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该铭记“博帕尔事件”

2014-02-06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中国农资 2014年47期
关键词:剧毒毒气甲酯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传媒时评

应该铭记“博帕尔事件”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发生在印度的人间惨剧,曾经被纳粹用来杀害犹太人的毒气,改头换面后以农药的身份、以事故的方式一次直接杀死2.5万人,间接致死55万人。时间是1984年12 月3日凌晨,地点是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在惨剧发生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铭记哪些教训呢?

我们应该铭记:土地、水体、大气是我们生存发展的资源,也是子孙不可剥夺的遗产。我们对自己的环境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使用它、养护它、传承它。这三点缺一不可,否则就可能残害自己、贻害后人。

博帕尔农药厂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于1969年在印度博帕尔市建起来的,用于生产西维因、滴灭威等农药。其原料是一种叫做异氰酸甲酯(MIC)的剧毒液体,沸点为39.6℃,极易挥发,只要有极少量短时间停留在空气中,就会使人眼睛疼痛,浓度稍大,就会使人窒息。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正是用这种毒气杀害大批集中营的犹太人。在博帕尔农药厂,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剧毒化合物被冷却贮存在一个地下不锈钢储藏罐里,达45吨之多。12月2日晚,博帕尔农药厂异氰酸甲酯储槽压力上升,零时56分,它以气态溢出,并迅速扩散。潘多拉的魔盒就此打开。30吨毒气化作浓雾迅速四处弥漫,很快笼罩了25平方公里的地区,数百人在睡梦中就被夺去性命,几天之内有25000多人丧命;后来,还有55万人间接致死,20多万人永久失明或终生残疾。30年过去了,现在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远高于印度其他城市。

我们应该铭记:科学是把双刃剑,对待科学就一定要有科学的人才、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手段、科学的方式。

灾难是从前一天下午的工人失误开始的。在例行日常保养的过程中,该公司杀虫剂工厂维修工人操作失误,导致水突然流入到装有MIC气体的储藏罐内,MIC产生强烈化学反应,导致罐壁无法抵受压力,剧毒物质泄漏至博帕尔市的上空。这背后是管理制度的缺陷。因为MIC是一种化学过渡态物质,长时间储藏它意味着很大的危险。而事实是,当时该公司在杀虫剂销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于是尽力削减安全开支。险情发生时,安全系统失灵了。

我们应该铭记: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一定要把国民的健康福祉置于第一位置,否则只会本末倒置、事与愿违。

博帕尔事件是发达国家将高污染及高危害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一个典型恶果。在美国本土,这类工厂都设有先进的电脑报警装置,并大都远离人口稠密区,而博帕尔农药厂只有一般性的安全措施,周围还有成千上万的居民。20世纪后半叶,公害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关注,很多企业利用发展中国家重视技术和设备,而忽视安全和环保的失误,展开所谓的“工业的重新布局”——把发达国家几乎不允许设立的污染企业、危险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博帕尔事件正是在这种布局下发生的。在这方面,作为“世界工厂”的我们,难道不应该高度警惕?

猜你喜欢

剧毒毒气甲酯
剧毒蛙
——箭毒蛙
惊魂毒气战
海洋中的剧毒“杀手”
毒气、侦探和笔记
走开!毒气君
剧毒蛙——箭毒蛙
氯乙酸不再隶属剧毒品
毒气
迷迭香酸甲酯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纯化花生四烯酸甲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