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的实现
——以东莞图书馆实践为例

2014-02-11李晓辉东莞图书馆广东东莞52307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11期
关键词:均等化东莞公共服务

●李晓辉(东莞图书馆,广东东莞523071)

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的实现
——以东莞图书馆实践为例

●李晓辉(东莞图书馆,广东东莞523071)

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服务均等化

以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均等化服务内涵为依据,通过对国内外在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均等化方面的现状对比,分析我国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均等化服务存在的问题。最后,以东莞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实践为例,从资源建设、服务体系和社会成员享受公共服务权力等方面探讨完善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的实现途径。

1 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的提出和内涵

1.1 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的提出

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最早可追溯到1850年英国通过的世界上第一部国家性公共图书馆法——《公共图书馆法》,其强调只要是公民都可以利用图书馆,且图书馆免费为公民提供服务。[1]1994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规定:“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对因故不能享用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例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用户、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2]1999年,国际图联在制定的《图书馆与知识自由宣言》和2002年颁布的《格达斯哥宣言》中对均等化服务也作出一致规定。2013年1月,《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出台,提出:“要加强对特定地域、特定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广覆盖、高效能,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1.2 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的内涵

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指图书馆无差别的普遍性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均等一致的图书阅读、信息等服务,保障区域居民不受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种族宗教、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均等享受公共图书馆各项服务。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均等化包括三个层面含义:一是服务体系的一体化,即优化服务体系以更好地为公民服务;二是资源服务的均等化,即提供多样性的资源为公民所利用;三是社会成员享受公共服务权力上的公平化,即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地提供服务。

2 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的现状

2.1 国外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

2.1.1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

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是在澳大利亚各州中数量最多、图书馆理念和服务质量最先进的图书馆之一,它在业务上指导全州的地区公共图书馆。其公共图书馆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城区公共图书馆(Metropolitan Public Library),另一部分是郊区公共图书馆(Country Public Library)。大部分城区公共图书馆除设立中心馆外,还根据当地人口分布情况设立分馆,保证公共图书馆服务覆盖到新南威尔士州的每一寸土地。新南威尔士公共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且馆藏图书多语种化,能为新南威尔士州图书馆各类型、各语种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图书信息服务,保障他们能平等地享受图书馆的各项服务。

2.1.2 丹麦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

丹麦公共图书馆在均等化服务方面也很成功。丹麦议会于2000年通过了《图书馆法案》,其规定:图书馆必须保持并加强各类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必须为全体公民提供免费的网络服务等。[3]丹麦国家图书馆按照法案就均等化服务做了相应调整。丹麦均等化服务的成功还表现在图书馆网站服务——Bibliotek.Dk上。该网站是目前丹麦使用频率最高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其内容全面,包含了丹麦境内所有类型图书馆的资料,每一位公民都可根据需要在网站上进行借阅、续借图书及其他多媒体资料等。可以说,所有公民原则上都有权利在丹麦境内的任意图书馆免费借阅资料。[3]

2.2 国内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

目前,在我国以一、二线城市为首的大多数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当地规模较大的文化基础设施,起到了社会文化和信息交流中心的积极作用,为广大居民提供了较为优质公平的服务。

2.2.1 苏州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

苏州图书馆是我国较早创办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坚持普遍均等原则,以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市民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为读者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一方面,苏州图书馆坚持均等性、公益性和便利性原则,积极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加强总分馆建设。截至2012年8月底,苏州图书馆共建成41个分馆,[4]所有分馆都秉承苏州图书馆“平等、免费、专业、高效、礼貌”的服务理念,[5]外借书刊实行通借通还,同时向读者提供图书预约、调配等免费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方便读者阅读。另一方面,苏州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品牌,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形成一系列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大、效果好的读者服务品牌活动。除开展流动图书大篷车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外,还积极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让市民能享受均等、一致的读书服务,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学习氛围。

2.2.2 杭州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

杭州图书馆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和方式,在保障群众能公平地享受到图书馆服务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杭州图书馆利用高科技构筑均等化服务平台,市民可随时随地通过“文澜在线”网站、手机数字图书馆、电视数字图书馆等平台享受图书馆的免费服务。同时,秉持“平民图书馆,市民大书房”的理念,杭州图书馆为不同年龄和身份的读者提供全面、人性化的服务,并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需求,在满足城市居民阅读需求的同时,也有效满足农村和偏远地区群众的信息需求,以此全力打造全民共享的图书馆。[6]此外,杭州图书馆还建立了以县(区)馆为分中心,乡镇街道及社区为基层点的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创造性地实施“一证通”工程,有效整合了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加入了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OCLC等合作组织,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共建共享。

