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教版中学语文课文作者性别分析

2014-02-09吴凤娟

文教资料 2014年5期
关键词:苏教版高中语文初中语文

吴凤娟

(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苏教版中学语文课文作者性别分析

吴凤娟

(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本文以苏教版初中和高中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对十一册书的课文作者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学语文课文的男性作者远远多于女性作者。女性作者所占比例较小的原因是复杂而深刻的。本文试图探讨导致这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苏教版语文教科书 中学语文课文 作者性别

语文教材的编者按照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选择和编排课文,以期实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因此,选择哪些主题设置单元、选择哪些作家的哪些作品进入教材等问题都是教材的编排者要考虑的问题。而与此同时,课文作者的性别差异却被忽视。

笔者关注的是中学语文课文作者的性别问题,这是语文教材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语文教材中隐含的性别观对学生性别及情感方面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笔者通过对课文中男、女作者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反映他们在教科书中的地位差异,并对此进行比较分析。

一、苏教版中学语文课文作者性别统计

(一)初中语文课文作者性别统计。

由表1的统计可以看出,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一共选编了156篇课文,共有文章175篇。男性作者156人,其文章占总文章数的89%;女性作者14人,其文章占总文章数的8%;作者不详或者在教材中没有明确标注作者的文章5篇,占总文章数的3%。很明显,男性作者的作品在教材中占据绝对优势。

表1 关于初中语文课文作者性别的统计情况

入选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女性作者的作品一共是14篇,分别是冰心的《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于漪的《往事依依》,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秦文君的《伟人细胞》,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吉祖英的《凡尔赛宫》,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茹志鹃的《百合花》,毕淑敏的《一厘米》,铁凝的《生命与和平相爱》,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萧红的《呼兰河传》(节选),黄蓓佳的《灵魂的柔软和坚硬》,斯妤的《简洁精纯的〈雪〉》见表2。

表2 关于初中语文课文女性作者相关情况的统计

(二)高中语文课文作者性别统计。

由表3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一共选编了114篇课文,共有文章115篇。男性作者105人,其文章占总文章数的91%;女性作者8人,其文章占总文章数的7%;作者不详或者在教材中没有明确标注作者的文章2篇,占总文章数的2%。很明显,男性作者的作品在教材中占据绝对优势。

表3 关于高中语文课文作者性别的统计情况

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女性作者的作品一共是8篇,分别是张洁的《我的四季》、毕淑敏的《我的五样》、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节选)、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阿赫玛托娃的《祖国土》、杨绛的《老王》、乔艳琳的《平凡的张鲁》,见表4。

表4 关于高中语文课文女性作者相关情况的统计

二、苏教版中学语文课文作者性别分析

(一)初中语文课文作者性别分析。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男性作者的文章占文章总数的89%,而女性作者的文章却只占8%。在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14位女作者中,有12位作家,2位教师,其中只有海伦·凯勒是外国人。所选的14篇女性作者文章中体裁形式多样,有小说5篇,散文4篇,评论文2篇,说明文1篇,诗歌1篇,自传1篇。

初中语文教材中一共安排了40篇中国古代的文章,占文章总数的23%。而这些课文的作者都是男性或者原文作者无从考证,但是其出处是由男性编撰的典籍。这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有关,我们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要求古人,但是在选编课文的时候也不能只是消极被动地适应社会和文化的现状,而应该尽力避免它给我们带来的偏见和刻板的观念、做法。其次,教材中的近现代以白话写成的作品,它们的作者大多是男性。

(二)高中语文课文作者性别分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男性作者的文章占总文章数的91%,而女性作者的文章却只占7%。在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8位女作者中,有张洁、毕淑敏、舒婷、杨绛、乔艳林五位中国作者,还有海伦·凯勒、安妮·弗兰克、阿赫玛托娃三位外国作者,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从职业看,有5位作家,1位犹太少女,1位诗人,1位制片人。

所选的8篇女性作者文章中,散文3篇,诗歌2篇,自传2篇,访谈1篇。高中教材中一共安排了29篇中国古代的文章,占文章总数的25%。选择更多的外国女作家的作品进入教材是平衡课文作者性别比例的有效途径之一。另外,课文中没有一位古代女性的作品,因此精选古代女性的作品进入教材也是提高课文中女性作者比例的一种途径。

若以作者的年代来看,以1900年为界,这8位女性作者中有6位均属现当代,这反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女性的教育和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及港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女作者,反映女性生活经验及形象的文章举不胜举,但在本套教材中女性作者与男性作者相比,就显得相对太少了。

事实证明,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现行的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中女性作者所占比例均较小。其原因是复杂而深刻的,这里面有女性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和性别观念的影响,有教科书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有人们习以为常的忽视及对女性单一刻板、程式化的定位方式等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由于作者绝大部分是男性,难免男性作者会以男性的性别视角审视女性、描写女性。后现代女权主义认为,作为历史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参与者,只有女性自己才能真正作为自身特殊经验的言说主体,要努力改换男性话语中对女性经验歪曲的内容。话语即权力,只有女性同样具有话语权,才能改变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然而教材中女性的声音却很微弱,这违背教育公平、男女平等的原则。教材内容中所体现的性别文化,又会通过教材的使用者传递给学生。可见,课文作者的性别平衡应该得到编写者的高度重视。

三、建议

贯彻性别平等的教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教材中存在的作者性别比例不协调的现状,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材编写倡导性别平等。

在编制语文教材的时候,编者要考虑和遵循的原则有很多,性别平等应该成为教材编写和审查的一个重要原则。性别平等并不能机械地理解为,男性作者和女性作者的数量绝对相等,各占50%,而是说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始终要考虑性别的因素,经各方面努力做到性别平等,消除对女性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但是目前教材中男性作者在各种文体方面都远远多于女性,因此重要的不是制定一个确切的标准衡量究竟有没有达到,而是要树立逐步提高教材中女性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的观念,努力达到合理的标准。此外,在教材审查环节,除了从语文学科目标、价值观等方面对教材进行审查以外,还应该从性别平等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审查。

(二)古今中外相结合,体裁多样化。

提高教材中的女性地位可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首先,从课文作者的角度来讲,可以多选择一些中国古代女性的作品、外国著名女作家的作品和我国现当代有代表性的女作家的作品。其次,在既可以选择男性作者的作品又可以选择女性作者作品的时候,尽量选择女性作者的,比如现实性很强的通讯和新闻报道等,使文章的体裁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另外,在给课文配插图的时候,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女性作者的作品,这样可以使插图中的女性数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教师对课文进行多元化解读。

自古至今,男作家比女作家多是事实,我们无法改变,但教师在解读课文的时候可以从多方面加以分析。女性作家虽然少,但是从她们身上焕发出来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比如充满战斗精神的萧红,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等等。针对教材中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它们的理解和把握应该是多元化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性别平等观的教育,并且在日常学校生活中,也有很多机会让女生和男生平等竞争、和谐相处。在学校的较为平等和社会的不公平、现实的优胜和未来的后劲不足的对比中,中学女生很多时候是处于矛盾和担心中的。因此,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性别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既能解决女生目前面临的困惑和矛盾,又能为她们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1]武晓伟.教科书中人物性别差异的课程社会学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1(B):70-74.

[2]刘秋竹.初中语文教材的性别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覃琴.人教社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性别倾向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4]宋韬.社会学视野下的教科书性别倾向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30-33.

[5]陈雨亭.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3,3:40-46.

[6]张璐.中学语文性别差异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苏教版高中语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