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护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路径
——以俞玉萍的百合班为例

2014-02-06程先国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4年6期
关键词:百合孩子

程先国

(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重庆 405400)

一株细嫩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离不了人类的呵护;一个懵懂稚子长大成人,离不了教育的养护。俞玉萍创造的“中国百合班”,是“一个把班歌唱到中央电视台的班级,一个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的班级,一个让学生感受到幸福与完整的班级,一个令无数家庭向往的班级。”解剖俞玉萍在班主任工作中养护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路径,对提高立德树人的有效性大有裨益。

一、经典养护

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著作。教师巧用慧眼,从经典中选择适合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特点的篇章,以此滋养学生心田,助其健康快乐成长,既能收获立德树人的良好功效,又具有一举多得的养护功能。

1.用经典播种理想信念。俞玉萍在学生刚进入初中的第一天,在与班主任老师见面的第一课上,为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朗诵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朗诵完时,此前“喧腾热闹的教室静得听得见针尖落地的声音”。孩子们的屏息凝神与闪光的眸子已经证明,他们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俞玉萍巧妙地利用经典在特定时刻、特定场景里在孩子们心田种下了“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的信念,立下了“我们会一起坚守开花的诺言,让自己的生命在这里怒放”的行动誓言。

2.用经典播种价值追求。“在俞玉萍看来,一个懂得追求人生最大价值的人,必然是在朴素中高贵、因单纯而伟岸的精英。”为了教会孩子们“懂得追求人生最大价值”,她巧妙地安排了《与“哈佛人”对话》的阅读与对话活动。“当俞玉萍读完这个故事时,全班肃然,静悄悄的教室只能听到秒针的声音。”在学生感动的基础上,俞玉萍趁势追击,叫孩子们选择句子或段落背诵。在背诵品味的基础上,俞玉萍继续向前推进,升华总结:“当一个人立志要当一座图书馆,立志为人类留下丰厚的财富的时候,当一个人全身心沉浸在自己想要探索、想要研究的课题中时,他早已超越了自己的衣食住行,超越了普通人时时关注的生存条件,他生活在‘无我’的大世界里,因为这个世界,他兴味盎然,因为关注的只有大世界,他显得更高贵、更脱俗。一个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通过这递进的三步,俞玉萍如愿以偿地将“让自己成为一座图书馆,从而赢得超越功利、超越生存的大幸福”的价值追求播种到了孩子们的心田。

3.用经典播种经典阅读。书籍为人类插上改变命运的翅膀,阅读是获取智慧的最有效的途径。“俞玉萍多么希望百合班的孩子能够爱上好书,多么期待阅读成为孩子成长最坚实的砥柱。”为了“希望”与“期待”,她是这样做的:第一,她向孩子们推荐四个层面的人文类经典。一层是《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里面的伟人传记;二层是“想缩短自己与伟人距离的话,可以看看李开复的《世界因你而不同》,或《俞敏洪传记》,或郎朗的成长经历”;三层是“还想再近一点的话,你可以尝试着读读短小的激励性的文字,如刘墉的《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等等”。第二,她用屏幕投影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谈读书的有关文字,启迪孩子们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科学类经典,让“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我们需要阅读大量的科学类书籍。与物理、生物、化学、数学有关的。”此时,俞玉萍趁势助推一把,补充道:“与我们相关的学习方法、用脑方法、心理方面的书也是科学类的书。”第三,定期举办“我和好书有个约会”的导读课。“当孩子们把他们一个月或一个学期所读的课外书以幻灯片形式向全班推荐的时候”,“一个登台的孩子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人人都在寻找好书,人人都想把好书与大家分享;人人都在追求更简明的介绍,人人都在追求精彩的重点介绍。当一个个孩子把一本本厚书读薄的时候,你怎么会担心他的筛选水平、概括能力、说明能力呢?当一个孩子到处寻找励志类书籍、科学类书籍阅读的时候,你怎么会担心他会消极或误入网途?怎会担心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肤浅,成绩下滑呢?当孩子们自己学会读书的时候,你又怎么会担心他的未来?”

