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第二批)》(续二)

2014-02-06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4年4期
关键词:沼渣废弃物技术推广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第二批)》(续二)

编者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第二批)》。该《目录》共7大类37项技术。本刊将分期连载《目录》的全部内容,以方便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续二)

五、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3项)

编号 技术名称 主要内容及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应用情况及推广前景19 20 21 22陶瓷废渣生产轻质陶瓷板材新技术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废玻璃生产泡沫玻璃绝热隔音材料综合利用技术林区生物质炭电联产设备及关键技术该技术以陶瓷抛光砖废渣作为主要原料,掺入铝废渣,通过配方设计、球磨、喷雾干燥后压制成型;坯体干燥后采用中温烧成;烧成的产品通过冷加工磨边、抛光、防护、贴膜、包装等形成具有节能环保、阻燃、耐酸碱、耐老化性能的轻质陶瓷板材。主要指标:抛光加工产生的废料利用率达85%~100%。原陶瓷生产过程加工所产生的废料利用率达到100%,其中烧成95%~100%。比重:0.95~1.35 g/mL,吸水率<3%,导热系数低于0.35 w/mL,烧成周期不超过75~95 min;抗折强度不低于轻体材料相关国家标准。总投资2 800万元,投资回收年限4.6年。该技术可将混杂有少量生活垃圾的建筑废弃物经分选等预处理后,将废砖、废旧混凝土加工成不同粒径的再生骨料;通过再生材料基体与增强体界面强化技术,保证再生骨料强度;再生骨料分别用于制备道路结构层材料、聚合物基材料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对从建筑废弃物中分离出的各种杂质进行分选、归类,形成二次资源。核心技术为建筑废弃物制备的再生骨料修筑道路结构层技术和建筑废弃物制备复合材料技术。主要指标:年利用200万t建筑废弃物生产线,耗电719万kW·h,柴油51.63万L,水约22万t。总投资4 000万元,年利润420万元,投资回收年限8年。该技术将废品碎玻璃和辅料发泡剂原料等一起磨细并混合成均匀的配合料粉,将其装入耐热钢模盒内;放进窑炉加热,使配合料熔融并发泡膨胀充满模盒;迅速冷却,使熔融的泡沫体外壳固化后,从模盒中取出,集中到退火炉中缓慢冷却(消除应力),制成泡沫玻璃毛坯;最后采用机械切割等方法,把坯材加工成各种规格形状的成品。主要指标:年利用废玻璃6 000 t生产线,耗电240万kW·h,天然气100万m3,水8 000 m3;产品检验指标达到《泡沫玻璃绝热制品》(JC/T647-2005)指标要求。总投资920万元,年利润450万元,投资回收年限2年。该技术可将林区三剩物通过热解气化,实现固、液、气分离。气体经过炭本体催化,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及焦油类物质迅速裂解成低分子物质,从而获得清洁高效的可燃性气体,带动燃气发电机组发电;液体经过酚吸收处理后,用于活性炭的生产;固体经过冷却后制成活性炭。主要指标:林业三剩物利用量:10万t/a;年耗水量:7 200 t;年耗机油量:10 t。自发电:电压1万V,频率50 Hz。产出活性炭:检测指标为铁含量、灰分、碘值、亚甲基蓝(mL/0.1 g)。总投资12 102万元,投资回收期7年。2010年应用于生产,已向3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推广。年利用废陶瓷渣9.26万t。该技术在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的前提下,使有色金属行业的铝污泥、陶瓷废渣得到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解决了建筑陶瓷原料来源匮乏的问题,开发出具有符合多种建筑材料显著优点的新型轻质墙材。再生产品水平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填补国内外空白,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2010年应用于生产,已向2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推广。年利用建筑废弃物200万t。该技术对于推进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该技术的研发在“建筑废弃物资化处理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有关技术已逐步成熟,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2010年应用于生产,已向1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推广。年利用废玻璃6 000 t。该技术在特种泡沫玻璃的基础上,通过工艺研究和原料配方研究,提高泡沫玻璃物理性能;解决异性泡沫玻璃生产问题,能够使生产的新型泡沫玻璃绝热隔音材料质量能达到国际先进标准。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2011年应用于生产,目前已向1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推广。“自燃内热气化炭化除焦一体机”技术可连续进出料,清洁环保,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在除焦发电的同时还能产出大量的炭,可以制成工业和日用活性炭产品,形成林业三剩物—供电—活性炭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该项目技术申请专利3项(2项已授权)。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第二批)

六、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15项)

