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不退休”的科技馆馆长

2014-02-21

知识就是力量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国科技馆馆长科技馆

他带来了新的科普理念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科普就是在墙上挂个牌子,然后写上某位科学家说的话,这样的展板构成了当时中国科普的特点。而这样的科普没有人爱看。

如何才能让青少年对科普产生兴趣呢?李象益教授实践了把“请勿动手”变成“欢迎操作”的理念。在设计中国科技馆草图的那一刻起,这一想法就成了中国科普的努力目标。

很多人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技馆里一个能让人瞬间“怒发冲冠”的展项印象深刻——参与者只需手摸静电发生器的金属球,头发就会立刻竖起来。李象益说这正是主动探索与体验的一种新理念,启发人们去问个为什么,学会思考是重要的目标。慢慢地,参观者不再排着队跟着讲解者边听边点头,他们在演示桌前拿起道具思考;凑上去、搭把手、试一试,人们在科技展项前的驻足距离从几米变成了零。这些凿实的变化可能就是李象益说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30年老当益壮的科普战士

李象益从1983年调入中国科协之日起,开始了他至今长达30年的科普生涯。在17年的科普工作领导岗位上,他注重引进、吸收和创新,推动科技馆事业蓬勃发展;脚踏实地推动科普工作深入基层;开拓视野推动科普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退休后,他仍深深眷恋科普事业,不顾疾病带来的痛苦和不适,一如既往地战斗在科普一线,一干就是13年。

从2000年6月至今,从中国科技馆馆长位置上退下来的13年,李象益边学边走、边走边讲,如今每年还要举办数十场科普讲座和报告。

很多人都知道,李象益讲课生动有趣,大家都喜欢。李象益说:“别人爱听,我就爱讲。对我来说,这就是一种乐趣。”在他看来,要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才能给别人讲新东西。

李象益有一个习惯,就是从网上捕捉热门的话题——刘谦火的时候,他研究“科学与魔术”;小剧场火的时候,他研究“场景化展示对情趣的激发”;春节时,他研究科技春晚上“非牛顿流体的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微博、微信火了,他又开始研究如何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兴技术应用于科普,倡导科技馆采用AR技术并用3G技术对展品全覆盖。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虽然李象益已经是75岁的高龄了,但是每天依然坚持学习。用李象益的话说:“有人说我‘活到老,学到老’,其实是科普事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不得不去学习。学生爱听我的讲座,但我不能总是讲相同的东西,于是就促使我去学习新的知识。”

李象益认为,青少年更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脚踏实地地努力,有梦想更要有实践,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李象益教授十分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他在讲座中不止一次的提出:希望青少年们立志,有自己的追求,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李象益说:“对于科普工作来说,突出的特点是与公众零距离接触,能够最直接地感受到自身的社会价值,这也就是人生价值。这是科普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价值体现,这也就是人生的快乐。”

两个小时的采访很快就过去了,从李象益教授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科普工作者的榜样力量。正是这种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精神,让中国的科普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猜你喜欢

中国科技馆馆长科技馆
玉泉小学与中国科技馆共育英才
科技馆一日游
中外科学教育馆数字化发展对策初探
我在四川科技馆
基于设计的研究在探究式学习单开发中的应用——以中国科技馆电磁学学习单《奇妙的原电池》为例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参观诚毅科技馆
农民“馆长”李铜
中国科协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携手建设中国科技馆太空探索新展厅
2013年广西公共图书馆馆长高级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