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迪威,陪都城里的美国将军

2014-02-09杨罕亭重庆史迪威博物馆

重庆与世界 2014年5期
关键词:史迪威宋美龄蒋介石

□ 文/杨罕亭 图/重庆史迪威博物馆

编者按:抗日战争期间,有“中国通”美誉的约瑟夫·沃伦·史迪威将军,放弃美军驻欧洲部队总司令职位,来到中国,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他开拓了世界屋脊的驼峰航线,建设史迪威公路,为中国抗战提供援华军事物资,协调同盟军关系,做出历史贡献。

在渝期间,史迪威将军指挥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取得了对日作战的同古防御战胜利和仁安羌大捷。这位富有传奇色彩、会说一口流利中国话的美国将军在重庆多年,他身上究竟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呢?从本期起,《重庆与世界》杂志与重庆史迪威博物馆联合推出:史迪威将军在重庆抗战期间的故事,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重庆像一座迷宫,街道与房屋平行

1883年3月19日,约瑟夫·沃伦·史迪威于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拉特卡市,1904年毕业于美国陆军西点军校。在史迪威40多年的军职中,在中国任职13年,5次来华访问。史迪威第一次到中国是在1911年11月,那时他28岁,后陆续担任美国驻天津第15步兵团营长、代理参谋长、美国驻北平使馆武官等职,参与了建设滇缅公路,后来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他最后一次来华任职的地方是重庆。

1942年3月3日,奉美国总统罗斯福之命,身兼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同盟国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美国援华租借法案总监督、美国政府驻华军事代表、同盟国战争委员会美国代表的史迪威,抵达重庆,飞机降落在了长江边上的混凝土跑道上。史迪威下飞机后,爬上365级石阶的住宅。这所住宅是宋子文洋房,在之前是蒋介石的私人政治顾问美国人欧文·拉铁摩尔的住所。这栋住宅在嘉陵江的岩岬上,一楼紧贴街面,另外三楼可以俯视江水,有一个屋顶平台,上面种花,有一个游泳池,还可见江面的壮丽景色。

3月5日,史迪威拜会了他在重庆的老朋友,包括《时代》杂志记者杰克·贝尔登和国民党军政部长兼总参谋长何应钦。何应钦是蒋介石在日本东京讲武堂的同学,和蒋介石一起在黄埔军校任职,北伐时担任蒋介石的参谋长。

随后,史迪威拜会蒋介石,两人讨论了日本进攻缅甸的战场形势。为此,史迪威写下了在缅甸的战略计划和中国远征军的行动计划。三天后,踌躇满志的史迪威收到了让他指挥部队的计划,但没有实权。3月9日晚,蒋介石和宋美龄在黄山官邸举行宴会招待史迪威,在招待会上,蒋介石与宋美龄频频祝酒,史迪威用中国话作答,并再次转达了罗斯福的口信。

在重庆,史迪威迎来了他59岁的生日,他觉得不是“一切无望”,在宣布他任职的第一个记者招待会上,他信赖“我的部队”即中国军队,“我们生命中最快乐的日子将是中国、美国军队一起进入东京的那一天”。在史迪威过59岁生日那天,他还收到了马歇尔将军发来的贺电,电文说:“你在中国对于总统和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安心因素。”

史迪威没有尚方宝剑,行动受阻

4月5日,史迪威在蒋介石和宋美龄的陪同下到了缅甸,英国人以模范的礼仪,用缅甸步兵队的吹奏风笛来欢迎他们。蒋介石当着史迪威的面,但没有附上史迪威有权能升降官“衔”的证书,告诉中国的指挥官,必须无条件地听命史迪威,并且拥有晋升、惩处中国远征军任何军官的权利。

之后,史迪威和蒋介石与宋美龄照了相。为了慎重,蒋介石对史迪威权利的认可,要发文盖印,这枚盖印用篆字刻着蒋介石头衔的大图章。这个文件如果生效,必须有这个官印,没有图章,史迪威的命令只能算建议。

一个星期后,史迪威收到了图章,与蒋介石的许诺不同,这枚官印盖的是“同盟军总参谋长”,而不是以前拟定的“赴缅远征军总司令”,并且没有附上史迪威有权能升、降官的证书,盖印上的参谋长意味着史迪威只是“顾问”身份而不是司令官。在此期间,中国军队为保住缅甸战场,在各方面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与日本军队展开激烈的战斗。

5月份,缅甸战场失守,中国最后一条陆上国际通道被切断。此时的史迪威制定了打回缅甸的计划,希望把中国部队转移到印度,在美国指导下受训,装备起来,作为反攻的特遣部队。他要证明中国军队只要领导有方,能打胜仗,能挽救自己。史迪威把“重新占领缅甸”作为计划,主张从印度打出去,蒋介石原则上同意了派军队到印度训练的计划。

此时,史迪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计划上,他说:“如果我们能把10万中国军队弄到印度去,我们也算有收获了”。他立即电告马歇尔将军,要求给予支持和提供物资。他不知道,在他身边的人,根本不想再回缅甸了,他却坐在破旧的电风扇下,告诉合众社记者贝里根,他要重新打通滇缅公路。

