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RDA的研究情况及其深入研究的思考

2014-02-11曾伟忠胡建敏南昌大学信息管理系南昌33003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4期
关键词:编目体系结构著录

●曾伟忠,胡建敏(南昌大学信息管理系,南昌330031)

国内外RDA的研究情况及其深入研究的思考

●曾伟忠,胡建敏(南昌大学信息管理系,南昌330031)

RDA;体系结构;编目标准

在对国内外RDA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及国内RDA研究工作的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RDA的内容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出了建议。

《资源描述与检索》(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RDA)是RDA发展联合指导委员会(JSO)于2010年颁布的数字环境下资源描述与检索的新标准。RDA是为了弥补《英美编目条例(AACR)》在数字时代文献著录功能不足而制订的,它以《国际编目原则声明》(ⅠCP)为准则,基于《书目记录功能需求》(FRBR)和《规范数据功能需求》(FRAD),为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提供著录与检索的方法。自2008年以来,我国一些学者已对RDA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研究还只停留在局部和表面,没有对RDA的体系结构进行完整系统的阐释,也没有对RDA在我国文献信息编目的应用进行系统的研究,所以继续对RDA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应用到我国的文献信息编目之中非常有必要。

1 国外RDA的研究情况

根据对Emerald和Ⅰnspect等外文数据库和国外RDA网站的检索,国外关于RDA的研究比较全面和深入,既有宏观性的研究,也有比较具体的微观性的研究,国外RDA的研究主要分为RDA的实施意义、RDA的体系结构和RDA的应用三个方面,其中关于RDA应用的研究比较具体和深入。

1.1RDA实施意义的研究

Karen Coyle在《数字图书馆杂志》上发表的《21世纪的编目规则——RDA》一文是RDA研究的经典之作,这篇论文从目录载体的变化、信息资源载体的变化、编目技术的变化、信息环境的变化、用户和用户行为的变化等众多方面分析了RDA产生的原因,由于这篇论文深刻揭示了RDA的本质,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引达到69次之多。

Shawne D.Miksa在《RDA和新的研究潜力》一文中认为,RDA超越了过去的编目规则,它提供了关于数字资源编目的指南,更强调帮助用户查找、标识、选择和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RDA还支持书目记录的聚类,显示作品及其创建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重要的新特点使得用户能更清楚地了解作品的不同版本、翻译和物理格式。用户可以将RDA内容与许多编码方案一起使用,如MODS(元数据对象描述标准)、MARC 21或都柏林核心元数据。RDA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具有被其他信息行业使用的潜在可能性。

1.2RDA体系结构的研究

Deirdre Kiorgaard在中详细分析了RDA的两个概念模型——《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BR)和《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FRAD)。他指出,FRBR和FRAD标识了作品与其创建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同一作品与其他版本的翻译、解释、改编之间的关系。[1]

Daniel Paradis指出,RDA的结构基于FRBR和FRAD概念模型,以帮助用户更容易地查找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使得人们可以在目录中聚集关于同一题名的信息(如翻译、节略、不同的物理格式),设计出更好的显示,由于使用了FRBR概念模型,RDA描述作品具有多方面的灵活性。RDA提供了更灵活的数字资源内容描述框架,还能满足图书馆组织传统资源的需要。[2]

1.3RDA特点的研究

Ser.Nin指出,RDA提供了有关数字资源和传统资源的编目规定,将图书馆推向数字图书馆时代,它基于AACR2的优点,重视用户便捷地发现、标识、选择和获得他们所需资料的需要,在不同的元数据领域内支持元数据的共享,并支持图书馆记录在联机服务中的新用途。[3]

Tou.Hert认为,RDA是一个为数字世界设计的新的资源描述和检索标准,RDA侧重于需要描述资源的信息,而不是要说明如何显示该信息。RDA有AACR2中所没有包含的,但是却在数字资源的描述中很常见的标识和附加的单元。RDA更适合于新兴的数据库技术,使得机构能在数据抓取和存储检索中提高效率,从而方便了元数据的机器抓取。[4]