编号 技术名称 主要内容及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应用情况及推广前景23 24 25 26 27移动式沼渣清除设备及资源化加工技术新型微生物可溶性秸秆腐熟剂研发技术高效转化利用畜禽粪和秸秆生产食用菌和有机肥技术农林废弃物热化学转化生态炭技术及其自动化成套设备超级杂交水稻专用肥及土壤生态调理剂组合应用技术该技术将收集的粪污沼渣通过移动沼渣清除设备加药絮凝反应,在螺旋挤压力的作用下实现沼渣与液体分离。清液就近排放,沼渣去水后加工制成有机肥。主要指标:有效活菌数≥0.2亿/g,有机质质量分数(以烘干基计)≥25%,水分(颗粒剂型)质量分数≤30%,粪大肠菌群数≤100/g,蛔虫卵死亡率≥95%,有效期≥6个月。达到《有机肥料》(NY 525-2012)标准要求。沼液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GB18596-2001)要求。总磷≤8mg/L,氨氮≤80 mg/L,化学需氧量≤400mg/L,悬浮物≤200mg/L。总投资600万元;经济效益96万元/年;投资回收期5年。该技术通过施用新型微生物可溶性秸秆腐熟剂,使秸秆等培养含有大量的高温、高湿型微生物菌群,产生活性很强的各种酶,具有很强的发酵能力,能迅速催化降解秸秆粗纤维,使之在短时间内转化成有机肥。主要指标:2011年耗电量27.3万kW·h,耗水量66 t;2012年耗电量33.15万kW·h,耗水量150 t。应用秸秆腐熟剂可节约一般农作物施肥量的10%,节省4.8元/667m2。总投资2200万元,投资回收期2年。该技术可将秸秆和畜禽粪混合,经过发酵、分解、腐熟制成对双孢蘑菇菌丝独具选择性的优质培养料,以培养优质双孢蘑菇。蘑菇采收后的培养料富含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养分,可进一步加工成优质的有机肥料。主要指标:每生产1 t鲜品双孢蘑菇,耗电约600 kW·h,标煤约0.4 t,柴油约20 L,水约3 t(不含循环水)。总投资8 200万元,经济效益2 000万元/年,投资回收期4年。该技术利用热化学转化技术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初级炭基燃料;然后再利用炭基燃料改性技术,将初级炭升级为高品质的生态烧烤炭。该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可燃性气体可用来燃气发电,焦油作为化工原料和木醋液开发为生态农药。主要指标:农林废弃物年处理量8万t;生态烧烤炭年产量2万t;生产线年耗电量100万kW·h;耗水0.2万t;无污染物排放。生态烧烤炭产品相关检验指标:含炭量:67%~73%;含硫量:0.0%;发热量:18.4~20.1 kJ/kg;发白时间:8.5 min。总投资5 850万元,投资回收期3.36年。该技术对规模化养殖场有机废弃物进行高温堆肥发酵,以生产有机肥产品;或在此基础上按特定配方生产土壤生态调理剂产品及各种作物专用肥产品,配合无机废料特定配方生产各种作物专用肥及符合企业标准(Q/YNJ02.001-2012)的土壤生态调理剂组合。主要指标:年处理畜禽粪便10万t,年耗电量400万kW·h,水量5 000 t;年利用量6万t,产品符合NY525-2012,GB18877-2009标准。总投资2 000万元,经济效益520万元/年,投资回收期3年。2011年应用于生产,目前已在15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推广。年利用粪污沼渣5 000 t。该移动式沼渣清除设备及资源化加工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农业废弃物处理的先进技术,既保障人身安全,又产生经济效益,有机肥指标优于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2010年应用于生产,年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240万t。该项技术具有便于施用及快速腐熟效果,可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生态效益显著,在同行业中技术处于领先水平。已在全国18个省份进行了试验和推广工作,技术适用性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2012年应用于生产,已向1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推广。年利用秸秆6万t,畜禽粪10万t。高效转化利用畜禽粪、秸秆生产食用菌和有机肥技术,为“三废”零排放环保型产业。该项技术拥有发明专利,在国内外均处于先进水平,推广前景较好。2012年应用于生产,已向1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推广。年利用农林废弃物8万t。该技术使成炭周期大幅缩短,生态烧烤炭的质量大幅提高(优于美国相应的高档烧烤炭标准),成炭形成了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方式。生产工艺高效清洁,实现了低能耗和零污染排放,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2010年应用于生产,目前已在1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推广。年利用畜禽粪便10万t。本研究成果配置出的无机养分符合GB18877-2009标准,方便施用的超级杂交水稻专用肥,目前为国内外首创。规模化养殖场有机废弃物肥料化产生的产品适合于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等多种大田作物,平均增产10%以上,增收30元以上。该技术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沼渣废弃物技术推广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湿垃圾沼渣对草本植物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干式厌氧消化沼渣管理的研究进展综述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运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