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描微量热法研究稀腐植酸水溶液

2014-02-21DanilenkoBraudoPavlovskayaYushkovaZhuravleva著

腐植酸 2014年6期
关键词:溴化铵热容基团

A. N. Danilenko, E.E.Braudo, N.E.Pavlovskaya, E.I.Yushkova, I.L.Zhuravleva著

尹晗迪4译

(1 俄罗斯科学院伊曼纽尔生化物理研究院 莫斯科 119991

2 俄罗斯奥廖尔州农业大学 奥廖尔 302019

3 俄罗斯奥廖尔州立大学药检所 奥廖尔 302028

4 兰州大学化学系 兰州 730000)

扫描微量热法研究稀腐植酸水溶液

A. N. Danilenko1, E.E.Braudo1, N.E.Pavlovskaya2, E.I.Yushkova3, I.L.Zhuravleva1著

尹晗迪4译

(1 俄罗斯科学院伊曼纽尔生化物理研究院 莫斯科 119991

2 俄罗斯奥廖尔州农业大学 奥廖尔 302019

3 俄罗斯奥廖尔州立大学药检所 奥廖尔 302028

4 兰州大学化学系 兰州 730000)

用反相柱色谱检测发现,经过不同时间的动物扰动堆肥堆制所获得的腐植酸是由亲水组分和疏水组分组成的,其中疏水组分大体上含有较低的带电基团,这些带电基团很可能是羧酸。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腐植酸的稀溶液做出的热容-温度图中发现了在约58 ℃时有一个转折,这表明疏水基团水合作用的增加。我们还发现了在86~90 ℃的温度区间内有一个热容的突增,这可能是由于“胶束”内部的疏水基团的水合作用,因为类似胶束结构的疏水核有“脱玻作用”。这表明了随着堆肥时间的增加,腐植酸疏水组分的相对含量和热转变的协同性也增加,它以热容突增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很可能是因为“胶束”大小的增加。

腐植酸 疏水性 高效液相色谱 扫描微量热法 热容

腐殖质是在有机碳死亡的转化过程中形成的,存在于土壤、泥炭、煤、水库等地。它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组:(1) 腐植酸(HuA),只能溶于碱性溶剂中;(2) 吉马多美朗酸,从用乙醇萃取腐植酸之后的潮湿残余物(胶状)中提取出来的;(3) 叶酸,可溶于水、碱或酸性溶液。有机残余物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被称为腐殖化过程。这个过程是凭借生物体的参与和纯粹的氧化、还原、水解、缩合等化学反应而实现的。腐殖质是在生物体外具有最稳定形态的碳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量组成从30 kDa到50 kDa,而叶酸则小于6 kDa。这两种物质在化学组成和分子质量上是不均匀的。腐殖质的主体是由酚类残基构成的,而外围部分则由糖类和氨基酸残基构成。

直到现在,腐殖质的准确化学结构还未确定,仅仅有一些假设模型和结构片段。然而,众所周知,腐植酸在溶液中有着线圈构象,被看成是有着不含水的疏水核和相对亲水的外围的“胶束”(类胶束结构)。但还缺少了稀溶液中“胶束”的部分热力学函数的数据,特别要关注于与腐植酸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有关的热力学参数的研究。在这个工作中,我们研究了腐植酸的热力学参数的改变和动物扰动堆肥的过程对“胶束”组成的改变。

1 试验部分

动物堆肥的样品是使用Staratel种蠕虫的马堆肥,动物堆肥时间分为1.5、3、和6个月(分别为样品2、3、4),用原始的马堆肥作为对照(样品1)。样品需要在瓷研钵中彻底地研磨,并用3 mm孔径的滤网过滤。在滤过的样品中,取出5 g干燥至恒重(一式三份)用以测定其湿度。为了分离腐植酸,3份样品都要称重来收集5 g干物质。腐植酸的分离和纯化按照相关文献中描述的方法进行。最后一步将腐植酸小球放入可滤过小于2 kDa的分子的透析袋,在蒸馏水中透析24 h。在装有P2O5的真空干燥器中干燥腐植酸,将备好的样品装入烧杯,放入充满氮气的干燥器,储存在4 ℃的冰箱中。

色谱法和量热法研究所需的腐植酸溶液配制如下:称取用上述方法制得的干燥腐植酸样品各50 mg,在磁力搅拌下溶于5 mL 0.1 N的NaOH溶液。将此溶液置入可滤过小于2 kDa的分子的透析袋,在含有0.4 M NaCl,pH7.6的0.1 M磷酸盐缓冲液中透析过夜。