1.4RDA应用的研究

J.McRee在《RDA/AACR2的不同点》和《MARC记录的编辑(RDA)》两篇文章中,详细分析了RDA和AACR2在字段上的不同,如RDA取消了245字段的一般载体标识(GMD),而是增加了345、346、347字段,文章还指出了RDA和AACR2在作为主要款目的100个人名称、110团体名称、111会议名称、130统一题名的区别,同时还详细列举了从2XX-7XX众多字段在著录时的差别,这两篇文章对掌握RDA在文献编目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Daniel Paradis在《RDA和AACR2的不同:MARC编目总结》一文中,从并列题名、责任者、版权、检索点、日期等多个方面详细分析了RDA和AACR2的不同。

2 国内RDA的研究情况及不足

2.1 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对于RDA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这些研究为我们认识RDA和应用RDA奠定了基础。

2.1.1RDA的编制过程及体系结构的研究

胡小菁参考了大量的国外文献,详细描述了RDA的酝酿、编制和实施的过程。[5]张秀兰分析了RDA的结构并列表说明了每一部分的功能,RDA的正文由10大部分构成,第1~4部分是描述,第5~10部分是关联,正文前有导言,正文后有大写、缩写等13个附录。徐涌阐述了RDA的开发背景和经过,RDA开发的目的和特点,内容构成和目标。[6]

刘炜等则从关联数据的微观角度揭示了RDA的元数据结构,RDA首先区分书目对象相关实体,再确定各类实体所需描述的属性,以及各类实体、属性、取值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对各类规范取值词表进行规定。他认为,这种基于概念模型的描述特别适合利用语义网技术来实现。关联数据是语义网的一个简化方案,以RDA编目的书目数据用关联数据发布,能使RDA的潜力发挥到极致。[7]

2.1.2RDA和其他编目标准的联系和区别的研究

霍艳蓉介绍了CONSER标准记录文件与RDA连续性资源著录部分一些主要字段的变化和区别以及新增字段,CONSER作为美国连续出版物编目的权威指导机构参与了RDA的测试工作。[8]林明以RDA的结构和概念为基础,与《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揭示实体属性方面,两者差异不大,但在揭示实体关系方面,二者有较大差异。

胡小菁比较了RDA与ⅠSBD的内容和媒介类型,指出两者的内容类型在很大程度上源自《RDA/ONⅠX资源类型框架》,而《RDA中的内容与载体术语》中的“宽泛内容”构成了RDA内容类型的骨架,由此对我国未来编目标准中的内容和媒介类型制订提出了四点建议。

2.1.3RDA在编目中的应用研究

吴跃指出了AACR2与RDA应用于图书著录时的区别,这些区别包括基本项、题名项、责任说明项、版本项、出版发行项、形态描述项、缩写词项和附注项。[9]

姜化林简要介绍了RDA Toolkit的构成、登录、注册以及具体使用方法。

2.2 国内RDA研究工作的不足

从以上的文献调研可以看出,国内的学者对RDA进行了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发表了一些成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RDA的研究要求研究人员不但要有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扎实的图书情报基础知识,还要求研究人员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要求研究人员要有丰富的中文和西文编目工作的实践经验,熟悉CNMARC和MARC21的各个字段,而具有这些综合能力的研究人员不多,所以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国内RDA的研究还没有深入,除少数研究成果涉及到了RDA的核心领域,多数研究成果只是停留在RDA的介绍及体系结构、RDA的编制过程、RDA工具包的使用方法等表面问题。另外,由于RDA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且具有系统性,而现行研究成果比较零散且缺乏系统性,离全面揭示RDA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有一些RDA研究成果表达不够清楚,甚至出现错误,这就容易引起误导,加大图书情报界理解和应用RDA的难度。因此,对RDA的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准确把握其实质,深入分析、归纳并提炼出其重要的应用价值是摆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和编目界的重大课题。

3 RDA内容研究的深入

3.1 RDA体系结构的系统阐释

RDA体系结构的系统阐释主要是对RDA的体系结构进行阐释,RDA包括32个章节和11个附录(附录A到附录M),RDA体系结构的阐释要进行的不仅仅是列出RDA的章节目录,而且要根据实用性原则,精选有用的内容,深入浅出地阐明RDA和FRBR、FRAD的关系以及RDA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创建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RDA的理论体系。