二、活动养护

活动是孩子们进行实践的有效载体,也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有效载体,俞玉萍深知其味,深得其髓。

1.游戏:学合作。百合班有一个游戏,将全班分成四组,每十人一组,排成长队,一个挨一个,后一名学生的左手必须搭在前一名学生的左肩上,右手则提着自己的右脚。比赛速度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人放弃了同伴的肩膀或自己的右脚就算失败。通过这个游戏,他们体会到:领头的必须考虑到整个团队的速度与力量,不能随心所欲地只顾自己朝前奔,必须保证整个团队不脱节;而团队中的同学,则不管多累都要紧紧跟上前面,不放弃;只有领头的不抛弃任何一个成员,跟上的不放弃任何一次跟上的机会,这个游戏才能成功。于是,他们给这个游戏命名为“不抛弃不放弃”;于是,集体荣誉与团队合作等概念对百合班的孩子们来说不仅入脑入心,更是自觉入行。

2.下雨:学关爱。下雨天是常见的,在下雨天上学也是常见的,在下雨天因没有雨伞冒雨上学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但百合班的孩子们却想出了不让同学淋雨的办法:“尽量提醒大家带伞;实在忘记带伞,就由带伞的同学把伞一路撑开,从落雨的校门口开始,依序排到教学楼的廊檐。这样一来,没有带伞的同学就可以从‘伞桥’下通过了。”于是,“每一个下雨天,从东洲中学校门前的校车停靠点开始,一直到廊檐结束,一把一把的雨伞依次撑开,色彩缤纷,它成了开在雨中最美的花朵,成了一座雨天最美的渡桥。”这景象,表面上看是孩子们用小手撑起的一把把雨伞,实质上是孩子们心田里成长的一份份对他人的关爱。

3.跳绳:学专注。在学校,跳绳,很常见;自摇自跳,很常见;两人摇,单人依次跳,常见;两人摇,多人同时跳,较常见;两人摇,十数人同时跳,较少见;两人摇,数十人同时跳,罕见。这“罕见”的景象在百合班却成了“很常见”。开始时,当俞玉萍要求百合班的38个孩子在一根绳上跳时,孩子们觉得是不可能的。但在俞玉萍坚持下,孩子们由漫不经心地跳——开始注意地跳——认真探索地跳——神情专注地跳——随心所欲地跳——花样翻新地跳。这一跳绳过程,孩子们收获到的何止是跳绳成功那么简单!“无论是一人独跳,还是与人共跳;无论是同性别的一起跳,还是异性在一起跳;无论是快的速度,还是慢的速度;无论是站着原地起跳,还是瞅准机会冲进绳阵去跳——不管周围的环境如何变化,成功的孩子都已在跳绳的时候学到了宝贵的一课:跳绳的时候,只想着‘绳’与‘跳’已足够了。”“跳绳的时候,只想着‘绳’与‘跳’就已经足够了”,这是何等的专注,又是何等的富有哲理!

4.展示:学创新。一般而言,学校都会举办很多活动,都会为孩子们提供相当多的展示平台。如何充分利用活动与平台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看看百合班孩子们的表现定会有诸多启迪。在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他们敢于旁若无人地表演“漫步云端”式的太极步;在学校诗歌朗诵比赛中,他们杂糅国旗护卫队进场的表演形式;在学校歌唱比赛中,他们别出心裁地在《梦想的翅膀》中展开自己的翅膀,青春洋溢地载歌载舞;大课间里,他们将周杰伦的《稻香》编成舞蹈,在大操场上旁若无人地唱着、跳着……还有许许多多在一般人眼中看来稍显“另类”的表现,笔者读出的却是俞玉萍对教育真谛的实践:“敢于不‘从众’,敢于‘第一个’去做正确的事,敢于‘独立’去完成一项任务。为的是能够让每一个孩子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勇于创新,学习创新,学会创新。

三、榜样养护

喊破嘴皮子不如做出个样子、树个榜样在那里,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1.师表示范。国际著名教育专家陈砚博士曾经这样说过:“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子,需要你自己先做出表率,不要低估孩子的模仿能力。”俞玉萍深知个中三昧,并将其做到极致。在孩子们刚升入初一时,她发现在餐厅用餐的孩子很多只吃饭不会主动端汤喝,她开始是宣讲喝汤的好处,但没多大效果,于是她就在孩子们用餐前15分钟提早来到餐厅,来回跑20次,把40碗汤全部端端正正地摆放到每一个孩子的桌上,那些原本不爱喝汤的孩子也开始喝下一些了。俞玉萍没有就此打住,借此机会启发并让孩子们坚持“先打到饭的人帮同桌把汤端好”,不但让孩子们养成了喝汤的习惯以及为他人服务的习惯,还在孩子们心田里播下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高尚情操的种子。俞玉萍师表作用发挥的故事与细节不胜枚举,诸如她为孩子们写的《关于责任的公开信》《关于自律的随想》《关于全心全意的姿势》等书信,就具有一举多得的榜样功效。

