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员交换记录——爱尔兰人眼中的杭州图书馆

2014-02-12马丁康纳MartinConnor凯何克里根CathalKerrigan吴宇琳译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4年4期
关键词:分馆馆员杭州

马丁 康纳(Martin O’Connor) 凯何 克里根(Cathal Kerrigan) 吴宇琳译

(1,2 爱尔兰科克大学,爱尔兰 科克 062552)

(3 杭州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16)

项目背景

2010年,爱尔兰科克大学布尔图书馆馆长约翰·费兹杰拉德先生在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期间第一次会见了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先生。谈话期间,双方都意识到了对对方图书馆的欣赏,此前,约翰·费兹杰拉德曾经积极寻找一个中国友好图书馆,而杭图正好有一个完备的同西方图书馆合作的长期项目,因此,他们一拍即合,并且很快讨论了两个图书馆之间进行合作的构想并付诸实施。

在交换馆员选择上,费兹杰拉德先生对所有有兴趣来杭州的图书馆员发出了邀请。申请人需要提供一份简历以及一份陈述,说明为什么他适合来杭州。在所有申请者中,Cathal Kerrigan(医学图书馆馆长)和Martin O’ Connor(商业与社会科学部高级图书馆助理)脱颖而出。

杭州图书馆概述

杭州图书馆(以下简称杭图)包含一个中心馆、大量分馆和专业图书馆。中心馆新馆开放于2008年,坐落于市民中心,也是本文两名作者进行工作和交流的地方。

在科克的时候,杭州图书馆的交换馆员刘丽东和刘艳曾向我们展示过杭图,通过图片和交流,我们对杭州图书馆有了初步印象。但是当我们真正置身其中之时,还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首先使我们感到震撼的是杭图的规模。杭图占地20210平方米,共有4368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建筑分为5层,提供了2300个阅览座位,接近90%的区域向公众开放。这么大的空间对图书馆来说实在是完美,即便是在最繁忙的时段,杭图也不会让人感到拥挤,这点让我们感觉很享受。我们自认为来自一个面积还算大的图书馆(布尔图书馆占地16000平方米,共2920个座位),但相对于杭图,它显得局促而拥挤。杭图的规模及其质朴的环境带给了我们最初的震惊,并且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次震撼到我们的是图书馆的使用人数。在一个800万人口的城市中,杭图的日访问人数达到6000人,在夏季甚至高达15000人次,实在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当然,夏季来访人数攀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暑假的到来,以及图书馆提供良好的空调环境。

杭州图书馆有着无需注册或登陆的免费无线网络——当你踏进杭图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加入了互联网:这对于那些远离家乡的人来说是一个完美的服务项目,可以无限量使用Skype同家人保持联系。在2009年,杭图成为中国第一家OCLC管理级会员。我们的中国同事指出,布尔图书馆的汉语文本很可能已经在杭图完成了编目。

学科馆员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整理学科专业领域的书架上。书架旁有每个学科馆员照片,方便有问题的用户找到他们。如果用户有更复杂的问题,馆员会带他们去服务台寻求帮助。

在2003年,杭图决定对所有人免费开放。这项决定曾引起了一些争议,因为一些相对富裕或者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不愿意同流浪汉分享阅读空间。这一事件一度成了国内和国际讨论的热点。关于流浪汉或穷人,褚馆长有著名的言论,“我没有权利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杭图的政策是让每一个市民享有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图书馆员鼓励用户将图书馆看作是他们的第三空间(第一空间是家,第二空间是工作学习的地方)。杭图的逾期罚款始终保持在一个最低的限度,这儿的借书期限相对爱尔兰来说非常长,从而压低了逾期费用。同时,用户还可以将书还至杭图的任何分馆。

杭图提供图书预约服务,如果用户预订一本书,馆员有义务在一个月内将书找到并通知用户来取,即从预订到拿到手,中间不会超过一个月。Cathal在星期五订了一本爱尔兰图书的中文考本,在第二周周一下午就拿到了这本书。

杭图有158名全职工作人员,其中有22个硕士、2个博士。

这儿有一个有趣的统计——中国的图书馆员相比西方更年轻,杭图馆员大部分都在35岁以下。除了全职馆员,图书馆还大量使用志愿者,尤其是在周末和晚上,这些志愿者是图书馆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部分人员安排在整理书架。另外,与布尔图书馆相似,这儿同样也有图书馆雇佣的全职司机,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在图书馆的不同分馆之间运送物资。最后,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人群:杭图保安,他们着统一制服,遍布杭图,从入口到楼层各区域,不仅担负着保卫的任务,同时也是图书馆的服务人员。

杭图有超过400万册各种格式的图书,采编工作采取外聘。用户在OPAC中搜索图书时,他们可以得到编号和位置,除此之外还有地图图片指导读者书架的具体位置。

分类体系

杭图使用的分类体系是中国图书馆分类体系。此分类体系在中国被广泛用于公共、高校、科研专业图书馆。对那些使用LCCS的人来说,这一分类体系有一定的熟悉感。它有22个主要类目以及一些次级类目——就像杜威或LCC分类法。作为西方人,我们发现一些特别有趣的现象:在此分类体系中,A部分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细看:A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作品,A2——列宁的作品。更多的次级分类被分给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毛泽东之后的中国领导人,主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认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共产主义先驱放在图书分类体系的首位是符合逻辑的。

