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年

2014-02-21刘茜

知识就是力量 2014年1期
关键词:太岁干支本命年

刘茜

古埃及人的历法就完美体现了以上这几点:他们原本规定一年的开始是“天狼星偕日出”,十二个月每个月30天下来跟下一年的年头对不上趟了,就简单粗暴地放假五天调整回来。这样每年误差大约1/4天,偏偏古埃及历史还那么长,日积月累下来新年跟天狼星偕日出恨不得差出半年去,于是历法废掉,重新开始。中国人曾经把一年里正午影子最长的一天——也就是冬至日——作为一年的开始,从冬至到下一个冬至之间称为一“岁”。冬至是个需要庆祝的日子,从这一天以后白天从此开始逐渐变长,远古时期曾经把庆祝收获的“腊祭”放在这时候,把它作为岁首也是顺理成章。后来年岁混用,年年岁岁就这么过来了。以冬至为新年的开始在世界上并非个例,大概是因为测量影子长度是个方便的操作,许多民族很早就无师自通地各自发现了这一点。我国老话说“冬至大如年”,公历圣诞节和新年都和冬至日相当接近,某种程度上都是古代习俗的残留。

我国现在通行的历法是公历,公历年从一年的1月1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闰年366天,平年365天。此外农历(虽然它跟农时实在没什么关系,真正指导农时的是二十四节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重要——特别是在民俗和假日的意义上。农历年从一年的正月初一开始,腊月三十(有时是二十九)结束,闰年十三个月,平年十二个月,所以最长的一年有385天,最短只有353天。

你的属相准确吗?

农历习惯用干支纪年,比如癸巳,甲午。地支又跟动物对应,比如巳对应蛇,午对应马。所以人们常常误以为到了大年初一就该换生肖,今年过年是1月31日,这天出生的孩子就以为自己属马了。其实生肖还真不是按农历算的。一来生肖这套东西出现的时候,现行的这种农历还没影呢,总不能十二生肖未卜先知,先把自己嵌进去吧;二来刚才说了,农历年有长有短,差得还有点多,要是生肖后来与时俱进地随了它,有些生肖的人数就会比别的生肖多得多。所以还有一种特殊的年,现在是专为判定生肖和“本命年”而存在,这就是“生肖年”。它从一年的立春日0时开始,到下一年的立春日0时结束,生肖在立春日的0点交接班。所以完全可能出现出生在甲午年,生肖却属蛇的情况。民俗中有“本命年”的说法,本命年就是和你的生肖相同的那个生肖年,所以也是从立春开始,到立春前一天结束——这样最公平不过了。要是本命年按农历过,遇上那坚决相信本命年会倒霉的人,再赶上一个385天的超长年份,还不得整整郁闷上十三个月?

说到“本命年”,还有一个说法是本命年“犯太岁”。这太岁其实是个什么呢?它是天文学上一个虚拟的天体,用来纪年的。最初人们发现木星大约每十二年在黄道上运行一周,就使用木星的运行来纪年,一说木星位于某某位置,就知道是哪一年了。木星因此在古代被称为“岁星”。后来发现木星的运行周期不是严格的十二年,而且真实的行星在黄道上运行速度不均匀,有时还会顺行逆行的折腾一阵子,用它纪年容易混乱。于是天文学家就虚拟出了一个完美的星体,准准的每十二年在天上绕一周,准准的速度完全不变,这真是比岁星还要了不起啊,所以这个完美的星体就叫作“太岁”。这么了不起的星体应该尊重啊,所以凡人为了上下尊卑,应该避开它所在的位置,这就是“避太岁”。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习俗不断地被添砖加瓦,添火加柴,添油加醋,最终乱炖出如今的这么一个大杂烩结果:太岁被人格化,先变成一个、后来又变成一群凶神恶煞,衍生出种种方位和行为上的忌讳,写满了一整本皇历,本命年也变成了需要各种祝福和保护才能平安度过的年份。

