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教材,留心生活,丰富作文内容

2014-02-14吴海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作文

吴海燕

阅卷中经常发现这样的作文:开头结尾大段的排比、比喻,大量地引用名人名言,看上去文采斐然,但大多是与主题无关,空洞堆砌,读来味如嚼蜡。韩愈早就强调过“文以载道”“惟陈言之务去”,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不知道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一味追求词藻的华丽,却忽视了文章的灵魂——内容。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教师就要紧扣教材,培养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丰富作文的内容。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扣教材,发掘素材

我们的语文教材所选篇目,都是文章的典范,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范本,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作文库,提供了一根根作文的胸中之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开启作文殿堂的钥匙,充分发挥课文的综合示范作用,利用课文的艺术魅力,启迪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情感,让学生感受文章意境,把握体式结构,积累丰富材料,触发创作灵感,把一篇篇的课文当作一个个艺术精品,凭借自己的思想、情感、知识、阅历,根据自己的所长去作独特的积累、感受和艺术再创造。

1.优美语言的积累

每一篇文章,总有它的亮点:新奇的比喻,气韵十足的排比,远距离联想的句子,闪烁着睿智火花的名言警句,承上启下天衣无缝的过渡……教学时,就应该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运用需求,把能拨动心弦的句子划出来,细加品味;然后摘录下来,以备后用;最好力求背诵,以供今后写作借鉴化用;最后也可以就好的优美的段落进行仿句练习。教张洁《我的四季》时,我会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划出你认为优美的、有哲理的句子,然后品味这些句子美在哪里。例如品读“我”开垦不毛之地一段,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感人作用,进而鼓励学生在记叙文中多用这样的细节,甚至可以当堂来写一个这样的片段。再如许多学生认为第五段对盼望下雨的心理描写十分传神,把那种急切写得淋漓尽致,我会引导学生去发现为了达到这一效果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段,对我们的作文有哪些启示。有哲理的句子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然后直接让学生当堂背诵,为以后作文准备素材。与其在教学过程中花较多的时间去分析肢解,倒不如腾出一定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揣摩、积累、背诵,将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实践工夫多了,对作文自然会起到厚积而薄发的神奇功效。

2.写作素材的积累

课文中的诸多故事、生动例子、鲜明论点、有力论据……都可以作为学生作文的材料,让学生自主地慢慢地贮存起来,以丰富他们的作文材料库。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素材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学形象、名人名家、经典作品,目的是为同学们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提供一个范例。如果平时同学们能有意识地把材料分门别类,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开发和思考,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

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就写下《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科学而崇高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这可以作为论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的很好的素材。老舍的《想北平》、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柯灵的《乡土情结》、曹文轩的《前方》中,从对具体的家园之思的阐释,拓展到抽象的精神家园,使故乡指向祖国与精神意义的皈依,成为人生命的确证,这为学生以后写作与“故乡”有关的作文作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让学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故乡的含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不至于浅薄,才具有一种厚重的文化气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累作文素材要从课本开始,因为我们对课本上的材料更熟悉,理解更透彻,运用起来也就更准确,更自如。

3.行文结构的积累

在具体的课文教学实践中,应该教会学生在把握文章写作思路的前提下去揣摩一篇文章的行文结构。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好几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自由创新。学了《拿来主义》之后,一位学生就很好地把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运用到作文上,使文章增色很多。在作文评讲中我刻意表扬了这位学生的活学活用的做法。高一学生作文重点在记叙文写作上,杨绛的《老王》叙述的事情较多,而作者有效组织这些事情的方法就是学习的重点之一。作者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众多事件的方法就是学生在作文中可以效法的,这样可以走出一人一事的大众模式,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行文的技巧、结构的特色,不能由教师过多地进行主观的讲析,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体会,多应用。

二、留心生活,有感而发

学生每天在两点一线间作往返运动,现实生活的单调乏味使学生思想空洞、狭隘。但是有句话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中学生的生活虽然很平淡,但细细观察,每天都有新东西,要把写作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如读了一本好书,写读后感;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写观后感;上了一堂记忆深刻的课,写课后感;甚至与同学发生争执,也可以写吵后感。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加强积累:积累生活经验,积累写作材料,“厚积”才能“薄发”。

鼓励学生养成写生活札记、观察笔记、日记、周记的习惯。在观察生活时, 不管是有计划地系统考察,还是无计划地偶然发现,都可以作为生活札记的内容随时整理记下。为了打开学生思路,可以为学生专门开设一些札记栏目,如:美丽一瞬、家庭记事、心灵独语、友情传递、读报有感、新闻点击、世事杂谈、人生感悟等。大至一件什么事的概况,小至一个人的特殊长相,或用几段文字,或用几句话,把它写出来,日积月累便养成了写作的好习惯,思想认识水平也不知不觉有了提高。写这样的材料,既可经常练笔,又可帮助记忆,以备写作时采用。这好比演员的练嗓子和画家的画速写。

现在的作文教学应该倾向于呼唤独立思想、创造品质。高中生应自觉、积极地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才能写出有现实针对性,充满时代感和生命质感的文章。一切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焦点话题,都不应该有所顾忌,有所回避。韩寒、郭敬明、蒋方舟这些新生文坛明星,对于年轻充满活力的中学生而言非常熟悉;诺贝尔奖、艾滋病、纳米技术、地震、钓鱼岛领土纷争等,早已是课余的热门话题。我们要鼓励学生关注学校,关注家庭,关注社会,并善于从中发现写作素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美好的人物与事物,发现严峻现实中尴尬、丑恶、阴暗的现象,从而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也要宽容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评头品足,宽容学生对社会中丑恶事物的偏颇抨击,宽容学生对社会各路名流或许有失公正的臧否。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放言,才敢直面人生,也才会写出真正意义上的有深度的文章!

新的时代,就有新的作文理念。它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说实话,抒真情,亮出心灵的鲜活与坦荡;直言不讳,推崇创新,张扬个性,这也是近几年高考作文阅卷的导向。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课本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让学生从课本中获得作文启示。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从个人生活中、社会生活中发掘作文素材,让学生学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作文承载自己真实的思想,从而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作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