临危不惧的史迪威性格,创造奇迹

有一次,史迪威在缅甸战场,由于战事突变,史迪威让大部分下属坐飞机离开缅甸,而他和几个人玩纸牌游戏时,日本飞机突然来袭,牌友们四处散去。当他们回来后发现史迪威仍坐在桌子边,一个人玩着纸牌游戏。有一天,在傍晚的瑞冒地区,飞来了一架美国运输机,他却要坐火车、卡车和吉普车到密支那去,驾驶者是凯莱布·海恩斯和罗伯特·斯科特上校,这是才成立的中国空运队。美国运输机是没有武装的DC-3型,他们收到阿诺德将军的电报,要他们把史迪威及其参谋人员撤出来。

当他们进入房屋时(史迪威的指挥总部设在此),看到史迪威戴了旧帽子,伏案笔摇。斯科特上校对史迪威说:“先生,阿诺德将军派我们来搭救你脱离险境。”这时,抬头的史迪威面容憔悴,他拒绝了斯科特上校的特殊优待。此时,瞠目结舌的斯科特上校说,他们在距瑞冒20英里的地方,看到日本军队向这里走来。

史迪威不为所动。自从中国远征军的战事失败以来,他一心一意要同中国军队一起撤出。他作为指挥官的责任就是如此,在他看来,不容许逃避职责。他欢迎运输飞机来撤走他的部下,他要到密支那,坐火车、卡车、吉普车等,他要联系中国军队。

史迪威安排总部和部分下属,让他们坐飞机离开缅甸,他带着115人的队伍离开了公路,在附近的村落里雇佣挑夫,把重要文件挑起、背着,向印度方向的丛林莽原走去,开始了艰难行程。史迪威走在前面,他定下了行军速度,每小时休息5分钟。从第一天起,缅甸恶劣的行军环境使一些人染上了疟疾和痢疾,他们身体虚弱,史迪威把休息时间延长为10分钟。

为了节约粮食,史迪威下令发减半口粮,并指定专人管理,他每次吃饭,都是最后一个。在经过17天的艰苦跋涉后,一行人终于到达了印度的英帕尔,史迪威凭着周密的计划和严格的纪律,把他的队伍带出缅甸,在缅甸撤退时,没有一个人死亡。

后来,史迪威及其一行人从英帕尔的山区,换乘卡车、火车和飞机,最终到达新德里,到达新德里后,他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物。在他从机场到帝国旅馆的路上,尾

emory随着一大群记者,他举行记者会。他在记者会上强调,日本军队的空中优势,给盟军造成巨大损失。他说“我要说我们挨了一次狠揍,我们逃出了缅甸,这是奇耻大辱。我认为应该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打回去,收复缅甸!”。

从缅甸回渝的史迪威,顶压力制计划

史迪威带着对缅甸溃败的深刻思考,拖着带病的身子返渝,当他十分艰难地踏上蒋介石黄山官邸的石阶时,那些沉重条石垒成的石梯,在史迪威眼里就像蒋介石的政权一样冰凉和顽固。他抬头望去,蒋介石和宋美龄已经迎来,并亲切地搀住他的胳膊,蒋介石连声说:“让你受苦了,你叫我们真是担心透了。”

蒋介石和宋美龄挽着史迪威走进客厅,宋美龄挨着史迪威坐到沙发上,并为史迪威点上了雪茄。史迪威拿出了在新德里起草的文件交给蒋介石,在文件里面,包括了中国远征军的弱点和改组军队的计划,史迪威建议根据功绩来筛选军官,提升有能力的,坚决清洗无能的高级指挥人员,并提出选择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当前线总司令。

蒋介石并没有当面回复史迪威,在10天后的再次见面中,宋美龄告诉史迪威,蒋介石要考虑“某些影响”。之后,史迪威又写了一份新的草案交给蒋介石,蒋介石也不予答复。与此同时,蒋介石让宋子文转告美国,提出召回史迪威。

1942年7月20日,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和中国事务助理克劳里·柯里,作为总统特使派往重庆,柯里分别与蒋介石和史迪威见面。史迪威对柯里说:“像你这样做特使,是很轻松的,不费任何力气去讨好蒋介石和总统,而把事实的真相隐藏起来,这样会酿成大错的。”柯里微微一笑:“你明明知道人人都不愿意听那些不愿意听的事情,你却偏偏去讲,这是人家无法接受的。我看你不适宜在中国继续干下去了,我会向总统要求把你调到一个能发挥你这种好斗的脾气的地方去。”“这个时候谁也调不走我,让我吃了这样一个败仗,不声不响就走了,那是绝对办不到的。”史迪威写给他妻子的信中写到,“从我的观点看来,这是一场很难打的仗,我感到我完全像是一个敷衍塞责的人。如果我也是个圆滑的人,或许还能有所进展”。一名圆滑的人也许确能在重庆处得和谐,但是和谐并不是史迪威所从事的使命目的。

猜你喜欢

史迪威宋美龄蒋介石
韩练成:蒋介石身边最隐蔽的传奇将军
宋美龄戒烟
关于史迪威及其史迪威公路
宋美龄的“美丽吃货经”
吸烟的礼节
蒋介石搓麻将也是玩政治
制造出来的“史迪威神话”
从蒋介石对孔祥熙谋和活动的态度看蒋介石的抗战思想
史迪威:陪都城里的美国将军(九)
爱上宋美龄,没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