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甲佳:CIO应该深入业务第一现场

2014-02-17许娓玮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商家电商信息化

许娓玮

在王甲佳的职业生涯里,他拥有15年的CIO工作经历,直到2012年7月,他决定创业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领域,成为苏州悦果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OO。

“我在传统制造业做了13年,前一家是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后一家是纸包装生产企业。”在前一家公司,王甲佳最大的任务是将分散在各个子公司的销售工作统一到集团的销售公司。最终,王甲佳通过对自行研发的CRM的有效实施,实现了业务的切换。

在后一家公司,王甲佳带领着团队经过艰辛的努力改变了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甚至引发了当地的行业革命。当年,王甲佳负责的这一项目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树立为两化融合的典型。

此后,王甲佳涉足商业流通行业,担任过2年的CIO。在这一领域,王甲佳的收获颇丰,“在那段日子里,我近距离地观察了消费形态,并深刻反思销售组织方式,在消费、流通、生产等领域获得了不少启示。”

作为一名资深的CIO,在谈到对CIO这一职位的最深感受时,王甲佳表示:“CIO应该深入业务第一现场,有机地理解业务需求。往往是坚持了一线,就拥有了恒久。”

在十余年的CIO职业历程中,王甲佳一直注重深入业务第一现场。“我的很多发现都是在现场获得的灵感。”王甲佳认为,CIO深入现场的目的是观察和思考,更好地理解业务需求,更有效地践行“帮助企业赚钱和省钱”的基本理念。

“如果一个CIO带着问题深入业务现场,那么在那里他通常会找到满意的答案。”要做好信息化工作,就要深入业务现场,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则,王甲佳一直坚持亲临业务现场,深入思索。

王甲佳总结出的一套方法论——时间链,正是在这样的工作实践中诞生的。这一关于提升供应链以及供应网络有效性的方法论,有效地破解了很多制造业企业无法解决的缩短交货期难题。最终,企业摒弃了各类计划模式,在系统中设置了“一键计划”,订单一旦确认,其涉及到各个能力单元的任务均在数秒内清晰下达。这些任务既遵循了订单的时间要求,也尊重了各个能力单元的自身规律,这样就形成了订单执行的时间链。时间链的提出,让供应链、供应网络的集约化有了清晰的衡量指标,最终将预定成为可能。

除了深入业务现场,王甲佳还谈到CIO这一岗位的最终要求。“CIO强调系统思维与结构化能力,至少是对于问题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对于新的设计不能存在掣肘的情况,这需要有扎实的IT功力。”

王甲佳认为,CIO还要善于从COO的视角和CEO的视角去观察分析问题。“CIO需要强调全局思考,主要是从部门协同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才可能均衡发展,让工作和自己的职业可持续,这本质上是从COO的视角去要求的;同时要强调历史纵深感,所谓决策要对得起时间的考验,最大的考验就是时间空间的推演能力,能不能支持未来的业务?这其实是从CEO的视角去要求的。”王甲佳说,“这些训练或者折腾,其实是CIO的重大财富,或者说只有训练到这个份儿上,才可以算得上是CIO。”

中国信息化周报:2005年,您在东经控股集团担任CIO期间,东经控股集团由于业务转型的需求,开始进行平台软件的选型,期间经历了选型的失败,作为当时的负责人,您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您是如何去解决这一困局的?

王甲佳: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应该可以做的更好。所谓的失败,实际上是对厂商未成熟的平台产品过于信任造成的。后来,我们通过第三方的开发团队来弥补了这一产品的不足。也就是本来是被别人试验的小白鼠,后来是小白鼠自己试验自己了。

当然,核心问题还是业务架构,包括时间链的处理。计划一年上线的系统,最终我们花了三年的时间,其中两年多是用于业务变革,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用于基于平台的研发。这需要感谢睿智而包容的企业领导人蒋孟有先生,不是他的坚持,最终什么也没有。

中国信息化周报:当时选择平台软件时,您也可能预想到了平台软件会有一定的风险性,当时为什么要选择平台软件,而不选择商用软件来降低风险程度?

