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击注释考

2014-02-11常婷婷吴丽丽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武艺徒手技击

常婷婷,吴丽丽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中华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集健身修身与防身为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技击作为武术的核心词汇,不仅是武术的灵魂,更是武术的支撑。武术编写组编写的高等学校教材《武术》中指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蔡仲林、周之华编写的2000版高等学校教材《武术》中,将武术的特征概述为“武术具有攻防技击性”“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组成内容的”传统体育项目。

关于对技击的解释有很多种,如《辞海》的解释:“战国时齐国经过技巧训练的步兵”;《中国武术大词典》解释:“有古代武术的别称”“实战的武艺”“战国时经过考选和训练的士兵,亦为一种军事制度”。《中华武术词典》解释为:“旧称搏击敌人的武艺,分徒手和器械两种”。这里关于技击的解释虽多种多样,但没有一个确切的较为一致的说法。

“技击”不可能是一个没有任何根据而凭空产生的词汇,其必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追溯技击的起源和发展,不难发现技击起源军事战争,后又转入民间。沿着这两条线索去考证关于技击的更多注释,有利于我们更加明确对“技击”一词含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推动武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1 技击来源考

1.1 技击活动的起源

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它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原始人类在狩猎过程中逐步掌握捕杀猎物的技巧和熟练的身体技能,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类学会使用原始武器,并制造武器,这样就产生了由简单到复杂的早期武术格斗技术。这就就是人类早期技击的体现形式。

1.2 技击一词的来源

《荀子》中曰:“齐人隆技击”。司马迁称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人“雄奇轰烈、重义轻生,足为暴主夺魄,懦夫增气。”“其技击家本义乎”?至于“齐愍以技击强”,则出之于班固《汉书·刑法志》。现代关于技击的解释来源大都基于上述的文本文献当中。

2 技击注释考

最早出现技击一词的是战国时期的文献——《荀子》。文献里有两处提到技击。“齐人隆技击”;“故齐之技击不可遇魏惠之武卒”。三国时期的军事家孟康对《荀子》所提到的“技击”注释曰:“兵家之技巧。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利攻守之胜也”,这是笔者考证到的最早的对技击的注释,这里,能确定技击的属概念为“技巧”。但孟康对技击的注释只是一种带有军事性质的信息,是一种军事技巧,应该说其具体信息仍是不十分明确的。

2.1 技

唐代杨倞对《荀子》中提到的“技击”注释为:“技,技力也,齐人以勇力击斩敌者,号为技击”;清人王先谦也对其文中的“技击”注释道:“技,材力也,齐人以勇力击斩敌者,号为技击”。“技力”“材力”是两种怎样的力?“力”是指人或事物的总量与技连用,用来表述技的程度。《说文》中讲技,“巧”也,“技”源于“肢”,它主要是指人手的技能,经过训练、学习获得的特有能力称为“技”。“技力”即为这种特有技能的总量,是指这种技能所达到的某种程度。对“材”的理解,《墨子·备水》载述:“选材士有力者三十人共船”。可见,材“指材士。《在古今称谓词典》中对材士的解释是勇武之人。“材”就是指有勇武之能的。王先谦对“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中“度取之”注释道:“度取之,谓取其长短材力中度者”。意思是以材力定标准而录取的一种考试制度,当时招兵考核的就是这种身体活动能力,即所说的“材力”。《中国武术大词典》对“技击”解释为:“战国时经过考选和训练的士兵”,就是以这种标准而录取的,也为一种军事制度。

2.2 击

“击”,敲打的意思。《汉书·司马相如传》有:“少年好读书,学击剑”。这里的“击”是击刺、攻打的意思;《仪礼·少牢礼》载述:“司马刲养,司土击豕”。这里的“击”是斩、杀的意思。《庄子·说剑》中记载:“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可见,“击”是指交战、交手等身体活动能力的应用过程。上述文献所提到的“击”都表示是去直接攻打敌方的意思,并且带有残酷、危险性等意味。可见,技击解释为“实战的武艺”、“刺击之术”也是有根据的。

“击刺”也是“击”的一种解释,《辞海》对“击刺”的解释为:“用戈矛作战”;孔颖达疏:“戈,谓击兵;矛,谓刺兵”。由此推理,“击”可能是一个兵种。《荀子·议兵》载述:“故齐之技击不可遇魏惠之武卒”;《汉书·刑法志》载述:“齐愍以技击强、魏惠以武卒备、秦昭以锐士胜”。关于“技击”“武卒”“锐士”,《辞海》对“卒”的解释为“士兵和步兵”;对“锐士”的解释是“精锐的士兵”。“武卒”“锐士”都是指士兵,那么由此可推断“技击”亦为一种兵士。孔颖达疏:“戈,谓击兵”。技击中的“击”是不是指这种击兵?《辞海》对“戈”的解释为:“我国古代主要兵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辞源》对“戈”的解释为:“我国青铜时代的主要兵器,盛行于殷周,秦以后逐渐消失”。两书中所释“戈”所存在的历史时代和《荀子·议兵》中所提到的“技击”恰好对应。荀子也对当时的兵种进行了分类:“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由此可以推断“技击”就是指有着熟练作战本领,拿着戈作战的士兵。

