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探析※

2014-02-05冯秋瑜彤卢汝梅李美康莫清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壮医医药医学生

冯秋瑜 李 彤卢汝梅 李美康 莫清莲

(1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院,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南宁 530001)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国家大力发展民族医药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全国各少数民族省份纷纷建立民族医药教育,截止到2007年的统计结果,全国共有14所教育机构开展了藏、蒙、维、傣、朝、壮、苗等民族医药专业教育。广西中医药大学从2002年开始招收中医学 (壮医方向)专业本科生,成为我国唯一建立壮医学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至今,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高等教育历经了10年的发展,壮医学事业也迎来了10年快速发展时期。2007年12月, “国中医药发 [2007]48号”文 《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 “到2015年,民族医药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这些客观情况迫切要求对壮医药高等教育进行更深入的调整和改革。

1 广西壮医药高等教育的现状概括

广西中医药大学从2002年招收中医学 (壮医方向)专业本科生开始,目前已有壮医本科毕业生接近400名。2006年,12本壮医学本科教材正式出版,这是壮族继藏、蒙等民族医药后,第6个出版自己专业教材的民族,同年9月,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陆兵专门从主席基金拨出专项经费200万元支持壮医药的发展。2008年,壮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开考,迄今为止,已有数百名考生正式通过考试,获得壮医执业医师资格。2009年,壮医药教学团队被评为广西区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壮医药学科被确定为广西高校重点学科。2011年4月中医学 (壮医方向)专业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壮医学专业,这标志着壮医学正式成为独立专业,从而获得独立招生的资格。2013年,壮医药学科被确定为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2 壮医药高等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壮医学高等教育从无到有地建立、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随之暴露了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过于粗糙 壮医学专业特色不明显 壮医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学习中医、西医知识,又要学习壮医药知识,如何做到既要保证学生掌握坚实的中医、西医知识,又保证学生有杰出的壮医药基础理论和特色鲜明的壮医药诊疗技术,这是壮医药教育发展最大的瓶颈问题,也是当前民族医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1 壮医学专业教材的壮医药理论特色不明显 壮医药基础理论是近二十年才开始发掘和系统整理的,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而且理论框架过于简单,所以其发展水平与中医药基础理论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壮医药基础理论教育上,最突出的问题是教材问题。譬如同样一门基础理论课,壮医学专业学生要先学习 《中医学基础理论》,接着学习 《壮医学基础理论》,而《壮医学基础理论》教材还是沿用2003年配套的教材,教材突出壮医学特点不显著,有些知识点在中医理论已经提及,而在壮医理论中又有所交叉。同样问题也存在于 《中医诊断学》和 《壮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和 《壮医内科学》等主干课程中。

2.1 .2 壮医学专业壮医诊疗技术特色不突出 壮族民间流传着许多操作简单,疗效明显的特色诊疗技术,这些技术有些仅仅以家传或师承的形式散在民间,有些甚至至今仍然没有被整理发掘,但是却在当地民间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目前缺乏专业人才系统的深度发掘。而且由于壮族古代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所以有些壮医诊疗技术因为各种原因还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2.2 专属临床医院和实训基地缺乏 后期临床实习特色不显著 广西中医药大学本身并没有壮医学专业学生自己专属的临床实践医院,这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09年正式设立了壮医诊疗部,但是提供给本科生的实习机会有限。由于没有自己的临床教学医院和实训基地,壮医学专业的学生分散到我区各地的中医医院实习。地市医院提供的实习内容和实习要求大部分上是按中医专业培养方案来制定的,这与壮医后期教学严重脱节;同时壮医实习带教的临床医生人数严重不足,绝大多数病种的实习病历示例由中医或西医教师带教完成,所能提供的壮医特色诊疗实习内容较少。广西壮医医院作为壮医药研究基地的专业医院,能为我校壮医学专业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实习机会,但是由于其门诊量有限,特色优势诊疗科室和临床带教医生数量仍不能满足壮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教学要求,不能适应壮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2.3 新兴学科发展时间有限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2006年壮医药学院建立,只配有4位专职教师。这几年随着国家和学校的方针政策的鼓励和扶持,壮医药专职教师发展为数十人,师资队伍水平不高现象已有所改善。但是目前我校乃至我区从事壮医药教学和临床研究的专业人员数量仍然有限,而且绝大多数来自中医、中药专业,有壮医药专业教育背景和科研背景的教师数量稀少。学术造诣高深的壮医药专家出现断层,数量更为屈指可数,严重制约了壮医药高级专家对青年教师的帮传带作用。由于受到教育背景和壮医药自身发展水平不高的影响,青年教师对壮医药基础理论和发展动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全面,以上因素使壮医药这个新兴学科的师资队伍整体发展水平相对偏低。

2.4 培养观念因循守旧 使教育手段未能充分发掘 对比中医而言,壮医理论体系相对简单和散在民间两大现象比中医更突出。因此,壮医学专业的学生只在学校中通过院校教育学习壮医药是远远不够的。壮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明确要求是培养 “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广大基层医药工作者。在壮医药高等教育中,由于受到培养观念以及壮医药师资水平的限制,培养壮医学专业学生还是以传统的院校教育为主导,并未探索优势教育手段的实施模式,壮医学专业学生没有真正到民间去搜集和学习当地民间医师的有效经验,所以师承教育以及后期见习教育未能真正发挥其优势。

以上四大因素,都是制约壮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和困难,需要教学管理者和民族医药工作者在当前的情形下深入思考和不断实践,针对性地探索和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摸索出更适合民族医药专业发展的壮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3 对壮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具体建议