2.同学示范。身边的榜样看得见摸得着,选树班级榜样,孩子们能够感到既可望又可及,更具有影响力与激励力。俞玉萍深知其道,并勤于运用、善于运用。她借定期举办“我和好书有个约会”导读课的机会,巧妙开展让“孩子当教授”的活动,让孩子为孩子作讲座,如第一堂让姜雨阳讲关于“预习、课堂、复习”等关于学习方法的讲座,姜雨阳将那本书看了两遍,并制作了幻灯片,讲座时还结合自己与同学的学习实例,“一堂由孩子导读、由孩子完善、由孩子得益的讲座,效果出奇地好”。再如,每学期期末,百合班都有一次隆重的庆典,都要分类设奖。如初二第一学期结束时设奖为“努力奖”“思考奖”“最佳学力奖”“成长奖”等,由家长嘉宾朗诵颁奖词,每类奖就是一类榜样,激励着孩子们不断追求,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3.学友示范。俗语曰:要知山下路,还问去来人。作为班主任,让此前的特长生现身说法,以证明某种做法或某种说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毫无疑问会事实胜于雄辩的。俞玉萍在这点上用得高明而巧妙。如她叫第一届百合班毕业生已经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英国牛津大学同时录取的陆英杰做《梦想——是个好东西》的主题演讲,以激励正在就读者;用第二届百合班毕业生许圣钦在新加坡德明政府读书时给学弟学妹们的信来勉励正在就读者。

四、养根行动

“驱除杂草最好的办法是在孩子们的心田种满鲜花,赶跑‘坏毛病’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把一个又一个‘好习惯’亲自交到孩子们手中,根治于教育与教学的点滴细节。”这在俞玉萍那里,有纠偏性的“赶跑”,更多的是建构性的“亲自交到孩子们手中”。

1.根治于行动细节。一是举手。课堂上举手发言是最常见不过的,但俞玉萍用心血写成的《举手的故事》却让人感动,更让我等汗颜。她发现全班40名学生经常举手的只有三四个,便挖掘举手人的幸福感激励更多的人举手,巧借全国公开课的契机调动到35人主动举手,用《让我们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致百合样孩子的第五封信》巩固举手的成果,面对还有5个同学不举手的现状又精心写了《举手现人生——致百合样孩子的第六封信》,面对剩下2名不举手的孩子,她用愤怒的语言斥其猛醒并写下《感动,在百合班——致百合样孩子的第七封信》予以总结升华。笔者借此机会慎重建议,希望教育同仁读一读这个故事。二是拔草。百合班的孩子第一次参加为校园的草坪除草时欢天喜地,但俞玉萍借此问孩子们拔除的杂草叫什么名字来引起孩子们的深思;第二次拔草时孩子们感到时间的紧迫,看待拔草劳动更像是应付差事,俞玉萍不依不饶,硬要孩子们每人务必要挖出来一把带全部莠草根的“有头有脑”的草,让孩子们多次返工,“最多的一个返工了五次”。俞玉萍是要通过拔草让孩子们牢牢记住:“在任何情况之下,人都不能敷衍自己的任务,即使有一万条理由;在任何时间与空间下,每个人能够做好的,其实也只是手边的那一件事情而已。做着这个,想着那个,其结果只能是——一无所成。”

2.根治于语言细节。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流的媒介。俞玉萍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与践行语言的准确、规范而富有哲理意味。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诸如开学见面之前,她精心构思与撰写,赋予每个孩子姓名以理想式的激励式的正能量解读;诸如全班同乘校车的日子,在车厢里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提议大家把最新的祝福语送给司机叔叔”;诸如前文所述的“师表示范”中的三封信与“举手故事”中的三封信等。

3.根治于道具细节。这里的道具指辅助教与学活动的实物媒介,包括音像制品等,俞玉萍慧心巧运,将其育人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诸如“三张名片”,第一张名片是胸卡大小的“玲珑的初见”,正面红、蓝、白三色,主体突出百合班主题,背面是她根据孩子们各自名字的内涵所写的寄语;第二张名片A4纸大小,主要功能是让每个孩子亮出你自己;第三张名片是让孩子们自己为自己设计名片,设计你的未来!再比如“书签”,在岁末时她精心制作了40张书签,正面是“盛放的百合”的班徽与“我就是一株百合”的主题词,背面是她精心设计并写下的“你是什么样的百合”或“你会是什么样(选择名人)的人”的寄语,让孩子们自主选择一枚,这既是一种成长的期待,也是一种正能量的目标激励,书签这种小巧轻灵的文具,经她妙手点拨,竟然成了育人的重头好戏。

爱与智慧的细节举不完,道不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创造,源于自律的心灵;创造,源于奋进的理想;创造,源于原初的潜能!▲

[1]赵国忠.中国教室的奇迹[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百合孩子
金百合生物
风吹百合香
百合与慈菇
清心消暑话百合
百合依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