杭图的这套图书分类体系剩下的部分对西方的图书馆员来说是容易理解的。剩下的有政策与法律、哲学与宗教、社会科学、军事理论、教育等等。

部门、分馆、专业图书馆

杭图中心馆分设十多个不同的部门,履行不同职责。另外,同大多数城市图书馆相仿,杭图在杭州城内有着大量的分馆和专业图书馆。

1.信息制作与传播中心

信息制作与传播中心同布尔图书馆的官方出版中心非常相似,他们负责各类资源制作,以及编辑出版工作。通过这项工作,他们需要定期出版一些刊物,同时杭图也会保留这些刊物的副本。

2.专题文献中心

这个部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古籍文献。那些最古老的文献被保存在木柜子中,整个书库的温度得到严格控制。除了控制室温,他们也使用草药更好地来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献。古籍文献区域的那股檀木香我们一直记忆犹新。

3.社会文化活动部

简单的来说,这个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文化推广、文化教育和用户培训、娱乐,以及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我们在交流期间,儿童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关于日本著名儿童插画家岩琦千弘(岩琦千弘由于为安徒生的作品做了大量的插画而在西方广为人知)的展览。我们参加的另一个活动是周六早晨的英语沙龙,由馆员主持,约30个人参与了讨论,那天我们的话题十分广泛,从情人节到爱尔兰,从僵尸到恐怖主义再到超自然现象。

我们也举办了一场沙龙——一场关于爱尔兰风土人情的演讲。我们尽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给杭图的读者介绍了爱尔兰的文化、历史和景观,这个活动得到了很好的参与度,尽管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六下午,它依然吸引到了大约50人来参加。

4.佛学分馆

佛学分馆对我们来说十分有吸引力,是我们最期待拜访的分馆之一。我们在来杭州的路上就曾通过资料对其有所了解,它收藏有约30万册有关佛学的书籍。可惜的是,当我们到访时它正好因为翻修而关闭了。

5.盲文分馆

盲文分馆坐落于富阳的盲人学校,它为全浙江省视障患者提供图书馆服务。它收藏有约23000册文献,访问量达到每月1000人次,流转率大约为每月2400册图书,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预订并通过邮寄的方式得到图书。

6.中国棋院分馆

这个专业分馆收藏了超过2000册有关中国棋类的图书,它给来自全世界的中国棋类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了研究学习的空间。

7.音乐分馆

位于中心馆二楼的音乐分馆是杭图馆员最引以为豪的部分之一,它保存了超过2000张CD、1200张DVD和超过2000份关于中外音乐的印刷品资料。音乐分馆共有170个座位,包含一个自助音乐区域、三个专门设计的高品质HIFI室和一个小型剧院来举办音乐赏析活动。这里的音响设备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包括德国Avantgarde Horn音响、六对可活动的Bass音响、美国Rockport音响、德国Fortissimo音响和一套British Tannoy Imperial手工音响。这些音响设备特别适合交响乐、歌剧等。我们被邀请去欣赏一张安德烈·波切利的DVD,声音的确是我们曾听过的最纯正的。

8.少年儿童图书馆

少年儿童图书馆设有一个玩具天地和一个原版外文图书区,这里有超过90万册图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天当我们结束工作时,都可以看到如流的家庭络绎不绝地进入少儿分馆,其中大部分孩子会在这里完成他们的作业并呆到图书馆关门。

结语

关于这次交流最深刻的记忆,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人。可以说,我们在中国的所有时间都是有关人的记忆。尽管图书馆广阔的空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充足资金的图书馆所能达到的程度,我们记忆里最深刻的还是我们所遇见的人。当我们回忆起这段交流经历时,脑海中回想的是馆员们严格的工作规范,友善、率真的天性,强烈的好奇心、充沛的活力和乐观的态度。他们交织成了一段有关工作、社会、文化的有趣交流,他们竭尽所能地保证这次交流的顺利进行,并希望这段经历能留下记忆。他们的热情好客让人感觉很舒服,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经过这次交流,我们的收获远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在杭州很少有人说英语,而我们除了最基本的问候用语并不会说更多。尽管如此,我们设法用最简单的汉语、符号、APP和我们的满腔热忱去同其他人交流。我们并没有把所有时间都花费在图书馆工作上,而是花了大量时间在交流、讨论彼此不同的工作方法。我们毫无保留地分享想法,提出建议和评论。感谢杭图的同事们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宇琳、刘艳和隽鸣都有无可挑剔的英语水平,并且乐于尽力确保所有的想法都完全地被分享和讨论。

我们也清楚地记得褚馆长同馆员们的关系,一种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共同价值观之上的关系,他们都将图书馆和它的社会价值看作最重要的东西。我们也记得无数图书馆分馆的年轻管理者,是一批富有天赋和工作技能的管理人员,他们相信他们的努力可以得到回报,工作是个人价值的最好体现。

此外,值得安慰的是,尽管我们两个图书馆在世界的两端,我们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和运转系统,图书馆还是图书馆——不论它在哪儿。就算我们是学术型图书馆而他们是公共图书馆,就算他们是由政策确立了价值且有着良好的财政支持,我们都关注着信息、信息组织和信息获取这些基本问题。

最后,我们由衷地感谢褚馆长和杭图馆员们的热情接待。我们希望这个交流项目能继续下去,为两馆的其他馆员提供交流的机会,能像我们一样从交流中取得收获。

猜你喜欢

分馆馆员杭州
杭州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