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微型技能,提升复习效益

2014-02-14潘卫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读题段落审题

潘卫成

高三语文复习“战线长”,知识点多,学生容易心生厌倦,课堂教学也常常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而我们教师如果能根据学情、考情,对症下药,从小处入手,重视微型技能,可谓抓住了复习的“牛鼻子”,可从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废课”,从而真正提升复习效益。

微技能一:审题、读题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因审题不清而导致无谓丢分的情况很严重,而审题不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能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准确读题。请看下面一道题目:

下面的文字提供了黄山哪几个方面的具体信息?请用四个短语概括。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侵入的手法,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大自然布置完毕,就把胜境给予人类。

从批改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因未能准确读题而将“有关黄山的具体信息”误答成了“地处皖南山区、火山侵入形成、面积广、美丽”,无意中将题目改成了“概括了黄山哪几个方面的特点”;同时又将“短语”误解为“词语”。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地理位置、形成方式、范围(区域)面积、构成成分(组成物质)。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养成圈点题干上关键词语的习惯,对易混处应反复斟酌,吃透题目确切的答题指向。

微技能二: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的判定

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的判断一直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点,很多学生遇到这类题常常是一筹莫展,作答时其答案也常常是五花八门、错误百出。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应对办法,如可让他们就每一种易混的手法记住一个典型例句,如对比可记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衬托可记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同时宜引导学生讨论两者的区别,最终达成共识:对比双方地位均等无主次之分,其目的是为了突出双方的特点;而衬托则是以次要方面突出主要方面。还有一类题目是“下列诗句用了何种手法”,“何种”也就意味着只能答一种,如果诗句中所涉及的手法不止一种,那怎么办?判断时应从整体上考虑,而不能只抓住局部,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只能答“对比”而不能答“借代”,因为“对比”是从上下两句的关系来判定的,而“借代”只是抓住了“朱门”这个词,这显然不符合“从整体上考虑”的原则。同理,又如“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只能答“衬托”而不能答“夸张”。

微技能三:概括主要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此诗作于作者被贬夷陵任县令之时。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很多学生遇到这类题,常常与“描述了怎样的画面”混为一谈。教师在讲评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分清其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它是写景、叙事,还是抒情、议论,然后在充分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概括,答题思路一般是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感情,叙写了怎样的境况等。这道题的参考答案为:颔联描写了早春山城充满盎然生机之景,颈联抒发了诗人远谪山城的乡思和寂寞苦闷之情。

微技能四:准确概括文章或段落论证思路

所谓概括文章或段落论证思路,就是理清文本或段落脉络,把握文章或段落结构。学生对这类题常常头痛不已,很难拿到比较满意的分数。那么如何提高得分率呢?首先得整体把握。我们都知道议论文一般遵循这样的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议论文一般分三部分,但也有例外的情况。然后分清文本层次,划分层次时有一个技巧,就是应抓住每个段落的首尾句,这个环节特别重要,很多学生之所以拿不到分,就是因为层次划分不合理。第三步就是概括大意。这个环节也非常容易出错,很多学生抓不住重点,要想概括到位就得牢牢抓住中心句、过渡句等关键句。此外,概括时应提醒学生别丢了体现文本思路的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和最后等。接下来,我们就以2011年江苏高考论述类文本《“捧”与“挖”》中的第15题为例:

(原文略)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浏览全文,文本一共是九节。整体把握,根据段落之间的联系,全文可划分为四个部分(而不是通常情况下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二两节,第二部分为三、四两节,第三部分为五至八节,第四部分为第九节。认真揣摩关键句,第一部分是由一贯做法引出爱“捧”的习惯;第二部分是分析人们爱“捧”的动机;第三部分是用例证揭示爱“捧”的后果;第四部分是提出“挖”的做法,呼应开头。在此基础上,将四部分内容稍加整合,就可形成如下答案:本文首先从中国人一贯的做法引出下文,提出人们有爱“捧”的习惯,指出“捧”的实质和后果,并举三例给予佐证,而后提出“挖”的观点和具体做法,最后再回到批判现实中来,收束全文。

不少学生对语文有这样的误解:语文很难学,语文课听不听无所谓,考好语文纯粹靠运气等。实际上,这些误解大都是由语文教师的无所作为所致。要想消除这些误解,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做一个思想者。所以,在从事高三教学时,我们不但要上好课,更重要的是着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如洞察力,看问题要能普遍联系,由表及里,学会“由果溯因”;还有思辨力,剖析问题时一分为二,多维观照;再有逻辑力,探究事理时能理清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这样才能真正授学生以“渔”,尽可能让学生每堂课都能获得幸福的体验。

猜你喜欢

读题段落审题
心爱的读题猫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三招”学会审题
心理小测试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