就全国而言,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尚不均衡,面临着诸多难题,比如,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区域差异、体制障碍等,这些都阻碍了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服务的实现。

3 东莞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服务的现状及其完善建议

2011年,东莞市委、市政府在文化新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文化名城的新目标,公共文化服务名城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作为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能否为广大市民提供均等化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已成为衡量文化名城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3.1 东莞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服务现状

近年来,东莞市着力构建公益、开放、丰富、便捷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在建设实践中,东莞图书馆以新馆建设为契机,坚持以城市中心图书馆的定位来建设和管理新馆,努力构建起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和体系,推行以总分馆制为依托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发挥中心带动基层的作用,通过实施总分馆制进行图书馆集群管理,实现全市32个镇(街)的空间覆盖,通过无人值守自助图书馆,实现全年365天天天开放、24小时时时开馆,促进市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和基本文化需求的满足。目前,以东莞图书馆为总馆,已建成51个分馆、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实现全市32个镇(街)24小时自助借阅服务全覆盖。在东莞,总馆、镇(街)分馆、村(社区)分馆、学校分馆、企业分馆和图书流动车、24小时自助图书馆、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共同构成日趋完善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以全市图书馆协同机制为保障,强化业务统筹带动和指导培训,总分馆服务项目联动,依托图书流动车、东莞数字图书馆、东莞学习中心、新型公共阅览室等平台,实现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资源共享,形成了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全面创新服务的新形态。可以说,东莞的图书馆服务网络越来越完善,服务能够惠及全体市民。读者可以到任何一家成员分馆、图书流动车以及图书馆ATM借还书,检索全部的书目信息和借阅情况,并共享数字资源,使“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和“网上预约、电话预约、送书上门”等便捷的读书生活在东莞成为可能,让读者无论在市区还是村镇,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能享受到同等质量的服务,实现图书馆整体效益最优化,使东莞地区图书馆服务向普遍、均等、一致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此外,东莞图书馆倾力打造全市性学习品牌,引领城市学习风气,培养市民读书兴趣。除全市整体联动举办了东莞读书节、东莞动漫节等大型活动外,还开展了展览、讲座等常规总分馆联动活动,成效显著。比如,全市综合性群众读书活动东莞读书节从2005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迄今为止已举办了九届,共举办读书活动3838项,参与人数3063万人次,社会反响良好。

3.2 完善东莞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服务的建议

3.2.1 切实保障资源服务的均等化

一方面,实现活动资源的共享。在继承发展东莞读书节、东莞动漫节、市民学堂等品牌活动的基础上,东莞图书馆将以各类图书馆(室)为阵地,借助社会各界力量,进一步开拓活动载体,组织开展更为丰富的读书学习活动,使总分馆间的文化活动实现联动,进基层、进企业,提高活动的互动性、参与性,并借助虚拟、实体等多种载体形式,扩大知识传播范围,不断提升公民文化素质,培养现代市民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和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建设坚实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东莞图书馆坚持传统纸质文献与电子资源并重的原则,构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统筹规划东莞地区的文献资源建设,力争形成结构合理、地域特色鲜明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为实现均等化服务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从而保障广大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3.2.2 大力优化服务体系的一体化程度

(1)依托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无差别、无障碍的图书馆服务。东莞依托不断完善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巩固现有建设成果基础上,扩大总分馆覆盖范围,实行分层管理,以镇(街)图书馆为重点,探索按照服务人口与半径建立和发展图书馆基层网点,建设一批达到东莞市基层图书馆村级评估标准标兵以上的村(社区)图书馆分馆;进一步深化管理机制,统筹文献资源布局,加强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统筹协调,建立有效的文献联合采购编目机制,实现文献资源统一的采购平台、统一的编目平台,加大文献资源采购协作力度,实现公众文化权益的保障和文化需求的满足;提高分馆服务水平与效益,促进文献资源被利用;进一步完善图书流动车布点工作和物流传递工作,以总分馆网络和集群管理平台为基础,加强资源整合,开展联合服务,继续推动基层图书馆业务和服务不断提升。依托东莞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无差别、无障碍的图书馆服务,让他们充分体验统一服务的便利、高效、均等。