3.1 创新壮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民族医药教育特色品牌战略 正确把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壮医药高等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创新壮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思维模式,打造民族医药教育特色品牌是壮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为基石,特色是品牌,在具体落实专业培养计划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壮医药学科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其中, “厚基础”即为加强对壮医学生的各学科理论教育; “宽口径”即为加强我院学生的中医知识、西医知识、壮医知识三个口径;“重实践”即为对我院壮医学生强调除了要掌握中医、

西医的技能外,更要掌握壮医的特色技能,尤其是壮医的外治法技能。因此我校的壮医学专业学生要向多学科人才发展,既掌握中西医两套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更掌握壮医有效的诊疗技法,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打好特色牌,以增强我院壮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3.2 改革壮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完善壮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壮医药教育而言,首先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具有壮医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壮医学专业特色,这是实施壮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而改革人才培养计划的重点在于完善壮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结合我校最新的 《壮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归纳分析如下:

3.2 .1 整合资源 全面优化精品主干课程 在临床基础理论教育方面建立了优化而精干的主要课程。主要临床课程为: 《西医诊断学》、 《中西医内科学》、 《中西医外科学》、 《针灸学》等七门主要课程。这样能使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本科质量要求,有较好的现代医学知识,有全科医师的素质[1]。同时,确定 《壮医内儿科学》、 《壮医外伤科学》、 《壮医妇科学》、 《壮医经筋学》、 《壮医药线点灸》、 《壮医针刺学》、 《壮医外治学》等课程均为壮医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对这些主干课程的精确整合,能克服单门学科、单门课程、或单个教学环节改革的局限性,提高壮医药教育的整体效果,全面提高壮医学生的特色专业素质。

3.2 .2 突出特色 开设专业对口的限制性选修课程 在限制性选修课上,开设了突出专业特色的 《壮族传统文化概论》、 《壮语基础》等课程。同时,为壮医学生大力创造了解壮族文化和壮医药发展的机会,主要通过带领壮医学生参加每年一度的靖西端午 “药市”,

花山崖壁画研究,鼓励学生走访壮族民间名医,通过文化教育巩固壮医学生的专业思想,增强学生学习壮医学的信心和决心。

3.2 .3 强化技能 注重培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实践技能课程中,加重 《壮医经筋学》、 《壮医药线点灸》、 《壮医针刺学》、 《壮医外治学》等特色技法实践的必修专业课程课时数以帮助壮医学生加强学习民间特色技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开设 《壮药的鉴别方法》、 《壮药资源学》等实践性较强的限制性选修课,可让学生有选择地选修特色课程,并在考试合格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3.2 .4 厚积薄发 重新修订和完善壮医学系列教材 优质的教材是优质教学的保证,是教育良好持续发展的前提。经过这几年的壮医临床积淀,以及随着壮医师资队伍的壮大,教材修订具备了临床实践来源和人力资源。壮医学系列教材列入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编写计划,目前,此套教材正在编写中。壮医学系列教材的重新修订和完善,是发展壮医药事业的客观要求,更是发展壮医药高等教育事业的要求。

3.3 调整壮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手段 强调教育手段不拘形式优势互补 调整壮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手段不是要废除原有的已经建立的教育手段,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主要通过院校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优势互补来实现培养目标。院校教育中,要真正地落实课程改革, 做到课程教育的 “精”、 “简”、 “优”。 在讲授壮医药的知识点过程中,讲深讲透,讲究精品意识,此为 “精”;原来在学习中医知识中涉及的东西,在壮医学本科生教育中避免出现低水平的重复,此为“简”;中医、西医没有而壮医独有的内容,要讲究品牌意识,此为 “优”。在继续教育方面,大力发展师承教育对于民族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作为教学管理者要尽量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向民间医生多学习经验,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加深这种专业情感教育。在后期见习教育中,尤其要加强壮医专业特色的培训,不能让学生感到学而无用。这要求教学管理者应该积极探索民族医药教育改革的有效模式,在实践中加强院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结合,充分利用不同教育手段的优势互补作用,教育学生因势利导,学有所长,不断提升高层次壮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

3.4 加大配套政策的扶持 以作为壮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力支撑 改革创新壮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要落实促进壮医事业发展配套政策的具体制定和实施,主要针对性的有两点:

3.4 .1 加强壮医师带徒的培训模式 师带徒是继承和挖掘民间确有一技之长的老壮医的宝贵经验的最有效的途径。应选拔热爱壮医事业的优秀学生,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传承,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能整理民间壮医的临证经验,使他们的经验得到有效的传承并能发扬光大。

3.4 .2 发扬一技之长 体现专科专病特色 壮族民间对某些疑难杂病治疗确有独到之处,有些甚至可以解决现代医学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应成立壮医专病优势病诊室,使之能继承、发掘、保护壮族的民间医学,保护和发挥民间壮医壮药的独特资源优势。而这些壮医专病诊室,就是壮医学人才培训的实训基地,能为壮医人才培养提供理想的学习场所。

总而言之,在国家大力发展民族医药政策的鼓励下,各级教育和卫生事业管理者在不断地探索卫生教育事业改革的有效模式。卫生部在 《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 “以用为本,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卫生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对壮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要落到实处,不搞形式上的改革,要实事求是地加强专业特色培养,努力打造品牌意识,做好整体规划,整合资源,瞄准突破口,全面调整教学改革的各项措施,并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培养出一批批既具备中西医药素质,又具有民族医药特色的高级壮医药专业人才。

[1]黄贵华,邓远美,罗伟生.民族地区中医药教育临床教学改革实践[J].广西高教研究,2002,(4):87-88.

[2]邓远美.壮医临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7,20(3):53-54.

猜你喜欢

壮医医药医学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