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交流氛围的创设

2014-02-14范胜荣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交流课堂教师

范胜荣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课堂越来越重视课堂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乏以下情况的出现:部分学生发言后独自玩乐,不再认真倾听他人见解;某些学生人云亦云,不敢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和疑惑;有的小组组内只有一人发言,其余组员甘当听众……如此的交流是低效的。良好交流氛围的营造是搞好课堂有效交流的沃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里,学生积极投入,主动探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默契,课堂交流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八个方面着手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

一、建立和谐的交流关系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中学阶段学生心理逐渐成熟,个体意识明显增强,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同时更加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因此教师应关爱学生,尊重并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多给予鼓励,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会敢于、乐于参与课堂交流。另外,同学之间尊重、友爱、宽容,有助于营造健康、和谐的氛围,有助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交流。

二、运用积极的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工具,它能够营造相应的课堂教学气氛,影响课堂交流效果。

首先,教师口头语言要准确、简洁、生动、亲切。高尔基曾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悦耳。”准确的教学语言,能直接反映出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而且教师严格规范的语言表达对于学生来说也起到示范作用;教学语言要简练,否则会让学生厌烦,容易开小差;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交流;而教师亲切、富有情感的语言能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感觉,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要注重体态语言的运用。微笑、惊讶、疑惑等丰富的面部表情,点头、走近等恰当的体态动作,都可以辅助信息的传递,给学生深刻的感染,激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三、掌握正确的交流方法

(一)学会倾听。掌握正确的倾听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交流的效率。

1.教师要以身作则,善于倾听。当学生发言时,教师应该认真倾听,要注视着学生,并恰当配合微笑、点头等神情、动作,给予学生继续表达的欲望和自信。尤其注意当学生的回答有明显错误时,更不要随意打断,而是耐心地听完学生的发言,教师表现出的尊重和重视会让学生更加努力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想法的依据,他也会敢于参与以后的交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如:教师说话时,学生仔细听,若有同学不认真倾听,没有听清教师的话意,任何人都不提醒;同学发言时,大家都要保持安静,目视他,全神贯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及肢体语言等,理解对方的看法,并将自己的与之进行比较,对之进行鉴别,边听边反思、调整自己的观点,从而使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更准确、更完善,若发现对方有错或有不同意见不随便插话打断,要等发言结束再举手纠正或补充;适时作必要的笔记……

(二)学会表达。交流时用普通话,说话声音响亮,能围绕中心,自信大方、清楚流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时还要注意语气、神情、动作等的使用,并能适时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表达的内容,使发言更具说服力。

(三)学会评价。要让交流有效地开展,需要他人情感态度上的积极支持。

1.教师评价时要善于激励学生。当学生发言完毕,教师应及时地给予积极的回应,不用简单的“好”“不错”“请坐”等一两字话语敷衍学生,不以自己预设的答案去“整理”学生的发言,而要用恰当的评语予以评价,这样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所陈述内容的重视,以后更加乐于发言。特别是对那些平时畏惧交流或交流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放大其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而当学生的回答有明显错误时,教师要努力寻找其积极因素,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分析错因,努力避免说任何答案是完全错误的,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才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敏锐、精确、开阔,从而达到一种更深层次的交流。

2.学生要学会正确评价他人。让学生参与评价,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热情。学生评价他人要公平、公正,既要发现他人的优点,对别人努力思考的结果给予一定的肯定,又要对其不足委婉地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样被评价人容易接受,更会受到鼓舞,也才能得到提高。而对于评价者而言,必须自己在鉴别对方发言的对错后才能加以评价,这样,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这种评价的过程既是帮助他人改进的过程,又是自我提高的过程。

(四)做好笔记。学生交流前对自己将要交流的内容简单记录,便于交流时流畅表达;交流时将别人好的答案记在书上,一方面有助于让自己专心倾听,另一方面能确保交流实效。

四、精心设计交流的问题

提问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有效的问题能调节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首先,教师备课时要熟知文本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的问题。问题太简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也造成交流的低效,问题过难又会让学生无从下手,造成课堂交流的断层、冷场。其次,问题表述要具体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再次,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能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的交流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螺旋形的问题中得到提升,进而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如八下《白杨礼赞》第一课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文题为“白杨礼赞”,请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由此理出本文的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2.你认为文中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方面?(生长环境不平凡,外在形象不平凡,内在品质不平凡)3.这三个方面在文中的顺序能否颠倒?(不能,生长环境给人感觉“单调”,为白杨树的出现作铺垫,外在的笔直、向上表现出了内在的正直、坚强,由内在的品质联想到具有同样品质的北方抗日军民,自然引出后文的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三个问题由文题入手巧妙设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既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写法由浅入深地进行了解读,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安排适宜的交流时间

首先,留给学生充足的与文本交流的时间。生本对话是语文课堂交流的基础。语文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对所读文本产生个人独特的理解、感悟,在此基础上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才有进行的“资本”,也才能激发学生表达、交流的兴趣。其次,留给学生适宜的相互交流时间。时间过短,学生就不能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就无法引起争论,思维不能产生碰撞,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就不能达到预期的广度、深度,更不会有所生成;时间过长,学生的看法得到了统一后,剩下的就只能是偏离主题,谈笑嬉闹了,那这部分时间被浪费了。所以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的交流状态,适时调整交流时间的长短,保证交流的高效。

六、采用多样化的交流形式

丰富多彩的交流形式可以调节课堂节奏,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激发交流兴趣,切实提高课堂交流效率。在课堂上,根据交流的内容和学生状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交流形式,如师生对答、个人抢答、同桌交流、小组讨论、辩论等等。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扩大学生参与交流的面,有利于提高交流质量,但要合理而有效地运用:

(一)把握好小组合作交流的契机和交流的内容。交流的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完成或无法较好地完成,才产生和别的同学交流的需要,而通过成员间的合作交流能顺利地解决,才能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二)小组内合作交流要有一定的步骤,小组成员要遵守一定的规则,确保交流的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是:明确本组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组内成员明确分工→组内成员自学,进行独立的思考→在组长的安排下依次发表意见→统一好小组意见,发言人准备发言,若意见不统一,则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集体讨论解决。小组成员要遵守的规则是:交流前认真思考;在组内交流时能准确、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并能专心地听取组内其他成员的意见,善于对别人的发言加以分析,吸取精华,使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更完善,当对别人的观点有不同意见时,要委婉地提出;交流时遵守纪律,不做其他无关的事情,保证交流的有序开展。

七、适当引入竞争机制

每个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适当的竞争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时采用竞争激励机制,如问题抢答、辩论赛等。如针对学习小组,笔者就按成绩由高到低给每组成员编号,采用计分制对各小组进行捆绑式评价,如课堂发言1号加1分,2号加2分,3号加3分,4号加4分,按一定积分升级奖励,这样以前上课经常“置身事外”的学生为了小组荣誉也积极加入课堂交流中。

八、及时介入,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由于学生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教师需要提供与之相关的背景材料,以促进学生与文本间的交流;当学生的发言离题,教师要及时将学生拉回正轨;当学生思维上出现困境或理解上出现误区,要及时引导、点拨。教师适时、适当的“干预”,能引导交流朝正确的方向顺利有效地进行。

创设有利于初中语文课堂有效交流的良好氛围可能还有更多更好的途径、方法,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想方设法创设有利于课堂有效交流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交流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多向交流,这样才能提高初中语文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交流课堂教师
如此交流,太暖!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