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乃筝:“赖女郎”蜕变记

2014-02-12周瑶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赖声川工作坊

周瑶

话剧《绝不付账》开始各地巡演了。豆瓣上仍然写着“赖声川疯狂喜剧《绝不付账》”。丁乃筝有点儿不服气,“明明是我导的”。

这件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两年前她来内地导演自己的创新话剧《弹琴说爱》,演出那天,她在剧场外看到巨大的红色横幅,上面写着赖声川的名字,“顿时傻眼了”。

尽管知道她的姐夫赖声川和她分别创作作品,媒体还是有意无意把他们弄混。在各个渠道的宣传当中,导演有时候是赖声川,有时候还会是姐姐丁乃竺。

人们或许对她另外一个身份更为熟悉。她是1986年版《暗恋桃花源》 里那个摇曳多姿的春花,扭着小细腰,窃笑着哼唱“左分右分我分不开”。

从演员到导演,丁乃筝始终生长在赖声川的光环下。这不只是她个人的现状,也更是台湾第二代戏剧导演面临的集体困境。

从“老赖女郎”到“丁导”

刚开始时,丁乃筝“巴不得”能被赖声川的光环笼罩着。她顺利地以演员的身份进入表演工作坊,并参演了赖声川早期几乎所有的作品。赖声川称她为自己的“缪斯女神”,她还总是不无自豪地调侃道:“我哪是什么女神,只是个‘老赖女郎罢了。”

30年前表演工作坊刚建立的时候,丁乃筝还很小。赖声川、李国修、李立群、金世杰这些老表坊人将观众们拉回剧场,在那个戏剧演出贫乏的年代,表坊迎来了第一次繁荣。

那时这些资深的演员导演在一起工作,常常辩论。丁乃筝就在旁边看着,看在眼里,不出声儿。直到六七年后,她才发觉那些时光是多么难得的养分。

她从美国柏克莱大学比较文学系毕业后,宣布想要当演员。家人们大跌眼镜:这个从小话少安静、绰号“小哑巴”的小姑娘,怎么演?

只有赖声川信她。他为她量身打造了几个角色,将默默无闻的“小哑巴”变成了为人熟知的“春花”。

从此,一站到舞台上,她就好像变了一个人。1994年,在纪念表坊成立10周年的作品《红色的天空》里,她和老戏骨们同台,饰演一位垂暮老人,演技惊艳。这是表演工作坊新老两代人的一次完美同台。

可丁乃筝心里明白,正因为有姐夫“罩着”,她才得到那些演出机会。她也就这么一直在赖声川和表坊的呵护下,没有离开。只有一次,她接受了表坊以外的邀请,她想证明下自己。她选中了林奕华。两人从小就认识,原本就是“青梅竹马”,一个导,一个演,也顺理成章。从《张爱玲,请留言》开始,她出演了林奕华的四部作品。可惜的是,没有一部作品中的角色能够超越《暗恋桃花源》中的那个“春花”。

之后,她不得不回归“赖女郎”,在赖声川的戏剧天地里探索独立的自己。

那时她已经开始尝试创作。表坊即兴创作的模式,在排练中能调动起每一个演员的创作力,加上比较文学的专业,她跃跃欲试。没想到,写的第一个剧本《大家一起来跳舞》演出后,竟成为表坊史上最低票房,骂声一片。她有些灰心,觉得导演对剧本的处理令人很失望。

她暗暗较真儿,“最好能够学习自己做导演”。

最开始,她只能凭着做演员的经验来导,其他方面从师父那里“偷学”了一点。有时,她觉得自己给演员带来了束缚,因为“自己只有这么多”。她发现,导演这个工作比起演员来,“太操心了”。

在执导早期,初出茅庐的她再次感受到了躲在光环背后的好处。大家都说“那是赖声川的东西”,“要骂就骂他”。

一开始她只是想争口气,并没有下定决心要做个好导演。等到慢慢出了两部戏之后,她发现作品可以带给她更多的成就感,恍然大悟,“这才是我要做的。”

1997年,她在台湾导演自己的处女作《他和他的两个老婆》。演出时,观众们笑得前仰后合,差点从椅子上翻下来。她看到也乐了,“我就要这个”。

当作品开始被人们津津乐道时,她发现人们还是在谈论赖声川。“怎么大家还是不知道丁乃筝啊?”

时间长了,她有点难过。

“好像你永远出不来”。她回忆起那种感受,很深刻,“你就是有一种出不去的感觉。”

自由生长

台湾中生代导演从老一辈那里汲取了充足的养分,但后者的符号过于强大,前者很难独立出来。1986年,元老李国修离开表坊,创办了“屏风表演班”,一度成为台湾独立剧场的翘楚之一。但他2013年过世后,其子李思源也开始面临和丁乃筝同样的困境。

从小性格叛逆的丁乃筝在表坊一呆就是30年,从没想过离开。她明白,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像在这里给予如此充足的养分。

她也知道女性导演在这个行业中的地位。剧场这个行业从来都是男性主导,如果不是近水楼台,大概会“非常吃力”。

而自己的名字早已与赖声川、表演工作坊捆绑在一起。除了“继续努力”别无他法。

赖声川手底下带出的经验丰富的团队、演员,也是她的得力助手。在剧本的创作或选择上,赖声川也给了她最大限度的自由。而时常他觉得丁乃筝“可能不会选这种题材”,但她却选了。也就由她去做了。

既然赖导挡下了几乎所有的好与坏,她便开始没完没了地自由生长,索性撒开来做一些想试验的东西。不像其他的女性导演倾向某一类题材,她总是“花样”很多。

2008年,丁乃筝的朋友、大学里的古典音乐教授范德腾向丁乃筝提出“戏剧+音乐”演出的想法。故事来自范德腾的学生、23岁的许哲诚的真实经历,他从11岁就开始跟着范德腾学钢琴。

