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调查与探讨

2014-02-05都立澜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中医药学术

叶 青,都立澜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调查与探讨

叶 青,都立澜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以通用英语为主的基础阶段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需求,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剖析中医药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对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的需求,探讨构建多模块、多层次、具有中医药专业特色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需求分析;中医药英语

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心已从改革基础阶段的教学模式,转移到加强后续阶段的英语课程建设;英语教学的目标已从夯实学生语言基本功,转变为培养学生从事跨文化交际和学术交流的英语应用能力;课程类型也从语言技能课程逐步过渡到专业知识型课程。

一、中医药高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现状

在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动下,中医药高等院校加快了专业英语课程建设,开设了医学英语词汇、中医药英语、医学英文文献检索与阅读、中医术语翻译等具有专业特色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1]。然而,这些后续课程与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脱节严重,缺少对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英语水平的科学调研。合理有序的后续课程设置的缺失,限制了后续课程的发展和改革。

二、中医药高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需求分析

本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以该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的英语学习状况、学习目标和后续课程需求,以期能对中医药高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改革有所助益。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研究以问卷为调查工具,以该校2011级118名四、五年制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涉及中医、针推、管理和法学(医学)等多个专业,问卷发放时学生已全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发放调查问卷共118份,回收有效问卷110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3%。调查问卷由21道单项选择题,9道多项选择题,和1道开放性问题组成,主要涵盖三方面内容:(1)学生对现阶段英语教学的评价;(2)学生对后续英语课程类型的需求;(3)学生对中医药英语和学术英语的课程要求。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需求强烈,势在必行。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教材使用、考核方式,学生的满意程度分别达到了61.8%、63.6%和60.2%。然而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课程安排的满意程度较低,仅有38.5%的学生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在问卷结束后的访谈中,不少学生希望能开设相应的后续课程,以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为自己的科研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2.语言技能提高课程是后续学术和专业课程教学的前提。根据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等必修和选修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2]。问卷调查的结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上述四类课程的具体需求,语言技能提高类课程(高级英语听说课程86.1%,高级英语读写课程82.4%),专业英语类课程(中医药英语课程79.9%),英语语言应用类课程(学术英语课程73.1%),英语语言文化类课程(语言文化课程68.5%,医学人文或中医药文化英语课程62%)。

语言技能提高类课程的需求排在第一位,说明学生对于自己的语言技能仍然缺乏自信。调查中,80.9%的学生需要提高口语能力,64.5%的学生希望提高听力能力,57.3%的学生还希望能够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四级考试后,76.4%的学生认为后续课程应该强调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

对提高语言技能仍有需求的本科学生,在学习英语专业课程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问卷数据显示55.5%的学生认为自己从目前的大学英语学习直接进入专业英语课程难度大,只有11.8%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较为轻松地完成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的主要困难集中于词汇量的不足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欠缺。89.1%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专业词汇量,61.8%的学生担心自己在课堂上无法用英语陈述或交流自己的学术观点。这就为大学英语基础课程与后续课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衔接点。

3.学术和中医药英语课程是后续课程体系中的重点。面对科研和求职的现实需求,学生对专业英语类课程和英语语言应用类课程的重视度也在增加,61.8%的学生希望后续课程能够结合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学生渴望在学术英语课程中掌握学术文献的阅读和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69.1%),并通过中医药英语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医术语翻译的技巧(54.5%)。

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学术英语和中医药英语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教材的使用上,学生更加看重教材内容的新颖性(50.5%)和趣味性(45.9%)。在教学方法上,学生也希望这些课程在加强专业词汇教学的同时,能改变枯燥的词汇教学模式,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互动中轻松学习。在课时设置上,57.3%的学生建议学术英语课程应该达到每周四课时,而47.3%的学生建议中医药英语课程为每周两课时,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消化课堂知识。最后,在考核方式,学生希望能采用书面调查报告、论文写作、口头称述相结合的灵活评分标准。

4.语言文化类课程是后续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模块。为了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中医药高等院校在医学人才培养上应当重视中医药文化的教育[3]。调查问卷也体现了学生对语言文化课程的需求,46.4%的学生赞成后续课程多讲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深入探讨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并用英语介绍和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

三、完善中医药高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

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中医药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通过加强后续阶段课程建设。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要遵循系统性和个性化并重、人文性和工具性并存、强制性和灵活性并用的原则,形成多模块、多层次、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首先,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专业特色,设置语言技能、语言文化、语言应用和专业英语四类课程模块。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和其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对学生英语基础的具体要求,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开设不同的后续课程,既呈现出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也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层次和梯度。

在第一阶段即二年级期间,设置高级英语听说和读写必修课程,进行分类型上课,将听说和读写分别单独授课,替代原来大杂烩式的综合课程,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念(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的指导下,采用医学和中医药科普和人文读物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积累专业相关英语词汇和表达,为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英语和学术英语学习打下基础,有效地衔接了基础阶段和后续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

在第二阶段即大学三年级期间,分别开设医学英语词汇、医学英语文献阅读、中医药英语术语、中医药翻译等专业英语必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在中医诊疗和科研中英语交流能力。医学英语作为介绍和描述西医基本理论、诊治和研究的语言课程,已成为一门高度专业化的学科,而中医药英语目前还只是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医药术语标准化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争议,因此在具体课程设置上,先开设医学英语课程,再开设中医药英语课程[4]。

在第三阶段即大学四年级和研究生期间分别开设一般学术英语课程和中医药专业学术英语必修课程,重点提高学生使用英语从事学术研究和交流的能力,传授英语学术科研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用英语撰写出符合学术规范的科研论文,并顺利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定就必须兼顾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加强英语语言课程模块建设的同时,开设多元化的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程。文化理解的层次越高,需要的语言水平也就越高[5],因此在文化类课程的设置上,建议先开设英语语言文化课程,让学生系统地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和社交礼仪,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再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课程,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最后开设中医药文化英语和医学人文课程,因为该类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

四、结 语

中医药高校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顺应了时代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趋势,满足了学生的科研和职业需求,实现了从“语言”到“应用”再到“专业知识”学习的飞跃。然而建设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绝非开设几门课程这么简单,还需要学校和教师通力合作从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最终建成具有中医药专业特色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

[1]江 莉.浅谈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及趋势[J].科技信息,2009(8):46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陈兆华.关于加强医学生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8):79-80.

[4]王世杰,武永胜.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重构思考[J].中医教育,2012(5):29-32.

[5]王宗英,郭高攀,艾国平.大学英语后续教学课程设置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3-115.

G423.02

A

1002-1701(2014)07-0039-02

2013-04

叶 青,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学术英语教学与研究。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医学教育研究课题(No.2012-YY-24);2013年度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No.XJY-ZH-1312),“以中医药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探索公共英语与中医药双语教学的有效衔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0.3969/j.issn.1002-1701.2014.07.020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中医药学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