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作区“全膜玉米+穴播小麦”一膜两年用技术

2014-02-20冯世杰

科学种养 2014年2期
关键词:垄沟冬小麦覆膜

冯世杰

陇中黄土高原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后,实现了春种玉米、秋播小麦、一膜两年用、免耕少耕、费少效高,使旱作区粮食的生产实现了新突破。该技术的核心是通过起大小双垄全地面覆盖地膜,充分接纳降雨,保证春季玉米正常出苗,降水利用率可达到90%;有效地减轻了土壤表面的风蚀和降雨冲刷。玉米收获后,注意保护地膜,秋季穴播冬小麦,一次覆膜,两年两茬作物利用,节本增效,免耕增收。

一、播前准备

1. 地块选择

选择土壤深厚、肥沃的川旱地、塬地、梯田、沟台地、缓坡(15°以下)地,以豆类、马铃薯、冬小麦茬为佳。

2. 深耕蓄墒

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晒垡,熟化土壤,接纳降水。秋季人工深翻或机械深耕20~25厘米,耕后耙耢收墒。

3. 施肥

为保证两茬作物均能高产,每亩要施优质农家肥6000千克,纯N:20~25千克,P2O5:15~20千克,K2O:5~6千克,ZnSO4:1~1.5千克,结合上年最后一次耕翻施入或起垄时集中施入小垄垄底。

4. 选用良种

为保证出苗,选用抗旱包衣种子。玉米宜选用中晚熟品种,以确保播种小麦时玉米能成熟。小麦应选用抗旱、抗倒伏、抗病、丰产的优良品种。

5. 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地块,应在整地起垄时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加细沙土30千克,制成毒沙土撒施。

6. 膜下除草

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后用50%乙草胺乳油全地面喷雾,然后覆盖地膜。土壤湿度大、温度较高地区,每亩用乙草胺乳油50~70克,对水30千克;冷凉地区用150~200克,对水40~50千克。

二、起垄

1. 规格

按大小垄规格起垄。大小垄总幅宽110厘米,大垄宽70厘米,高10厘米,小垄宽40厘米,高15厘米,大、小垄之间是用于点种玉米的垄沟,缓坡地应沿等高线起垄,垄沟、垄面要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

2. 方法

先在地边留出40~50厘米,再按“小垄+大垄”依次类推划行起垄。

三、覆膜

1. 地膜选择

用厚度为0.006毫米,宽120厘米的地膜,每亩用量5~6千克。

2. 方法

起垄后即可覆盖地膜,覆膜时地膜相接处应在大垄的垄脊中间,膜与膜间不能有空隙,用下一幅宽内的表土压住地膜相接处。起一幅垄,覆盖一幅地膜,起垄和覆盖地膜结合,直至全田覆盖为止。覆膜时地膜与垄面、垄沟应贴紧,并每隔2米横压土腰带,防大风揭膜并可拦截降水。覆膜后在垄沟内每隔50厘米打一直径3毫米左右的雨水渗水孔,确保降水能及时下渗。

四、播种

1. 播期

①玉米:当气温稳定在10℃左右时即可播种。

②穴播小麦:在10月上中旬开始播种,一般比露地种植推迟10~15天。

2. 密度

①玉米:肥力水平较高的地块,株距为33~35厘米,每亩3400~3700株;肥力水平较低的地块,株距可适当放宽至36~40厘米,每亩3000~3300株。

②穴播小麦:大垄上播5行,小垄上播2行,每穴7~10粒。

3. 覆膜播种方式

为防止干旱跑墒,保证玉米正常出苗,一般采取提前覆膜方式,如秋覆膜、顶凌覆膜,然后再适期播种,播种时用点播器,每穴2粒,以确保出全苗,播种后用细沙或牲畜圈粪、草木灰等疏松物封住播种孔,防止播种孔板结。收获玉米时要贴近地面割断玉米秸秆,清除地面残留物,尽量保护地膜防止其破损,已破损部位要进行覆土压实,防止水分蒸发,播前将玉米秸秆移出田外,穴播冬小麦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从9月下旬开始,比露地迟播8~10天,比新覆膜小麦早播5~8天,采用小麦穴播机进行播种作业,可在大垄上播种5行,行距14厘米,小垄上穴播2行,行距15~20厘米,每穴点播8~10粒,每幅穴播小麦7行,每亩保苗25万~28万株。

五、田间管理

1. 苗期管理

玉米、小麦都要及时查苗放苗,玉米发现缺苗时应及时催芽补种或结合间苗移苗补栽。3~4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每穴留壮苗1株。小麦出苗后,要及时将膜内幼苗放出,以确保全苗、壮苗。第二年小麦返青拔节时借雨撒施尿素,每亩追施8~10千克。

2. 中期管理

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10~12片叶)后要及时追肥,避免脱肥。每亩可追施尿素15~20千克。追肥方法有两种,一是在两株中间打孔施入肥料,随即覆土;二是将肥料溶解在150~200千克水中,用追肥枪在两株中间注入50~60毫升。

当小麦进入孕穗、抽穗、扬花、灌浆、乳熟等关键生育阶段时,要及时防锈灭蚜,确保小麦群体生长整齐一致。同时对穴播冬小麦还要做好根外追肥:每亩用1%~2%的尿素0.5~1千克,0.2%~0.3%的磷酸二氢钾100~200克、喷施宝15克等叶面肥混合喷施(肥液亩用量30~50千克)或单施,以提高千粒重,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3. 后期管理

若发现玉米植株发黄,须再追施1次攻粒肥,每亩可追施尿素3~5千克。

六、病虫害防治

1. 玉米

①大、小斑病:每亩可用70%代森锰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100克,对水30~45千克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或45%代森铵水剂,每亩45~55克喷雾防治。

②玉米螟: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克喷雾防治,或40%辛硫磷乳油30~40克加水灌心,或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50~200毫升制剂加细沙灌心。

2. 小麦

①条锈病、白粉病: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18克对水30~40千克喷雾防治,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75~6.25克,对水30~45千克喷雾防治。

②蚜虫:每亩可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4克,对水30~40千克喷雾防治,或唑酮·氧乐果乳油(三唑酮7%、氧乐果23%)30~32克,对水30~40千克喷雾防治,还可兼治红蜘蛛、白粉病。

③红蜘蛛:每亩可用20%氰·氧乐乳油(氰戊菊酯2.5%、氧乐果17.5%)3~4克,对水30千克喷雾防治。

七、适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玉米在苞叶变黄、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时,及时收获。

冬小麦在蜡熟末期,即茎叶变黄、籽粒呈黄色时,也要尽快收割脱粒归仓。

(作者联系地址:甘肃省秦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741600)

猜你喜欢

垄沟冬小麦覆膜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种植方式对陇中干旱区扁蓿豆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垄沟集雨种植系统水分入渗特性模拟研究
甘肃冬小麦田
基于SLS覆膜砂的无模铸型快速制造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花生新品种锦花20覆膜栽培技术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地膜试验研究
杂豆全覆膜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和春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