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青河县喀拉达巴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2014-02-17任灏

新疆有色金属 2014年4期
关键词:糜棱岩喀拉绿泥石

任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701队昌吉831100)

新疆青河县喀拉达巴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任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701队昌吉831100)

据新疆板块区划方案,喀拉达巴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三塘湖晚古生代湖间盆地中。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主要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D2bt),其为主要容矿地层,岩性为一套浅海相火山碎屑岩、中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夹陆源碎屑沉积岩建造。金矿床所在区域在晚古生代时期,经历了华力西期板块构造多旋回开合运动而使其地壳构造十分复杂,构造形态多样,近东西向次级断裂十分发育,多形成不同规模的断裂破碎带,金矿化与此关系密切,为寻找金矿的有利部位。其侵入岩较发育,中酸性侵入岩的分布与金矿化关系较密切,不仅为金矿产的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而且其接触带附近常常是金等矿产的有利含矿部位。矿床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青河县喀拉达巴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因

1 成矿地质背景

据新疆板块区划方案,喀拉达巴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准噶尔-巴尔喀什微板块东北缘之三塘湖晚古生代湖间盆地中。据新疆岩石地层区划图划分方案,地层区划属北疆-兴安地层大区、北疆地层区、北准噶尔地层分区、二台地层小区。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主要有中泥盆统北塔山组、中泥盆统蕴都喀拉组、上泥盆统卡希翁组、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上石炭统吉木乃组、第四系等。其中中泥盆统北塔山组为主要容矿地层,岩性为一套浅海相火山碎屑岩、中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夹陆源碎屑沉积岩建造。

金矿床所在区域在晚古生代时期,经历了华力西期板块构造多旋回开合运动而使其地壳构造十分复杂,构造形态多样,但以断裂构造为主,它们对地层、侵入岩、矿产及化探异常均有控制作用。尤其是北西向的卡拉先格尔、卡拉尕依巴斯他乌两条大型韧-脆性断裂分别从金矿床北部和西南部通过,两断裂之间北西向、近东西向次级断裂十分发育,多形成不同规模的断裂破碎带,金矿化与此关系密切,为寻找金矿的有利部位。

金矿床所在区域岩浆活动较强,侵入岩较发育,侵入体的展布多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根据岩石特征及相互接触关系,可划分为2个序列,即早石炭世侵入岩序列、早二叠世侵入岩序列,区域内中酸性侵入岩的分布与金矿化关系较密切,不仅为金矿产的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而且其接触带附近常常是金等矿产的有利含矿部位。

金矿床位于加波萨尔岛弧区铜、金成矿带之克孜勒他乌-阿比金构造区金成矿亚带,主要以石英脉型为主,品位高。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容矿地层

喀拉达巴金矿床赋存于中泥盆统北塔山组,岩性为一套浅海相火山碎屑岩、中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夹陆源碎屑沉积岩建造。其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石英绿泥石片岩及少量棕褐色糜棱岩等,岩石片理化发育,普遍具轻微的绿泥石化和褐铁矿化。

(1)灰绿色石英绿泥石片岩:大面积产出,岩石特征为灰绿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和绿泥石,次为绢云母等蚀变矿物。在此层中沿片理充填石英脉、石英细脉及石英团块。局部地段糜棱岩化,并见轻微褐铁矿化。

(2)棕褐色糜棱岩:在含矿石英脉两侧少量分布,为含矿围岩,岩石为棕褐色,糜棱岩化-变余结构、片状构造。岩石由斜石晶屑、长英质集合体岩屑组成。普遍具硅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

2.2 控矿构造

喀拉达巴金矿床东北侧有卡拉尕依巴斯他乌脆-韧性断裂通过,此为影响该矿床的主要构造,脆-韧性特征明显,主要活动期为华力西期,具长期活动性。其次发育北西向、近东西向次级断裂。矿床位于复合于该大断裂上的次级断裂中。地层为向北倾的单斜地层,产状33°∠60°~74°,见图1。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产状、形态及规模

图1 构造纲要图

金矿体产于一条石英大脉中,该石英长约330 m,宽约1~6 m,石英脉走向130°,与挤压破碎带基本一致,倾向北,倾角约65°~70°,脉两侧为棕褐色糜棱岩,在糜棱岩两侧普遍发育褐铁矿化、硅化、次生石英岩化及绢云母化。地表圈定2条地表金矿体(矿体编号为Ⅰ1、Ⅰ2),其中,Ⅰ1号金矿体由2个分支矿体组成,地表呈尖灭再现的脉状分布,深部圈定1条金盲矿体(矿体编号MKT1),见表1。