色谱法研究所需的溶液可用和量热法相同的方法制备,但需要用50 mM的pH7.6的磷酸盐缓冲溶液进行透析。所得的腐植酸溶液的浓度是由干燥至恒重时盐的余量来决定的。

腐植酸的色谱研究使用的是配备了可获取和处理色谱数据的电脑的Gilson色谱仪,使用了Macrosphere C8,300A,250×4.6 mm色谱柱。分离腐植酸使用的流动相是:洗脱液A,10 mM,pH 7.6,含有6 mM四丁基溴化铵(TBAB)以及没有TBAB的磷酸盐缓冲液;洗脱液B,100%的含有6 mM四丁基溴化铵(TBAB)以及没有TBAB的乙腈。色谱分析法用以下的方法进行:0~10 min用洗脱液A进行等度洗脱,10~30 min从100%的A到90%的B进行梯度洗脱,30~40 min用洗脱液B进行等度洗脱。洗脱液流速是1 mL/min,样品体积是100 μL(c=1.0 mg/mL)。色谱峰的检测使用了220 nm的紫外检测器。

高灵敏度热量测定使用了DASM-4A绝热扫描微量热计(莫斯科普希诺RAS生物仪器研究所),工作单元体积为0.4672 cm3。每次实验的热容比都用焦耳伦茨效应进行校正,温度扫描范围从20 ℃到120 ℃,加热速率为2 ℃/min,腐植酸溶液浓度为6 mg/mL。

2 结果与讨论

图1为样品4的色谱图(其他样品的色谱图类似),分别用含离子对试剂四丁基溴化铵和不含它的洗脱液洗脱出来(分别为图1b和1a)。不含四丁基溴化铵的色谱图有两个峰:峰1对应的是部分疏水腐植酸,因为它们被水从色谱柱中洗脱出来,保留时间较低;峰2对应的是用70%的乙腈洗脱出来的疏水腐植酸。在洗脱液中加入了四丁基溴化铵后,峰1消失了,同时,峰2的面积相应的增加了。这样的现象为所有腐植酸样品的共性。因此,有理由认为图1a中峰1和2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腐植酸的离子化基团的含量决定。考虑到实验是在pH7.6的条件下进行,这个基团最有可能是羧基。根据相关文献数据,大量的腐植酸中包含的这些基团的量为3~7 mM/g。值得注意的是,带电基团同样出现在疏水部分的腐植酸中(图1a,峰2),当在洗脱液中加入四丁基溴化铵后,疏水部分洗脱时间从28 min增加到了31 min,峰也变得对称了(图1b)。

图1 腐植酸色谱图(动物扰动堆肥0月)Fig.1 Chromatogram of humic acids (0 month of vermicomposting)

表1中我们列出了使用不含四丁基溴化铵的洗脱液洗脱时获得的所有腐植酸样品的色谱数据。可以看出,第二部分腐植酸的相对含量随着动物扰动堆肥的时间增长而增加。这个事实连同在洗脱液中加入四丁基溴化铵时获得的色谱数据证明了在动物扰动堆肥的过程中带电基团的含量有下降的趋势。

表1 腐植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Tab.1 Results of analysis of humic acid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在图2中展示了与其他样品隔绝的不同动物扰动堆肥时间的腐植酸样品的热分析图。所有的热分析图都有相似的形式(未提供动物扰动堆肥1.5个月的热分析图)。在A-B段的热分析图中,热容Cp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从B点(约58 ℃)开始下降(B-C段)。换句话说,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在A-B段温度增量为正值(∂Cp/∂T>0),在B-C段为负值(∂Cp/∂T>0),这是具有高度疏水性的物质的特征。就这样,在大约58 ℃时,“胶束”发生了结构的转变,而且伴随着疏水基团水合作用的提高。

在C-D段,腐植酸的热容在很窄的区间内发生了猛增,表示这个转变的热力学参数(中转变温度,转变区间,热容突增量)不依赖于此区间的扫描速度0.5~4 ℃/min。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认为这个转变过程程现平衡态。我们认为这个转变反映了疏水基团形成“胶束”核的水合作用是由于微胞内流动性的突增,也就是胶束的疏水核的脱玻作用。

经历了不同时间的动物扰动堆肥隔离堆制出的腐植酸转变的热力学特征列于表2。可以看出,动物扰动堆肥的过程不影响热容突增量,然而转变温度随着堆肥时间的增长而增加,转变区间则随着堆肥时间的增长而减小。后者意味着堆肥的过程中存在着转变协同效应程度的增长,这明确地证明了“胶束”质量的增加。

如前所述,“胶束”的热跃迁可能与“胶束”疏水核的脱玻效应还有疏水基团的水合作用有关。的确,众所周知,腐殖质(腐植酸和叶酸)的脱玻效应的热容突增不超过0.03 J/(g·K)。因此,我们所观测到的热容突增[0.6 J/(g·K)]几乎全部是由于脱玻的“胶束”核的疏水基团的水和作用产生的。

图3a,b为热转变区间的温度和宽度对疏水组分在样品中的含量所作的图。可以看出热转变温度大致以指数形式随着腐植酸疏水性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转变温度区间的宽度(协同性的程度)随着样品疏水性的增加而减小。因此,随着堆肥时间的增加,腐植酸疏水性增加,还伴随着热容突增的协同性的增长,这明显是由于“胶束”质量(更确切地说是动力学单元的平均数)的增加。