3.2 RDA规则的阐释

RDA规则包括著录规则、检索点规则和规范控制规则。相应地,RDA规则的阐释包括对题名和责任者项、版本项、特殊细节项、出版发行项、丛编项、附注项、载体形态项、排检项的著录规则的阐释,包括对个人责任者标目、团体责任者标目和主题标目的检索点规则的阐释,包括对大写、缩略语、姓名、时间、称呼的规范控制规则的阐释。

4 RDA应用研究的深入

4.1 基于RDA的多媒体文献编目的研究

由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音频和视频格式的多媒体文献资源的数量急剧增加,人们对影视剧、戏剧、歌曲、伴奏等多媒体文献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强,多媒体文献的著录和检索越来越受到编目界的重视。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国内众多机构对多媒体文献资源没有质量较高的著录方案,多媒体文献没有得到很好的著录,导致其检索效果不大理想,因此有必要制订我国多媒体文献的编目规则,而将RDA用于多媒体文献编目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以往的编目规则主要以纸质文献为对象,多媒体文献资源的编目位于次要地位,只是在个别字段顺便提及,RDA与以往编目规则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重视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文献的编目,RDA将多媒体信息编目和纸质文献编目列入同等重要的地位。

4.2 基于RDA视角的我国文献编目规则的修订研究

网络环境下信息载体、信息传播方式、信息组织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文献机构而言,因文献类型和编目环境的变化,必然带来编目对象、编目载体、编目模式以及编目条例的变化,数字资源的迅速发展,对传统文献编目规则提出了挑战。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虽然于2005年经过修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信息资源的大量涌现,规则中又有一些地方需要修订,RDA作为最新国际编目标准,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因此,从RDA的视角对我国文献编目规则的修订进行研究是比较合适的。

[1]Deirdre Kiorgaard.Staff paper:resource descriptionand access[EB/OL].[2012-12-19].http://www.nla. gov.au/openpublish/index.php/nlasp/article/viewFile/1420/ 1724.

[2]Daniel Paradis.Differences-between-RDA-and-AACR2s[EB/OL].[2012-12-19].http://www.rda-jsc.org/ docs/6-CREPUQ-Differences-between-RDA-and-AA CR2-Paradis.pdf.

[3]Ser Nin.RDA:the coming cataloguing debacle[EB/OL].[2012-12-19].http://www.slc.bc.ca/rda1007.pdf.

[4]Tou Hert.Ⅰntroducing RDA:aguide to the basics[EB/ OL].[2012-12-19].http://en.wikipedia.org/wiki/Resource_Description_and_Access.

[5]胡小菁.《资源描述与检索》的酝酿编制和实施[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3-8.

[6]徐涌.资源描述与检索(RDA)的发展概况与应用前景[J].现代情报,2007(12):16-21.

[7]刘炜,等.RDA与关联数据[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34-42.

[8]霍艳蓉.RDA与CSR在西文连续出版物著录中的区别[J].图书馆杂志,2011(4):48-49.

[9]吴跃.AACR2与RDA的联系及在图书著录部分的区别[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4):77-83.

动态·资料

北京首个环保智能型图书馆开馆

日前,北京首个环保智能型图书馆——朝阳区图书馆新馆开馆,1.46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85%的读者使用空间及处处融合高科技成果的智能设计等,将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阅读服务。

朝阳区图书馆新馆为不同读者提供专属阅读服务区,其中盲人借阅区可提供盲文阅读、视听、电子阅览等服务。除了提供图书借阅、无线上网等基本服务外,图书馆还引进电子画板、移动阅读终端等阅读体验设备,为读者提供数字时代的多种阅读体验。值得一提的是,该馆建设融入了诸多环保理念,引进了一系列节能设备,减少了能源消耗。另外,朝阳区图书馆新馆还设立了室内、室外两个自助服务区,室外自助服务区可提供24小时借阅服务。

——摘自2014年1月3日《中国文化报》

G254.3

A

1005-8214(2014)04-0037-03

曾伟忠(1969-),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目录学、信息组织;胡建敏(1990-),男,在读硕士研究生。

2013-03-25[责任编辑]徐娜

猜你喜欢

编目体系结构著录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足球机器人并行行为组合控制体系结构分析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作战体系结构稳定性突变分析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问题探讨
基于DODAF的装备体系结构设计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契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