因无需机械通气,有效避免了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患儿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同时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婴儿喘憋性肺炎效果显著,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推广使用。

[1]卢立田,胡型琦.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效果观察[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3):67-69.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急救学组.第四届全国小儿急救医学研讨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5,33(6):370-373.

[3]王霞,唐素红,张殿军,等.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4(9):167.

[4]易雪岚.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0-21.

[5]周广玲,高翔羽,张艳艳.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25-27.

R725.6

B

2014-05-26

1006-2440(2014)04-0390-02

猜你喜欢

鼻塞血氧性肺炎
鼻塞不通食辛夷花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