王甲佳:实际上,如果现在让我来选型,真不敢选平台软件。只是以当时的认知,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托付的商业软件可以支撑业务,比如说一个MRP运算,出结果需要4小时,而这4小时内又新接了二三百份订单。到底该怎么办呢?当时那些主流软件擅长的,却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实际上,ERP软件至今还没有解决这个计划问题,因此最终只能由我们自己去解决。

将一个几个人的团队当作一个大型软件公司去处理,这需要多大的无畏?真的难以想象,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不是依托平台软件,真的没有办法将时间链、一键计划实现。

中国信息化周报:截止2008年10月,东经集团完全符合转型需要的内部供应链管理系统已经全部上线。在您的带领下东经人与第三方技术外包公司一起缔造了自主信息化的一个传奇,那么在这次选型过程中您收获了哪些宝贵经验?

王甲佳:说经验可能有些大了,具体来说是教训多。第一,对厂商的考察需要足够的理性维度,对其不足的部分需要有应对预案;第二,选型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去伪存真的过程,需要充分利用这个过程对项目需求进行评估,对实现方式进行论证;第三,必须立足于未来的业务来架构系统,而不是局限于解决眼前的问题及需求,实际上许多需求在未来的架构中都算不上需求,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战略思考能力;第四,要事第一,要事是无法外包的;第五,坚持目标,但是不要拘泥于通过熟悉的方法去实现目标。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2012年开始创业,成为苏州悦果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从事移动互联网业务。什么原因促使您选择自己创业?

王甲佳:创业的初始力量是朋友的“挑逗”,激发了我的小理想。因为长期在制造业工作,我一直在思索,到底有没有可能将员工3000元的工资获得4000元的购买力呢?

基于时间链里面对B时间的认知,很多商业服务组织也一样存在着许多“理所当然”的浪费,如果在供需对接上做足够的工作,是完全可以减少这些浪费的。所减少的浪费形成的“红利”是可以让渡给消费者的,理论上3000元工资可以获得4000元的购买力是完全可能的。这其实正是我们的小理想。

另外,从1997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做网络营销的工作,每年和同事们为公司创造几百万美元的外汇,生意信息全部来自网络。当时,我开始培养自己的网感。

而CIO的工作经历训练了我的系统思维能力,我觉得可以为理想做事情。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基础环境、硬件条件已经具备,马化腾都说“微信是人的电子器官”。我自己分析“2013年是人的信息化元年”,再不行动,还待何时?

中国信息化周报: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对于传统中小企业而言,他们在这一领域发展时却依然面临着很多困惑。您认为传统企业应该如何拥抱移动互联网?

王甲佳:移动互联网近两年进入了商人的视野,引发了许多传统企业的恐慌,是生存恐慌,实际上是担心自己的客户跑掉。然而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客户的需求总量还是按照自然规律在增长,分到我们碗里面的羹可能会减少,那就需要求变,求变不是去复制传统电商的路,而是需要立足于自己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已形成的地面优势。

再回头看一下传统的电商手法,完全是依靠广告支撑下的流量经济,而每个传统企业都有现成的线下流量体系,为什么不去做转化?为什么不借助移动互联网——我所认为的解决了“人的信息化”问题的移动互联网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拥抱!对于移动互联网,不要恐慌,大胆拥抱便是。

传统企业拥抱移动互联网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将自己的线下流量转移到线上,方便利用线上资源进行服务;第二步是通过做好沟通与服务,与会员互动,从而实现会员对我们服务的“私属感”;第三步是在更大的商业环境中进行互动,实现愉快的交易。和略论创始人张西振先生将这个过程称之为“圈人、交流、交易”。

中国信息化周报:传统企业如何向移动互联网迁徙?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陷阱?

王甲佳:这个拥抱的过程就是迁徙的过程。最大的陷阱有两个,一个是电商的认知陷阱,认为电商就是要做网上商城,和线下没关系,这其实是淘宝、京东这类大电商平台对市场教育的结果。我们研究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接触点动作,至少有216个细胞级的。需要根据自己的行业、所处环境等因素进行科学的组合,利用线上和线下的优势展开“混合商务”,无需截然地区分线上还是线下,微信这样的尊重人性的APP已经将这些接触点进行了趋势性融合,我们善待利用即可。

另一个是互联网认知陷阱,就是将移动互联网视同传统互联网。传统互联网基于PC,移动互联网主要是基于智能手机,是完全不一样的机制,需要摒弃许多PC思维。想想70岁的老人怎么用pad看戏剧,想想4、5岁的儿童怎么去下载游戏APP,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启发。

中国信息化周报:传统企业向移动互联网迁徙有哪些路径?您认为如何通过微信这样的人性APP来实现圈人、交流和交易?

