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多伦县:灌溉技术让旱地农业迈向现代化

2014-02-06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4年6期
关键词:半干旱规模化内蒙古

《中国农资》记者 徐 骞

对于北方而言,2013年的冬季是一个罕见的旱冬。几个月以来,没有一场像样的降雪,山是秃的、地是干的,对于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农业而言,这样的天气可以称得上是一场灾难。

内蒙古多伦县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边缘,是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地区的典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85.5毫米,无霜期仅100天左右,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土豆,农业种植条件一般,抗灾害能力较差。如果在几年前面对这样的天气,当地农民肯定要忧心于春季的耕种,但在今年,这样的担忧已经变得多余。

从两年前开始,多伦县的耕地中开始出现现代化的喷灌设施,至今已经形成了规模化覆盖,对主要的粮食产区形成了保护。在种植业欠发达地区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农业开发已经形成一种潮流,来自河北、东北、北京等地的农企把目光投向内蒙古,在内蒙古东南部掀起了一场“圈地运动”。而这样做的结果是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种植几乎在一夜间占领阵地,并把触角从大田伸向温室大棚,由粮食生产向蔬菜种植过渡。现代灌溉技术的引入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种植打开了局面。

唐山市雨神灌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军认为,目前国内灌溉技术的推广仍旧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灌溉技术尤其是滴灌技术的应用主要分布于经济作物的种植上,停留在蔬菜大棚的樊篱中。而在真正需要规模化应用的大田粮食种植上建树不多,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技术推广也十分缓慢。从农业发展前景上而言,随着开展节水农业逐渐得到重视,农产品尤其是一些粮食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有所提高,灌溉技术的下一个发展高峰可能很快到来。

如果说现代农业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助力,那么国家政策则为西北地区农业的下一步发展指出了方向。《2014年种植业工作要点》要求种植业全面开展增产模式攻关,并在西北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打造一批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区,带动相似生态区域均衡增产。对于多伦县这样农业基础薄弱的地区而言,无论最终成为高产高效的示范区还是接受技术模式推广的后学晚辈,都将成为事实上的受益者,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几乎可以板上钉钉。而在这样的政策支撑之下,类似地区的耕地面积有望增加,耕地质量、管理质量有望提高,国家的粮食安全势必更加稳固。

猜你喜欢

半干旱规模化内蒙古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自由》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晋北地区半干旱风沙区典型林分适宜性评价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一种半干旱地区苹果园贮水棒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浅谈半干旱地区丘陵混交林造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