(2)发挥东莞图书馆作为城市中心图书馆的示范作用。一是继续实行免费开放,推进免费服务。在新馆建设之初,东莞图书馆就创新办馆理念,在图书馆界率先提出了“休闲、交互、求知”的服务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采取藏、借、阅、查、展一体化管理,实行全开放服务。通过布局模式、环境装饰、配套设施传递现代图书馆的多样功能,吸引市民亲近图书馆、走进图书馆。东莞图书馆在践行免费开放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免费服务,馆内公共设施全部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实行免费办证、验证、存包、借阅,免费提供无线网络、互联网、数据库访问及检索、ⅤOD点播、咨询及专题服务,市民可免费参与聆听讲座、报告会,观看展览、影视展播等各种读者活动。这将极大地满足市民的阅读需求,实现读者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自主性。二是完善现有品牌,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东莞图书馆充分发挥场地、文献、人员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知识传播活动,打造了一批深受市民喜爱的活动品牌。下一个阶段,东莞图书馆还将进一步完善现有品牌,营造书香社会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实力;开展漫画、汽车、旅游、粤剧、礼仪等特色“馆中馆”专题活动,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完善市民学堂、市民空间等活动平台,吸引市民广泛参与;继续办好全市儿童故事大王比赛,探索形式多样的少儿知识竞赛及绘画、手工比赛等活动。同时,东莞图书馆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扩大活动范围,延伸活动深度,充分发挥地区中心图书馆的职能和优势,提升区域图书馆整体的读者活动水平。

3.2.3 有效提高社会成员享受公共服务权力公平化的水平

(1)强化特殊人群的图书馆服务。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是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的重要体现。东莞图书馆还应重点做好未成年人、老年人及残障人士等人群的图书馆服务,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如,丰富盲人阅读区、未成年人电子阅览室、漫画馆、少年儿童图书馆和老年人图书馆、玩具图书馆等区域的读者活动;加强宣传,不仅构建一个多功能、多载体、多元化、全开放、全免费的公共文化共享空间,还要在此基础上丰富内涵,强化针对特殊人群的图书馆服务,使这些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真正发挥作用。同时,引导各镇(街)图书馆设立少儿阅览区,并根据特殊人群读者需求做好书刊采购工作,以保障图书馆能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有效提高特殊群体读者平等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水平。

(2)通过科技创新为图书馆均等化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一是进一步增强图书馆新技术在全市范围内的普及力度。目前,东莞图书馆以镇(街)图书馆为建设主体,已实现全市32个镇(街)24小时自助借阅服务全覆盖,每个镇(街)均有自助图书馆或图书馆ATM。下一步,东莞图书馆将通过加强宣传等途径有效提高图书馆新技术在全市范围内的知晓率,并在有条件的分馆推广超高频RFⅠD智能书架管理模式。二是完善数字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东莞图书馆将继续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积极构建适应发展需求的较大规模和较强处理能力、功能齐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并不断完善升级数字图书馆系统。同时,不断提高自建特色数据库的资源和服务质量,形成东莞特色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外,要不断完善立体化的市民网上学习平台建设。2011年,东莞图书馆创新升级原东莞市民学习网,推出了东莞学习中心网上学习平台,满足了现阶段互联网环境下用户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需求。东莞学习中心是对城市图书馆馆藏图书、数字资源、讲座、各大名校名师教学视频等资源的重新整合并主动推送,实现大众学习自我管理和政府导向相结合的一个公益性网络学习平台,是东莞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和数字时代探索从文献中心向学习中心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下一步,东莞图书馆应不断完善东莞学习中心平台建设,适应用户阅读学习方式的变化;不断拓展学习中心资源和服务的传播途径,打造能够满足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的泛在学习环境,保障广大群众平等获得文献信息资源的权利。

[1]苏靖靖,刘昆雄.中美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5):27-30.

[2]陈克杰.普遍均等原则下的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J].图书馆建设,2009(10):53-55,59.

[3]郭沫含.公共文化发展战略下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4):77-80.

[4]刘鑫.示范区创建中总分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以苏州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0):59-61.

[5]张静.从苏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和发展[J].贵图学刊,2012(1):1-2.

[6]吴庆珍.探索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的实践[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3):75-77.

G258.2

A

1005-8214(2014)11-0067-04

李晓辉(1980-),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东莞图书馆馆员。

2013-12-26[责任编辑]张雅妮

本文系东莞市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应用类研究课题“东莞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3JYZ03)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均等化东莞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东莞振宗机械展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可园琴事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