所谓“技”,是指“技能、本领”;所谓“击”,是指“敲、打、攻打、接触”。“击”是“技击”的实质,即使一个不具有技的人也能击,但这只是一种徒有匹夫之勇的击,这在任何时候都不是“技击”追求的主流,我们崇尚的是富有技巧的“击”,这也是技击的终极追求。技击就是运用肢体的技巧与对方进行攻防的身体运动,运用技巧使对方拒之或运用技巧击打对方。所以说,技击是用于搏斗的一种武术。

《荀子·议兵》谓其制度依据斩首级数字给予奖金。后世称搏击敌人的武艺为技击。“武艺”一词在汉代已有用例,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刘封传》载“(刘封)有武艺,气力过人”。“技击”和“武艺”一直被用于泛指骑射、刺击和徒手搏斗等攻防实战技法,沿用至近代。明代《纪效新书》中说:“武艺高,决杀了贼,贼如何又会杀你!你武艺不如他,也决杀了你。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的呆子”,这段话是技击最好的注脚,技击就是一种阴险毒辣而无所限制的生死拼杀谋略。其强调的是“击”的技术性,之所以要学武艺,就是要学技击中的技术性。由此推断,“技击”就是在生死拼杀中,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技能来攻打或碰触对方,以击杀或制胜为目的的搏斗。说明技击就是一种实战的武艺。

《夜行宗谱》载述:“所谓技击,乃武艺行实战搏杀之能,所谓技击术,系专事修炼实战搏杀之手法、腿法、步法、身法、功法、心法等技艺及综合运用之法术”。“技击”就是一种实战的搏杀能力,是一种身体对抗的实践行为,而“武艺”就是身法、腿法、心法等自身身体综合能力的技艺。《夜行宗谱》这段注释更明确了技击就是一种实战的武艺。清代恽敬《罗台山外传》中写道:“台山少好技击,兼治兵家言”。这将技击和军事联系在了一起,亦为一种用兵技巧。该注释明确了技击就是一种军事制度。清代枪炮被广泛用于战争,战场上用兵技巧逐渐消退,技击从军事战争必需品变为附属品,技击从军事武艺中分离出来,并在更为广阔的民间开花结果。《拳经》谈到:“吾国技击之术,发端于战国,昌盛于唐宋,盛极于明清”。南北朝时期,技击包括器械和徒手,徒手即是拳。这时期理解的技击是高尚的技击,其意志有二:强身、保身,这与当时提倡的体育观念不谋而合。而且据考证,当时的徒手技击与今之柔软体操略同;器械技击即今之器械体操。既然南北朝时技击与体操的关系已紧密结合,说明技击在当时已开始沿着体育的方向发展,技术也已由军事战争上的残酷性向体育卫生、健康性发展,但民国时期,技击仍是一种徒手相搏的实践对抗行为。

现代技击是受西方拳术的影响而形成的,广泛被用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如柔道、散打等,并且它越来越倾向于纯娱乐化和商业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传统武术不尽相同的新特征。但它的本质还没有变,特征仍是身体对抗和徒手相搏,只是剔除了危险性残酷性,体现出健康娱乐性的体育之道。所以传统技击中一些高深精妙的技击法再也难见于现代竞技场上,现代技击已完全从属于体育,练与赛的界限非常分明,注重的是竞技者在赛场上的竞技状态。

3 小结

分析现代关于对“技击”一词的解释,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根据技击的古代注释得来的,虽然其表示的涵义不尽相同,但是它的本质属性却是一致的:即都是身体上的对抗,是相搏实践行为的一种技巧。分析技击的发展,技击从危险残酷的血腥战场上过渡到民间武艺的身体相搏再到现代竞技场上健康文明的搏斗行为,这样一个从杀戮到文明的过程,也是技击的注释逐渐明确的一个过程。对比古今关于技击的注释和解释,可得出古代的注释比较宏观和宽泛,而现在的解释则比较具体。也就是说由于概念发生了变化,所指的对象不同了,含义也就变了。但全面地看待技击,其中有一个实质的东西没有改变,这就是其本身是对抗基础上的实践技巧。综合上述,本人认为技击就是在熟练掌握身体和心理各方面技能的前提下,与对手进行徒手和器械的搏斗、以取胜为目的的一种对抗性身体活动。

[1] 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3] 中国武术大词典编辑委员会.中国武术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 蔡龙云.中华武术词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5] 温力.原始人类的技击需要促使了武术的产生[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3):5~8.

[6] 中央技击学会.国术大全[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7] 姚建军,刘宇峰.技击概念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6(2):55~57.

[8] 刘宇峰,方金娴.略论技击的构成要素[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127~129.

[9] 四库全书电子版[M/CD].仪礼.少年馈食礼.第十六.

[10]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11] 四库全书电子版[M/CD].汉书.卷二十三.

[12] 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8.

[13] 彭鹏,毛爱华.现代武术技击之思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7~130.

[14] 吴继魁.技击的概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3):20~23.

[15] 史俊.传统武术与现代技击的差异[J].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2006(3):36~37.

猜你喜欢

武艺徒手技击
金色的手表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徒手攀岩
李兰娟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武艺 沈月是很自然不矫揉造作的女生
徒手抓飞弹 一点不奇怪
徒手“撕开”原子弹
男人的较量
徒手深蹲,练练你的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