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言文教学轻松起来

2014-02-14毛明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秦师实词文言

毛明娟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一字不漏,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实际上是灌注式的教学。学生因此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孤立单线的死记硬背,文言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要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要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求知的渴望,在此前提下,教学效果才会有显著提高。

第一,注重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避免因教学方法的单一、陈旧而使学生厌烦。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如诵读法、评点法等,都是不错的方法。但由于形式单一,缺少新意,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还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于课堂,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兴趣中完成了课文的学习。课前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预先为课堂营造一种紧张的氛围。接着简单介绍烛之武退秦师的相关背景,出示根据《东周列国志》中对烛之武的描述(“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而作的图像,让学生上台表演。此时学生开始兴奋起来,一个个跃跃欲试。于是在学生的哄笑中设置悬念:为什么会派这样一个老者去完成如此重大的使命?他又凭什么赢得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一时间学生兴趣大发,纷纷投入课文寻求答案。此时再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加强对学生字词、读音、句式、语气、停顿的指导,朗读时以激情感染学生,为分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再适时地抛出贯穿全文的三个问题:烛之武为何退秦师?烛之武怎样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如何?这种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学生有的主动地到文本中找寻答案,有的组成小组热烈讨论起来。最后在总结人物形象时,采用比较法,让学生把烛之武与说服齐王广纳群谏的邹忌作比较,评点他们各自的劝说艺术,总结劝说规律。这样本节课运用了创设情境法、设置悬念法、诵读法、提问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和比较法,通过质疑激趣,让学生在轻松的师生互动中,讨论、探究并解决了问题。

第二,重视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不要把文言文当成纯粹的文言文来教。

选入教材的文言文,不仅仅是文言现象比较典型规范的,而且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我们应根据文章的特点,把他们当作文学作品来教学,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

1.把文言文当小说教。中学课本里的文言文,不少叙事文章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矛盾冲突集中尖锐,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等等。鉴于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妨甩开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教法,而采用小说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重点分析故事情节,弄清人物形象,把对文言知识的理解巧妙地放在对情节、结构、人物的分析当中,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把文言文当散文教。中学课本里的文言文,有不少是语言流畅、辞藻华丽、意境优美的散文,如《归去来兮辞》《赤壁赋》《秋声赋》《兰亭集序》等等。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从散文的角度发掘文章的美感,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体味作者构思的精巧、语言的优美。

3.把文言文当游戏教。教师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发掘文中的关键点,以此为突破口,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一种游戏式的教学中学习文言文。比如教学《石钟山记》,教师可以饶有兴趣地给学生略谈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秋香的“三笑”,倾国倾城,迷倒才子唐伯虎。然后,教师在学生轻松的嬉笑气氛中“漫不经心”地引入北宋才子苏东坡,说他在游览石钟山的时候,也有神秘的“三笑”,他的“三笑”虽然比不上秋香的三笑那般令人沉醉万分,魂不守舍,但却另有一番深意,下面请同学们找找这三笑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各自有什么内涵。到此为止,学生们的兴趣全都调动起来了,教师紧紧围绕“三笑”做文章,在一种游戏的氛围中,教学任务就轻轻松松地完成了。

第三,重视学生的思考、质疑和讨论,切实解决学生在阅读训练中的疑难问题。

教学文言文,应和现代文教学一样,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讲解,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展开讨论,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激起阅读的兴趣。例如:《六国论》这篇课文,可以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思考:本文属于政论文,但有些说理似乎欠妥当,大家能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吗?这些会不会影响中心论点的成立?为什么?学生根据问题研讨后明确:由于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讽诫宋王朝屈辱妥协的政策,因此,虽有论据牵强、论证不全面等问题,但文章论证说理充分有力,不会影响中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战斗性,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政论佳作。

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特别是引导学生联系以下学过的知识:

1.联系成语。古汉语中,许多文言实词的词义古今差距甚大,初学起来难以记忆理解,根据成语与文言文的渊源关系,可以采用成语印证法。它既有助于理解许多文言实词的词义,又能帮助学生掌握许多成语的意思,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了。如:“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成语:“否极泰来”。否泰:比喻坏运气与好运气。

2.联系语境。有些句子含糊,容易弄错,可联系上下文,启发学生。如《指南录后序》一文的“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一句,学生当时对“无留北者”有两种理解:对宋朝使者而言,可理解为“没有被拘留在元朝的”;而对元朝使者而言,可理解为“没有拘留过的元朝的使者”,两种理解完全相反。当时,我就启发学生要联系上下文及注解的有关信息来理解,因为上文所言,元朝尚未有拘留宋朝使者的先例,文天祥认为北行后,可“归而求救国之策”,所以第一种理解是正确的。

3.联系现代汉语的实词来理解文言实词。现代汉语中很多实词仍然保留文言实词词义,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非常密切,对此,我们要为学生搭起古今知识联系的桥梁,使他们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鸿门宴》“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中“举”这个实词,学生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但在这里一时无法理解。碰到这种情况,我当时就举出学生常用的词语,如“举世闻名”“举国欢腾”等来加以启发,用已知启发未知。学生容易理解,记得也牢固。

总之,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时时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新颖的教法吸引学生,那么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就轻松多了,教学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猜你喜欢

秦师实词文言
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自主学习导引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礼与利的契合:也谈《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重点
从成语“秦晋之好”看《烛之武退秦师》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