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

2014-02-13周慧徐亚琴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优化

周慧 徐亚琴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51-02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学科的一大特点。

戴安邦先生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的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化学实验应该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阵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切忌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不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何自觉地、有目的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教学关系,优化实验教学的结构和实施过程,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高质量、低消耗。”

一、优化实验教学目标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化学实验不断地变换着教学中的角色,其作用和地位也随之变化。近几十年来,世界性的理科教育改革促使化学实验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化学实验不再局限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获得学习兴趣、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科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工具,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科学过程的实质。这不仅表现在知识、技能、能力上,还表现在方法、情感、价值观上。

例如原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对实验技能的教学要求仅分三个层次:练习、初步学会、学会,显然这样的要求是较低的,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目前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出台,专门设置了“实验化学”课程模块,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具体学习目标要求是:①知识与技能: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②过程与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优化教师教的过程

1.扩展知识体系、完善内容结构

扩展化学在生活、生产上的实际应用,化学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地位与作用及化学史教育方面的内容,注意充实有利于科学素质及能力培养的相邻学科及人文学科方面的内容。如让学生着手探究金属的焰色反应,牙膏成分分析,食盐中含碘量的测定,食盐与亚硝酸钠的鉴别等。

2.优化教学模式及方法手段

优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和有利于多向交流方面的教学模式。在课题定向,确定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实验设计、构思原理、试剂、装置、操作等;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整理思考形成结论等各个实验教学活动环节中,要针对实际,调整教与学的份额,克服教师“包办”或“教师描述,学生想象”的模式,逐渐培养学生作为实验主体的实验能动性,重视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求异的能力。如学生在习题中遇到铜离子和碘离子能否大量共存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设计实验,着手操作,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根据不同的内容优选不同的方法、手段。如:基本概念教学应增加实验,直观引入;教学手段应优选传统与现代先进教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如考虑演示实验的时效性,氯水见光分解,硫酸铜晶体的形成等实验可采用录像在课堂上播放;又如可设计浓硫酸加水稀释的多媒体软件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实验是什么向什么里面倾倒进行模拟操作,给学生以警示和强化。

三、优化学生学的过程

1.注重学法指导、突出教学特点

在实验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及学会学习的能力。如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和NO气体的收集,均因为空气的干扰很难如愿,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解决这一矛盾。

在实验教学程序中应注意观察、判断、分析、推理、抽象、归纳和想象等认知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学生在做铜和浓H2SO4反应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铜片溶解,溶液变蓝色,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同时,发现剩余铜片表面有黑色物质覆盖,教师要因势利导,对“异常”现象引导学生猜想、推理、判断,设计实验验证是何产物,从而对铜和浓H2SO4的反应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创设学习情境、优化心理过程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创设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需要层次,注重个性心理,培养自控能力,激励求知欲望,陶冶情操和心灵。如一个密封有CO2气体的铝质雪碧瓶,当倒入一些NaOH溶液密封时,雪碧瓶先瘪后鼓会极大地吸引学生,促使他们再去思考;做银镜反应实验时,让学生体验失败,明白科学是来不得半点马虎。一旦他们取得最终成功,那种喜悦之情是难以言表的。实验在学生心理过程的触动是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四、优化实验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互有影响的三环节。

前几年,实验的教学评价、考核流于形式,考核范围仅限于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是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的,实验教学的评价不应局限于认知领域的知识掌握,还应包括动作技能及态度、兴趣、习惯等。例如我校为了更好地开展进行好实验教学,结合我校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实验教学评价标准如下:

1.教学态度

(1)实验准备充分,新开实验或开新实验课前预作实验,有完整的实验记录,能找出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治学严谨。

(2)认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及实验结果、数据,耐心指导学生实验,紧紧抓住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先进,科学合理,深度、广度适中,实用性强,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实验项目优化合理,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实验项目比较丰富。

3.教学方法

(1)口齿清楚,语言简练生动,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表达基本清楚。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联系实际,启发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精心组织,动手示范,因材施教,抓两头带中间,措施具体。

4.教学组织

(1)按教学计划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实验开出率为100%,学生能独立操作。

(2)学生按时编写实验报告,教师及时认真批改,批改率为100%。

(3)改革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装置,改进操作技术有成效,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有开放性实验。

5.素质培养

(1)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效果良好,学生能全部掌握实验内容。

(2)从严执教,严格课堂管理,结合实验课内容教书育人,无实验事故。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子系统,它的优化、改进要树立整体、全局的观念。从系统观点出发,才能了解化学教学的意义、特点、要求,才能增强教学和研究的科学性和自觉性,从而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2]郑志信.新课标教材中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J].化学教育,2011,(1).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教学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