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走向国际市场障碍因素分析

2014-02-13王晓东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中药材复方

王晓东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生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药日益被世界所认识、认同,这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也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但中药进入国际市场还存在诸多困难,加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障碍因素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一、国际中药市场发展现状

中药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为中华民族的健康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药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中药不断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广泛交流,其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并依据中医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虽然化学药物一度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挤占了中药的生存空间,但随着绿色健康理念的回归,人们日益认可中药在医疗、保健及提高生命质量中的作用,这为中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目前,国际天然药物市场每年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约占世界药品交易总额的30%。而中药作为纯天然药物在世界市场也日益受到重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与认可。但在国际中药市场中我国中药市场份额却不足10%,其他都为日本和韩国所占据。中药是中华民族长期中医药实践的硕果,而目前国际市场却被他国占有,我国只占有冰山一角,如果不能尽快找出原因,我国在国际中药市场上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打压,势必阻碍我国中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药产业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中药作用机理认识模糊

中药“复方”制剂是中药治疗疾病的特色,靠的是多味药材共同作用,到底是哪些药真正发挥了作用,或者是哪些成分发挥了作用却不得而知。而在中药复方多味药材煮制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并出现了新的化学成分,更是不得而知。可以说,人们对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认识是模糊的。

(二)中药标准难以制定

1.用药标准。在我国几千年的中药使用过程中,主要是靠一代代医家传承、手把手教出来的,主要是实践经验的传承,而中药治疗疾病很灵活,是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对方剂基本组方加加减减,并没有对某种疾病治疗用药的标准。

2.质量标准。中药材种植广泛,同一品种可能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种植,由于南北气候差异,各地光照、水分、土壤矿物质等因素不同,导致中药材质量差别较大,难以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

(三)中药加工技术落后

长期以来,中药材重金属含量超标一直是困扰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的难题,极大地影响了中药的声誉和使用。虽然经过广大中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药的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在中药的生产工艺、技术方面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新的制剂不断涌现,但基于中医药自身的实际情况,整体来说,中药的生产及加工工艺仍然相对落后,中药成分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中药产品仍然表现出粗、大、黑、劣。

(四)中药名称复杂

中药在中国使用历史久远,名称多样,比如“瓜蒂”又叫“苦丁香”,“虎杖”又叫“阴阳莲”;又因我国地域辽阔,许多中药名称有一些别名和地方土称谓,比如“槟榔”又叫“大腹子”,“紫河车”又叫“胎盘”“人胞”等。这些都不利于中药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和在国外使用。

三、中药进入国际市场障碍因素分析

(一)中西医用药机理不同

中药治疗疾病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生命整体进行辨证施治,讲究药物配伍,以君、臣、佐、使用药,以达到调理肌体,扶正祛邪,恢复健康之目标。而西药治疗疾病是在西医理论指导下的对症下药,即针对病症,运用成分单一、专一性强的化学药物进行靶点用药。由于二者用药机理不同,运用中药复方治病显得更复杂,想要说明有效成分将变得非常困难,因而中药治疗疾病的量化精准性难以把握。

(二)中药应用具有特殊要求

在中药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人们认识到中药的不同部位药性作用是不同的,比如用于血虚诸证的补血药当归,当归身用于补血,破血却用当归尾,而和血(即补血活血)要用全当归。

炮制是中药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过程,是对药材进行的一种特殊处理,是中药使用的重要特点。许多中药材经过特定的炮制处理,或消除和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或改变药物性能,以保证用药安全,更适合病情需要。比如地黄,生地黄作为清热药,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而生地黄经过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被称为熟地黄,其性转微温而以补血见长,具有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的功效。

(三)中药独特的用药原则

以毒攻毒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独特方法之一。一些治疗疮疡肿毒的矿物药,比如砒石(含As2O3)、朱砂(含HgS)等中药材,所使用的就是其 “毒性”成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教授张亭栋运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美国一名抗肿瘤教授对此发表感慨:“……中国人胆量大;而胆量大不是蛮干,胆大来自聪明,来自见识,来自科学。” 但像中药这样以物质的有毒成分治疗疾病,使之在东西方之间达成普遍共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中药名称差异化

中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区的不同和方言的特点,同样一味药有诸多称谓,特别容易引起歧义。中药名称在国内就不能完全统一,如果想要进入国际市场,如何翻译就是一个很大的现实难题。如何界定、规范中药名称,制定中药命名标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中药走向世界的对策措施

(一)探索中药新剂型,明确中药作用机理

中药复方制剂在治疗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分析复方各味药作用机理及其攻击疾病靶点的方向性,可以较好地控制药物质量效果。目前在我国有江阴天江药业和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等生产的单味颗粒剂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通过把各品种中药材制成颗粒剂,可以较好地控制每味药的成分含量,然后根据复方把颗粒剂制成混合制剂,才能达到控制药物质量的目的。

(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中药标准建设

1.中药材生产标准化。要想制造出合格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必须首先保证中药材的质量。目前,我国正在推广GAP种植,要求在中药材种子复壮技术、栽培采收规范、植保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基础上,制定出具体药材品种的SOP,确保其质量。可以根据历史上生产道地药材的经验(如四大怀药)以及各地的气候、土壤、水文地质等生态条件进行GAP基地建设,生产出质量可靠的优质药材。

2.制定中药生产标准。在几千年生产使用过程中,中药制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目前的生产标准也是参考化学药标准制定的,以化学药制药标准衡定中药制剂。因此,有必要依据中药特点加强中药标准建设,使中药“真正”走向世界。

(三)中药走向世界,中医理论先行

中药要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会遇到种种困难,除了中药本身的问题外,还有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就是国外对中医理论的认知度差,导致认可度低。中医理论基础是整体观、辨证施治,而西医是以微观分子学、细胞学说为基础,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药使用的范围和认可度;另外,我国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应用一些有“毒性”成分的药物,以毒攻毒,而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禁止含这些成分的药物进口,严重影响了中药的应用。因此,积极推行中医理论,使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医理论占据主流地位的西方国家逐步接受中医理论,为中药走向世界开辟广阔的空间。

(四)规范中药名称

根据中药的特点,可以依据中药的道地药材(即国际贸易的原产地原则)对中药的名称进行规范,制定中药的命名标准,使中药符合国际规范,以利于中药进入国际市场。

(五)培养中医药外语人才,规范中医药翻译用语

中医中药产生于中国,是用汉语言继承、发展的,加之近代中国贫穷、孱弱,闭关自守,致使中药发展受到限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中医的推广被大大限制,鲜有把中医药文献翻译成外文向世界推介的。如何规范中药用语,准确翻译中药名称,术语,是中药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中药材复方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Anti-hypertensive and endothelia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Qima capsule (复方芪麻胶囊) on primary hypertension via adiponectin/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thway
从中医理论看腰痛宁胶囊的药效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HPLC-DAD法同时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4种成分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