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丽方

2014-02-21

世界建筑 2014年4期
关键词:母校清华大学走廊

王丽方

WANG Lifang

B.1957

1984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建设部优秀设计一等奖

首届中国建筑艺术奖优秀奖

中国国家级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建国60周年优秀设计大奖

中国城市雕塑优秀奖

进入清华的不同感受来自于3个方面:1)教师群体的学术精神、传统和对学生的亲切关注(当时印象最深的老师有汪国瑜、徐伯安、左川老师);2)学生群体的优秀、活跃和不同性格和谐共处与互相欣赏(印象深刻的有刘燕、黄薇、何红雨同学);3)广大而优美的校园,建筑有历史感。这些特质吸引我留在清华任教终身。

从专业讲,与在上海同济大学(我的本科)以西方、现代建筑为重点不同,清华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视,从历史专业贯穿到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和规划,在全院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语境。汪国瑜先生更是给了我以细致的教诲。

对空间的关注,对景观的体味以及对严谨的理性分析的重视(博士阶段李道增先生给我的影响),深刻影响了我的专业养成。多样而活跃的同学成为身边的榜样,打开了我当时一些思想的局限,活跃了思维。后来我得以打开更多的局限,发展自由的思想。

1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2 清华大学情人坡

3 杭州西湖林徽因像

WA:您如何思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

王丽方:设计清华大学附小的时候,我的设计出发点是希望小学能够散发“母校的气息”。

为什么把曾经的学校叫母校,而不把曾经的单位叫母单位?

好的学校校园应该有一种如母亲的气息吗?如春风的气息。

一所小学,孩子要在里面度过6年的时间。进去的是傻傻的儿童,出来时是俊美的少年。

我把小学设计成这样:每两个年级,就有一个小家园,独具特色的小楼和自己的场院。每天孩子一进校门,就奔赴自己那个小家园。两年毕业,进入下一个不同的家园。

教室是不一样的,到二年级,会进入有着高高的坡屋顶的教室。在黑板上方有一条窄窄的天窗。晴天的正午时分,一缕阳光直射下来,只一瞬就划过去。

三年级教室是六角形的。南面北面两个角没有柱子,也没有窗框,玻璃直接转折过去,形成了特别通透的转角。

每天要上很多课。课下10分钟挺可贵。走廊设计成单面开敞。天气是晴了阴了,树木是绿了黄了,花儿是开了谢了,下雨下雪。大自然在干嘛呢,都能清晰地体会到。还有外面的嬉戏追逐,短短的10分钟,也可以足足地浸泡在自由的气息中。

而走廊也是不一样的。一、二年级的走廊,一折一折,有一片一片的墙。飞跑过去,好像经历不同的空间。三、四年级,由于有六角形的教室,南向开敞的走廊显得特别宽大,引发出种种顽皮。老师放了两架图书在外面,下午,有的小孩趴在地上看小人书入了迷。到了五、六年级,尊严是重要的。小楼在轴线上,走廊上面架起了高高的玻璃天棚,成为一个半室内的中庭。本来设想在上面种瓜种豆,夏天瓜叶满布天棚时,下面就整个成了瓜棚下的阴凉庭院了。设计到位了,可惜无人愿意操持这样麻烦的事情。

长长短短的廊子连接着各个家园,绕着原有的树木围成了不同的院子。透过廊子互相看,层层叠叠的空间好像很深远。阳光掠过,光影投下各种形状的影子。

东南角,原有两排茁壮的大树,树龄有50年了。我用二层高的建筑紧紧地围住这些大树。围得这样紧,不得不在女儿墙上开了一个口子,让一条粗大的树枝穿过这个缺口伸展到屋顶上去。面向院子全是开敞的柱廊。周围是图书馆和科学、美术教室。深深的院子覆盖在浓密的树荫下,这叫书院,宁静而带有庄重的气息。少年儿女可以在这里静静地畅想,也许第一次意识到自我,人生,天高,地厚。

下午课后的玩乐,常常会在风雨操场。风雨操场主立面朝西。为了遮阳,在西侧起了一面很高的花格墙。下午灼热的阳光经过格子墙的过滤,光斑洒在西墙上像是金色的马赛克。

不规则的校园到处都是不一样的角落。6年之中可以翻遍每一个树下的蚂蚁洞。不经意间会发现墙角白石头上刻着古怪的文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小水长流,则能穿石;以人为镜;文如春华;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不动如山,动如雷霆。从中国古代名句中精选了30句,刻在石上,随意地砌筑在建筑外墙中。

小广场由3个小家园围着。每逢六一,家长们在广场中间坐着,孩子们涂上红脸蛋,穿上花衣裳,表演就围着观众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从地面、舞台、高台、半层、二层、三层等各个高度展开。气氛热烈得就像开了的火锅。

母校的气息,孩子们毕业后还能有些回味。而这种气息通过他们再散发出去。

猜你喜欢

母校清华大学走廊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神奇的走廊
告别母校
走廊上的时光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走廊上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