表1 矿体特征一览表

现将Ⅰ1-1、Ⅰ1-2、Ⅰ2-1、MKT1号矿体的主要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Ⅰ1-1号金矿体:出露在工作区中部,在7~15号勘探线之间,矿体产在石英脉当中,地表由KTC1101号探槽控制,总体走向110°,倾向25°,倾角为65°,矿体形态为透镜状。矿体长40 m,平均真厚度1.79 m,平均品位1.09 g/t。所施工的KZK1101号钻孔中见到该层矿体(图2)。结构。矿石构造为片状构造、块状构造。主要金属矿物以黄铁矿、褐铁矿为主。黄铁矿多为立方体状,淡黄色,粒径0.05~0.9 mm。多已褐铁矿化,含量<2%,浸染状分布。褐铁矿为粒状,粒径0.2~2.8 mm。多具有压扁及定向排列的特征。

图2 11号勘探线剖面图

脉石矿物主要以石英、绿泥石为主。石英多为次生石英,大多数重结晶为隐晶-微粒状集合体,少部分呈残余的似板状、粒状等晶型,粒度多为0.5~1.6 mm。含量35%~92%。绿泥石多呈微鳞片状集合体,平行定向密集分布,与石英分异聚集,呈条带状。绢云母片径多<0.8 mm,含量7%~65%。

3.3 矿体与围变接触关系

矿体围岩主要为糜棱岩等,围岩褐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较强。部分围岩中也不同程度的含有有用元素金,含量约0.2 g/t,矿体主要赋存于一条大石英脉内,石英脉主要产出于糜棱岩中,呈脉状产出。

4 成因分析

Ⅰ1-2号金矿体:出露在Ⅰ2-1矿体南东侧,在7~20号勘探线之间,矿体产在石英脉当中,地表由KTC301、KTC001、KTC401、KTC801、KTC1201、KTC1601号探槽控制,总体走向110°~130°,倾向20°~50°,倾角为65°~75°,矿体形态为脉状。矿体长260 m,平均真厚度3.61 m,平均品位2.98 g/t。所施工的KZK1601号钻孔中见到该层矿体。KZK001、KZK002号钻孔均见到与地表对应的矿化体,穿矿厚度1.00~3.06 m,平均品位0.22~0.21 g/t。说明矿体向深部还有延伸,具有一定找矿价值。

Ⅰ2-1号金矿体:出露在Ⅰ1-1矿体南东侧,在3~11号勘探线之间,矿体产在石英脉当中,地表由KTC701号探槽控制,总体走向110°,倾向42°,倾角为78°,矿体形态为透镜状。矿体长30 m,平均真厚度0.98 m,平均品位2.41 g/t。所施工的KZK701号钻孔中未见到该层矿体。

MKT1号金矿体:该矿体在地表没出露,在12~20号勘探线之间,矿体产在石英脉当中,由KZK1601号钻孔控制,总体走向120°,倾向31°,倾角为72°,矿体形态为透镜状。矿体长40 m,平均真厚度1.91 m,平均品位1.72 g/t。

3.2 矿石成分与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为隐晶质结构、鳞片变晶结构、变余

喀拉达巴金矿床处于科克萨依-喀拉达巴-巴安夏干片理化带中,该蚀变带长约12 km,宽200~1 000 m,普遍发育褐铁矿化、硅化、次生石英岩化及绢云母化。在片理化带中充填不同期次的石英脉,该石英脉为主要含矿体。通过对比地表和岩心中存在的各类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该矿床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其证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矿体处于科克萨依-喀拉达巴-巴安夏干脆-韧性剪切带中。

(2)矿体赋存于片理化带中,矿体为一条石英大脉,基本沿硅化、糜棱岩化带沿走向分布,矿化强度与的糜棱岩化程度关系密切。

(3)地表及钻孔成果显示金矿化与石英脉关系密切,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是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为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等。

5 结论

喀拉达巴金矿床位于三塘湖晚古生代湖间盆地中,金矿床矿体严格受科克萨依-喀拉达巴-巴安夏干脆-韧性剪切带严格控制。岩石产生强烈的塑性流动形成了糜棱岩化带,矿化强度与的糜棱岩化程度关系密切。

综上所述,喀拉达巴金矿床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收稿:2014-02-27

猜你喜欢

糜棱岩喀拉绿泥石
浅谈三维地质建模对找矿预测的指导意义
——以广东河台金矿田外围找矿为例
粤西河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简析
末次盛冰期以来巴伦支海-喀拉海古海洋环境及海冰研究进展
八一
喀拉峻的春
头顶三尺有神灵
八一
什多龙铅锌矿床绿泥石成份温度计的讨论
昨天的风还在吹
粤北花岗岩型铀矿矿集区糜棱岩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