许哲诚出生3周时就因为视网膜剥落而双目失明,但他3岁时就显示出在音乐上的天赋,于是,父亲为了方便他练琴改行做出租。9岁起,许哲诚不断获奖,17岁拿到奖学金去奥地利进修,却因为无法阅读音乐史而拿不到毕业证书,最终回到台北在街头弹琴。

丁乃筝被打动了。为了训练这两个毫无舞台经验的人,她用了一年的时间。

三人边训练边探索演出的方式,最终形成用音乐来演戏、讲人生的特殊形式。全剧共两人,师徒两人边弹奏钢琴边像说相声般对话,把对音乐和人生的随想,通过对谈和对弹的方式轻松幽默地呈现,演绎出许哲诚盲人求学的命运悲喜剧。

和表坊的风格一致,这部充满命运悲剧的戏由丁乃筝处理得风趣幽默,又让人笑中带泪。而她的古典音乐积累,也让剧本更加生动和流畅。师徒两人在舞台上互相“斗”古典钢琴曲的形式,比2012年春晚上李云迪和王力宏还早了3年。

这部温暖又感人的小作品《弹琴说爱》,和赖声川风格已截然不同,自2010年在大陆首演后,也成为表坊在大陆每年年底固定的巡演剧之一,广受好评。

她发现,自己做导演越来越“找到感觉”了。因为表坊和制作人的呵护,票房可以是她永远最不在意的内容。她想要先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

在她2012年全新编导的话剧《这是真的》中,她把戏剧与现代舞结合,用超现实的手法告诉观众,形形色色的爱情都是真的。这部很女性化视角的戏剧,实验性很强。虽然票房不佳,也略显稚嫩,但很“出挑”,让人眼前一亮。

赖声川评价她的这部作品时说,“这其中有着我和林奕华的影子,但已经摆脱我们,成为纯粹的乃筝风格。”

“还得要一点时间”

北京鼓楼大街一个胡同的小巷子内,是《绝不付账》排练场。丁乃筝带着演员一起做暖场练习。她跟着压腿,伸展。像篮球队员们赛前的击掌加油,有一种团队的仪式感。

多年前的一天,赖导让她去看一个叫“达里奥福”的作家的作品。一位剧场剧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简直史无前例。丁乃筝很兴奋,找来达里奥福和他太太的作品,一口气都看了。

她一眼相中了《we wont pay! we wont pay!》这个剧本。“非常过瘾”是她对这个剧的第一感觉,然后是“很猛”。她将其进行翻译并加以改编,取名《绝不付账》。

她当时并没想到,这会成为自己最为经典的一部作品。

这样一部讽刺房地产商、社会和政府的严肃话剧,演出来竟然还要令人爆笑。原剧不过一个多小时,丁乃筝对每一版都有新的改编。这一次大陆复排巡演,主角变成了白领阶层,演出时长也变成两个半小时。

去年下半年,这样一部“很猛”的话剧在内地审查获得通过。她又惊又喜。

1998年首演版的《绝不付账》中,她喜欢主角们抗议奸商和社会腐败那种热情澎湃的精神。但现在,她更理解那种人的无力感:房子要垮了,公司要倒闭,生活过不下去了,只好去抢超级市场。

以前她喜欢剧中的“革命性”,二十多年过去了,她开始更关注剧中的“人性“。

她现在也更喜欢把重心放在比较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第一次整体初排结束后,姐姐丁乃竺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惊喜,“整个作品比起98年其实是跳了一阶!”要知道,这部剧当年在台湾可是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她做导演越来越得心应手了。作为师父的赖声川,也更倾向于布景道具等技术上的指导,他对表演上的事情很放心。

演而优则导的丁乃筝显然更能与演员感同身受。

她始终保持了这个优点。演员赵蕙梓给赖声川和丁乃筝两位导演都当过女主角。在她记忆中,赖声川就比较会去掉演员身上不好的部分,保留想要的,但“不会说明为什么”。丁乃筝则常常会“做一些具体的示范”,让演员能很快明白。

每次整排结束后,赖声川通常会提出一些改进意见。赖声川建议把房子的一块墙壁设计得更窄一点儿,制造出危房更为局促的感觉。像这种涉及到技术层面的建议,丁乃筝基本上照单全收。但其他的部分,丁乃筝有时并“不买账”。

现在的丁乃筝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赖女郎”了,也敢大声向师父表明自己的意见。在心理上,她正在逐步摆脱“赖声川”。

偶尔她会跑去跟姐姐丁乃竺嗔怪道,“我的戏,怎么又是你们的名字?”姐姐当然理解妹妹的心情,在她眼中,丁乃筝已经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

有时丁乃筝也很会自嘲,她笑着说,“赖导其实心里也很闷的吧。他不会想要导《他和他的两个老婆》那种戏嘛。结果硬要说是他的。”

她知道,“还得要一点时间”,来“凸显”自己。对她来说,眼下更紧要的事情,就是怎么打磨好作品。“你自己满不满意?到一个什么程度?然后你到底说了什么?你说得清不清楚?”她一连甩出了四个问句。

现在,媒体依然习惯把赖声川和表坊的名字放大,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她也懒得去搭理了。她并不介意自己是否会成为表坊的传承者,这对她来说或许更自在。她的性格本就如此,“我继续做我的事情。”爱谁谁。

猜你喜欢

赖声川工作坊
在教师工作坊中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
延边州教育学院“培训者”工作坊开展研修活动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赖声川首部网剧《王子富愁记》登陆优酷
“远离纸张立于舞台”
一张会行走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