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何秦国谋士不是秦国人

2014-02-11佚名

百家讲坛 2014年19期
关键词:诸侯国谋士张仪

佚名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最终秦能灭六国,一统天下,与秦国历代谋士的谋略分不开。但是,秦国的多数重要谋士并非秦国人,商鞅、吕不韦来自卫国,张仪、范雎来自魏国,百里奚、李斯来自楚国,蹇叔来自宋国……

这看似巧合,又有许多必然性。对谋士而言,想要有所作为,必须要有发展的空间。商鞅原先在魏国任职,他来到秦国,就是因为在魏国长期得不到重用。张仪则因被认为盗取和氏璧,遭受严刑拷打,这才被迫来到秦国。范雎最初在祖国魏国充分地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后来被诬陷为卖国贼,受尽折磨,不得不更名逃亡,辗转入秦。

从秦国的环境来看,秦国国君虽不说每一代都是杰出的君主,但是秦国始终没有出现楚怀王、晋灵公之类昏庸无道、荒淫误国的君主,相反还出现了秦穆公、秦孝公、秦昭襄王这样具有雄才伟略、乐于招纳贤士以扩充政治实力的君主。当然,其他国家也有招纳贤士的举措,如燕昭王筑黄金台广招天下人才、战国四公子养士等,但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只有秦国。

早在春秋时期,秦穆公就极尽所能地招纳贤士,敢于突破朝堂格局,大胆起用外籍贤人。他还施行仁义的政策,减轻刑罚,重视商业的发展,使秦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吸引了更多外国人的进入。后来,也有秦孝公積极推行招贤令,以及秦昭王挺直上身跪着询问范雎:“先生怎样赐教于我呢?”这几位杰出的君主就是伯乐,而外国谋士就是千里马。只要有了高明的伯乐,千里马就会从千里外赶来。

而前代谋士的成就和他们在秦国得到的优厚待遇,也鼓动着后来的谋士到秦国大展身手。商鞅得到秦孝公的重用之后,其他各国的谋士都看到了秦国良好的政治风气,也积极地想来秦国施展抱负。

最后,商鞅、张仪、范雎等战国著名的谋士都选择来到秦国,而非其他国家,还有地理方面的原因。当时,秦国处于各诸侯国的西部,属于相对蛮荒之地。东方的各诸侯国多认为秦国是弱小之国,便不会把秦国当成争霸的对手,使得秦国可以免于诸侯国之间相互攻打的战争危害,也就拥有了一个利于自己崛起的相对和平的周边环境。另外,秦国的中心为肥沃的关中平原,经济富庶,人口众多,易守难攻,使得秦国具有一统四海的经济实力。各谋士也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不远千里地来到秦国,并欲凭借秦国的崛起来实现自己功成名就的梦想。

编辑/冬安

猜你喜欢

诸侯国谋士张仪
屈原之死
天下棋局
天下棋局
屈原之死
扣子里的智慧
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对各诸侯国政治的影响
没有力量,就没有正义
成语巧连线
5000金为何大于500金
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