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车窑青瓷与客家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思考

2014-02-12熊青珍罗志强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大埔水车梅州

熊青珍 罗志强

在这片客家土地上从事陶瓷艺术教育和科研工作20年,始终坚持并围绕着的创作题材就是以客家文化为主题内容。之所以如此执着,是因为我惊讶于客家人的历史长河里有着如此辉煌的陶瓷历史和丰富的客家文化。之前发表了《“中国青花瓷之乡” 光环下——广东大埔陶瓷发展的构想》,就获得“中国青花瓷之乡”美誉后的梅州大埔陶瓷如何发展进行分析。借助地方客家文化,着重客家陶瓷品牌文化的灌溉,开展客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发展大埔陶瓷的优势和关键,使大埔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活力和影响力的“中国青花瓷之乡”。豁然回首间,同样值得我们思索的是:梅州青瓷的装饰设计是否也能够有所创新突破,树立新的青瓷的审美风范?同时,也让现代的青瓷市场感受古老的客家文化元素的经典。

一、客家人精彩的青瓷与青花瓷史话

陶瓷有青瓷与青花瓷等形式。青瓷与青花瓷是有区别的。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浙江青瓷是中国瓷器发源地。她是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其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追求釉色之美,曾几何时,认为任何的雕琢和装饰都是对器形和釉色整体自然美的破坏,就连陶瓷中常见的书法艺术都没有与青瓷结缘。而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呈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瓷。青花瓷最早在景德镇出现,她看似色泽单一,但浓抹淡施、粗细有致,且发色鲜艳,纹饰永不退色,具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

客家人的陶瓷历史中有着精彩的青瓷与青花瓷史话。客家的历史是苦难的迁徒史。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南迁的移民带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包括有很多陶瓷工匠带来的陶瓷技艺。他们在梅江岸边,建立起一座有一座的瓷窑,创造着客家人的制陶神话。客家先民不仅创造了古梅州的制瓷先进手工业——梅县水车窑青瓷,烧制出美轮美奂的青瓷。梅县水车窑是唐代烧造青瓷的古窑。据现有考古资料记载,其窑址约有七处,主要分布在今梅县水车镇的瓦坑口、罗屋坑以及南口镇崇芳山等地,中心窑场在瓦坑口一带。水车窑于南北朝后期至唐代初期创烧,盛于中晚唐,宋代已少有生产。梅县水车窑所产青瓷,以其独特的装饰特点表现和张扬了自己的个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善用动物肢体饰附瓷品。如马蹄足砚,马蹄足炉,兽足罐,鱼形壶,瓜棱罐、壶等,这一表现形式打破了釉色单一造成的呆板格局,整个瓷品平添许多生机活力,这是水车窑的拿手活。二是善用裂纹代以纹饰其釉色青翠亮丽,工艺精美,造型丰富,无纹无饰,具自然、简约、圆润、韵律、文质、拙朴、片纹之美等特点,给人一种玉的青翠之觉。水车窑瓷品有开片纹和不开片两种,而以开片纹的为多,片纹有单层裂纹和双层以上裂纹者。开单层片纹是自然形成之象,开双重裂纹则是人工所为,也是水车窑最具特色所在。陶瓷釉上的开片,坯胎与釉间的膨胀系数,施釉次数不同,和古物的年代太久所致,出窑后急速遇冷,也足以造成此种效果。历代青瓷专家都认为开片技术最珍贵而又最受推崇的当数哥窑器神话般的片纹,被称之“美丽的缺陷”。梅县水车窑所产青瓷中的精品有四系罐、八兽足砚、双鱼罐,而被中央电视台《寻宝》活动评定为“梅州民间国宝”的是四系罐。它反映出唐代水车窑青瓷独具的拙朴美。水车窑玻璃釉多有开片裂纹,在20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如一块块不规则的碎石块堆砌一般,周围自然散布着露珠般的气泡。水车窑上品者犹如玛瑙般透脱明亮,又如翡翠般珠光内蕴。同样,在历史上梅州的大埔远在夏商时代就已经有了陶器的制作,日常用的水缸、水钵、饭钵、米缸、糖罐等简易、朴素的日用陶瓷都是自己生产,有过“白玉城”美称,也曾有过 “南国瓷乡”的美称,如今,大埔陶瓷获得了“中国青花瓷之乡” 的称号,陶瓷产业也成为大埔工业的龙头。早期的客家就拥有如此精彩的青瓷与青花瓷史话,其制作技艺折射出客家先民的聪明才智,体现了客家人四海为家、勤劳刻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客乡青瓷结合客家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思考

在文化创意产业兴盛的今天,在积极传播青瓷文化的同时,如何打造“客乡民间国宝”,树立客乡青瓷的新的审美风范?