太岁的运行正好把黄道分成了相等的十二段,古人给这十二段各取了一个名字,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就是“十二地支”。所以别看它叫“地支”,其实是来源于天上的。地支作为一套序号可以很方便地对应到任何以12为周期的循环,比如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一年的十二个月。但是记录比较大的数字时,只用十二地支的话相同的序号相隔太密,容易弄错。于是人们又使用了另外一套命名为“天干”的序号,一共十个,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两者组合起来就是“干支”。天干和地支像是一根拉链的左右两边,一一咬合之后的这根拉链就是一条长长的干支序列,以60为周期,每一个循环的开头都是“甲子”,所以老话又把六十年称作一甲子。

节气与星座

立春对我们的生肖很重要,它在历史上还曾经更加重要:春节的“本尊”原本就在这一天。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里的老大,地位不同凡响,“春节”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被作为一年的开始。现在的春节在以前叫“元旦”,现在的元旦因为以前不使用公历,只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后来因为推行公历,要突出公历新年的重要性,才把节日们的头衔来了这么一个乾坤大挪移。于是公历1月1日被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被称为春节,而立春呢?就褫夺尊号,回归本名“立春”了。

为什么说节气重要呢?因为古代中国作为农耕民族,需要精准地把握季节变化来进行耕作,这就必须密切关注太阳在星空中的位置。一开始只是粗疏地划分了“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也是“时”这个字的本意。后来细分成“八节”,指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点。后来随着观测技术的提高,终于用二十四个节气把黄道平分成二十四段,太阳每到一个节气,就开展和这个节气相对应的生产和生活。这是中国传统独有的智慧,西方虽然也关心黄道,却只对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这“四时”点比较关注。他们固然也从春分点起把黄道平分成著名的“黄道十二宫”,却没给每个节点赋予各自的意义。黄道十二宫实际上是一种计月的办法,跟我国用干支纪月的“干支月”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区别只是黄道十二宫的起点是每个月的第二个节气,比如从春分开始到谷雨前一天是白羊宫,从谷雨开始到小满前一天是金牛宫;而中国传统干支月的起点是每个月的第一个节气,比如从立春开始到惊蛰前一天是“寅月”,从惊蛰开始到清明前一天是“卯月”——冬至大如年嘛,它所在的那个月规定是子月,地支中的头一个。无独有偶,这两种计月法后来都失去了历法的实用意义,摇身一变,成为生辰占卜的主力军。现代人其实未必相信这种占卜,多半只是把它们作为一种不错的聊天话题罢了。黄道十二宫对应的是时下流行的“星座占卜”,生在节气附近的读者可得注意了,不看清楚自己出生在节气前还是节气后,就不可能弄清自己的星座——准确说应该是“星宫”,这是黄道上的均等线段,而“黄道星座”指的是天文学意义上的星座,不但有大有小,而且还不是十二个——比起黄道十二宫来多了一个蛇夫座。而“干支月”的干支,则是我们常说的“生辰八字”的一部分。

除了纪年和纪月之外,我国传统上还利用天干地支来纪日。天干和地支从甲子开始顺序搭配,共有六十种组合,循环使用,对纪年和纪日都是如此。我国历史上的干支纪日记录那可不得了,两千多年没有断过,得到验证的最早记录可以顺着回溯到东周第一位国王那时候:历史记录说某日发生了一次日食,顺着干支纪日的周期推算回去应该是公元前720年2月22日,顺着日食的周期推算回去也应该是公元前720年2月22日。中间经历了多少次王朝更迭、烽火兵燹,竟然始终保持着完整而准确的历史记录,一直至今。年、节、岁、时这几个字,也同样承载着悠久的时光,记录下了从远古辛勤耕作的农人身影,到如今欢歌笑语的节庆年俗。和远古的先辈们相比,我们的生活早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但在骨子里,却还是有一些东西从来没有变过。

猜你喜欢

太岁干支本命年
干支梅
古代的“干支纪年法”
本命年
中国风
北大漢簡《節》篇“冬夏至干支速算表”解讀
小狗狗过本命年
本命年的最后一月
“太岁头上动土”说的啥
POP CULTURE CORNER
“太岁”到底是何方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