图2 不同动物扰动堆肥时间的腐植酸溶液的热分析图Fig.2 Thermograms of solutions of humic acids from vermicomposts of different time of vermicomposting

表2 腐植酸稀溶液的热容突增参数Tab.2 Parameters of the jump in heat capacity of humic acids in dilute solution

图3 在不同动物扰动堆肥时间堆制所得的腐植酸的“胶束”热跃迁温度(a)和温度区间宽度(b)与疏水组分组成的相对含量(F2,%)之间的依存关系Fig.3 Dependences of temperature (a) and width of temperature interval (b) of thermal transition in “micelles” of humic acids in vermicomposts of different time of vermicomposting on the relative content in their composition of the hydrophobic fraction (F2, %)

3 结论

在不同时间动物扰动堆肥隔离堆制的腐植酸的稀溶液中,在86~90 ℃的温度区间,发现了一个热容的突增,明显是以“胶束”核的疏水基团的水合作用为前提条件的。

动物扰动堆肥时间的增加导致腐植酸非极性组分含量的升高,其特点是电荷含量相对较低。除此之外,动物扰动堆肥时间的增加使热容突增的温度升高,其协同性也增加。

略)

译自:Biophysics,2011,56(1):47~50。

图9 风化煤腐植酸对1号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Fig.9 Effect of weathered coal humic acid on water stable aggregate in No. 1 soil

图10 风化煤腐植酸对2号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Fig.10 Effect of weathered coal humic acid on water stable aggregate in No. 2 soil

综上,活化的风化煤腐植酸可以更好地促使分散的土壤颗粒团聚,形成团粒,增加土壤中水稳性团粒的含量和稳定性,改善通气透水性。

3 结论与讨论

腐植酸是含有多种含氧活性官能团的高分子有机胶体,在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5]。本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未活化的和活化的风化煤腐植酸对土壤中全氮含量无明显效果,但可活化和释放土壤中难溶性磷、矿物态钾、缓效性钾,使其转化成速效磷和速效钾,便于作物吸收和利用。其中,活化的风化煤腐植酸效果更好,可使土壤中速效磷增加24.80~130.87 mg/kg,速效钾的含量增加43.01~113.19 mg/kg,使土壤中CEC增加8.87~9.49 cmol/kg、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增加8.01%~18.84%,有益于土壤有机质的转化、累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 1 ]李立华,赵垦田,邵贵顺.土壤团粒结构管理[J]. 吉林林业科技,2006,35(5):11~12,25

[ 2 ]文娜,杨波涛.腐植酸肥料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其测定方法[J]. 新疆化工,2007,(4):18~19,15

[ 3 ]王曰鑫,栗丽.腐植酸对化学肥料的增效作用研究[J].腐植酸,2007,(2):22~27

[ 4 ]侯高礼.土壤团粒结构及其促进形成[J]. 西北园艺,2013,(1):52~53

[ 5 ]王宏韬,马献发,张继舟.腐植酸在土壤与肥料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学,2010,1(1):59~62

A Study of Dilute Aqueous Solutions of Humic Acids by Scanning Microcalorimetry

A. N. Danilenko1, E.E.Braudo1, N.E.Pavlovskaya2, E.I.Yushkova3, I.L.Zhuravleva1write
Yin Handi4translate
(1 Emanuel Institute of Biochemical Physic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Moscow, 119991
2 Orel Stat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el, 302019
3 Medical Institute, Orel State University, Orel, 302028
4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It has been found by reversed-phase chromatography that humic acids obtained from vermicomposts of different duration of vermicomposting consist of a hydrophilic and a hydrophobic fractions, the hydrophobic fraction having a substantially lower content of charged, probably carboxylic, groups. A change in the sign of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heat capacity of dilute aqueous solutions of humic acids at ~58 °C has been foun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microcalorimetry, which indicates an increase in the hydration of hydrophobic groups. A jump-wise increase in heat capacity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86 to 90 °C was also found, which is perhaps due to hydration of hydrophobic groups in the interior of “micelles”, because of “devitrifcation” of the hydrophobic nucleus of micelle-like structures. It was shown that increasing the duration of vermicomposting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the hydrophobic fraction of humic acids and in the cooperativity of the thermodynamic transition, which manifests itself as the jump of heat capacity, which probably results from the increase in the “micelle” size.

humic acids; hydrophobicit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canning microcalorimetry; heat capacity

TQ314.1

A

1671-9212(2014)06-0032-05

2013-09-30

尹晗迪,女,1991年生,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溶液化学研究。E-mail:yinhandi@126.com。

猜你喜欢

溴化铵热容基团
离子沉淀浮选法回收废水中的Cu2+
溶液浓度对四丁基溴化铵水合物蓄冷性能的影响
磷钨酸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热容式热流密度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
R基团筛选技术用于HDACIs的分子设计
Study on catalytic redox of potassium ferrocyanide at self assembly membrane of surfactant
芳烃ArCOR的构象分析和基团对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作用
内含双二氯均三嗪基团的真丝织物抗皱剂的合成
三维复式晶格的热容研究
两个含双磺酸基团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