(一)深度挖掘青瓷装饰中客家题材,拓展青瓷艺术与客家文化相协调的美丽空间。

客家文化是汉文化中颇具特色的文化群,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具有多元性、民族性、世界性。从某个意义来说,客家文化研究的系列成果,是陶瓷艺术装饰的智慧宝库和学术支撑及产业强大的内在动力。面对我们的客家文化和青瓷优势,要准确地把握城市的文化特质,可用青瓷艺术去表现它、颂扬它,利用青瓷艺术的艺术特质,挖掘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去诠释城市文化的内涵。2010年台湾大翔集团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研发中心在梅州成立,他用文化提升传统产品及产业的价值。尤其是其所打造的客家产业展厅及客家服饰室使人品位原滋原味的客家文化气息。我们的青瓷形象值得借鉴这种以“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为诉求,使青瓷形象具有一定的客家文化内涵。

(二)立足区域,成立青瓷文化研究机构。

文化是创意产业的灵魂。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粗陶缸、盆、坛、罐似乎已完成了历史使命,那些普通的画面已经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品位高雅的群体也不再愿选择这种造型简单类型的工艺品作为纪念,人们往往关注的更多的是文化内涵。立足区域,积极创造条件成立青瓷文化研究机构,建设青瓷工艺研究及创作展示窗口,开辟大师精品走廊,创意产品展示平台和收藏之窗,高档陶瓷展示销售中心等,形成独具地方魅力的青瓷产品特色和产业特色。

(三)整合多元创意研发

作为一项有特色的产业,在汲取客家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应吸收、消化更多的青瓷造型观念,真正发挥出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整合多元创意研发,运用资源整合、项目捆绑、资本运营等手段,加快文化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开发,带动文化产业实现突破。近几年,已有收藏界人士注册了“客都民间国宝”、“畲坑窑”、“客乡青瓷”“水车窑”等多个国家驰名商标,并复制出多件仿唐宋水车窑青瓷。陶都宜兴和瓷都景德镇同属两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着共同的产业优势与生态优势。宜兴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将陶文化、茶文化多元化融合。同样,我们可蒋青瓷、茶、酒文化进行一定的整合,这种整合的创意可依靠学院、企业的资源,依靠学术型专家,利用文化人的智慧,借助于原有的客家文化优势,再将它们运用于青瓷之上。获得国家专利的工艺品客家茶壶、茶叶罐(方楼)以巧妙的构思、夸张的手法把客家围龙屋及大埔著名泰安楼、花萼楼景区特征与风貌艺术创造性表现出来,并赋予他们不同的设计构思。将地方特色茶·客家建筑·青瓷三元素于一身,彰显特色,赋予作品新的价值,透过青瓷釉面清纯、极少纹饰的朴素、古拙、实用之风可清晰的看见闪烁其间的客家文化的神奇,感悟客家人历史文化精神。

水车窑编织、述说着客家人的青瓷梦,值得我们更多的思考的是如何挖掘水车窑青瓷的源头及旺盛的生命力所在,尤其是青瓷传承如何实现与客家文化产业创意的结合,推陈出新,以现代的思维创意设计与制造,用文化特色提升青瓷产品的价值,在文化产业开发中前行。

[1]赵中良.青花瓷装饰的艺术美[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12

[2] 谢小康《梅州旅游研究文集》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2011 年8月.

[3] 熊青珍《广东大埔发展“青花瓷”魅力空间的再探索》 [J].嘉应学院学报2011.12第7页

[4] 熊青珍《陶瓷产业融入地方文化特色 提升经济发展——以发展广东大埔陶瓷为例》[J].《江苏陶瓷》

[5] 《大埔县志》(1992年)

[6] 陈建勤.文艺民俗学导论 [M]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大埔水车梅州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老水车旁的风景
大回转冲水车
水车转转转
水车真好玩
梅州茄子嫁接育苗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