王甲佳:我们首先要明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不论你是制造商还是流通企业还是一个终端,一定会有三个“私属”被强化:商家私属自媒体、商家私属商城、商家私属客户群。这三个“私属”的实现过程就是我们的实际迁徙过程。在此期间企业与最终消费者的关系将是一个基于商业生态的和谐关系。

中国信息化周报:如何理解商家私属自媒体?

王甲佳:传统年代,商家的自媒体主要是内刊,现在已经被微博尤其是微信所替代,具有极高的到达率,完全自主的内容。这方面给我们的遐想空间很大。只是极少的商家会有秩序地用好自己的自媒体,以至于衍生出可以超越一般媒体的价值,特别是这些自媒体有机会进行互动联合的时候。有些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已有十多万粉丝,而且媒体活跃地进行信息交互的有四五万,这是什么样的媒体价值?而且都是面对着刚需。我们可以和WAP结合,会改善很多东西。从传统的角度来讲,企业的官网是相对被动的被访问,现在做成手机网站,或者说是微信手机站,则可能变成主动。既符合人性,又可以节省运营成本,企业的应用可以逐步同步到客户端上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中国信息化周报:什么是商家私属商城?

王甲佳: 商家的私属商城是我们认为的“将商业还给商人”的开始,包含线上和线上有机的融合,其中最重要的是交易信用关系的建立。社会信任体系的重构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但明显地在进步,第三方担保交易如果不是刚需,而是一种补充形式,那么电商的局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商家自主经营的释放将与此高度相关。在一些垂直类网站,大品牌的自有电商已经显露端倪,这是一个新的不可逆的大趋势。商家珍视自己的品牌,越来越立足于长期利益来考虑与消费者的关系,这将是未来商业世界的主要变量。

中国信息化周报:请您谈再一下商家私属客户群。

王甲佳:批发也好,VIP也好。商家对私属客户群的追求一刻没有停息过,只是过去没有性价比更好的手段,没有办法非常精细地做。私属客户群是企业的一个刚需,同态客户群更是企业间互动的基础,互相可以分享客户。

记者手记

从CIO到COO,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王甲佳对CIO这一职位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认知。“在这一岗位上要想取得真正的成绩,就要迎接巨大的挑战。”王甲佳说CIO一定要经得起“折腾”。

“CIO要想取得成绩,往往需要持续的自我否定精神,不停地为自己找困难,不停地去创造需求。”王甲佳认为,如果不这样“折磨”自己,CIO非常容易被边缘化,因为CIO的许多价值存在于业务价值之中。

“当大家看不到因为你所产生的业务价值驱动力的时候,就有理由忘记你。”王甲佳说,这也不意味着CIO要经常去上项目。

除了要勇于承受压力和接受挑战,王甲佳认为,CIO还应该加强在同类群体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在目前的环境下,同类之间的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启发,需要在当地的交流圈子里面活动,也可以‘走出去、请进来,充分汲取大家的经验。”

在谈到国内CIO的职位现状时,王甲佳认为,目前国内的CIO实际上以多种角色存在。比如,“电工二班”班长,就是修电脑、管网络;IT“买办”,就是为单位买软件、买硬件,自己不参与实施;IT助理,就是企业IT方面的管家、顾问,有什么事情会找你,但是不一定是在信息化相关的岗位上。

“以上角色的合体或者是负责人,一般就是信息部经理。许多时候是一把抓,有什么事情还会由你来处理,有些工作需要临时获得授权。”王甲佳表示,目前国内的CIO确实还面临着一些职业尴尬。

猜你喜欢

商家电商信息化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春节黄金周陕西省商家揽金二百一十亿元
电商下乡潮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