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实验研究工作对医学生研究能力影响情况的调研及分析

2014-02-05俞赤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生大学生

俞赤卉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北京100191)

大学生创新实验研究工作对医学生研究能力影响情况的调研及分析

俞赤卉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北京100191)

通过对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学生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自主设计、完成科研的过程中,学生的科研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进一步激发了创新能力,但对科研的艰苦性还认识不够,科研精神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医学生;创新;研究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通过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科研型大学的责任。高等医学教育如何在本科阶段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已受到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1]。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对医学生科研价值普遍存在认识不足,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一定程度上造成医学本科毕业生的科研水平普遍不高,科研意识不强[2]。

2010年医学部启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旨在“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研究能力”。本文对参与2010年医学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学生负责人和指导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了解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研究工作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0年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32个项目学生负责人。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研究中人际沟通、时间精力花费、收获等。通过e-mail发放学生和教师问卷各32份,其中学生问卷回收22份,回收率为68.75%;教师问卷回收20份,回收率为62.5%。

2.访谈法:有目的地选取项目负责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个别访谈,了解整个项目研究情况。

3.数据整理和分析:调查资料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本着“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原则,2010年共有91位学生32个项目通过评审后立项,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研究工作,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研究工作有利于医学生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

大部分项目负责人认为研究工作使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申报项目时,19位学生主动找教师请求指导;项目研究中,18位项目负责人认为组成员间合作非常好,团队合作能力增强;碰到困难,学生们会找导师帮忙,或小组内讨论解决,或向其他同学、教师寻求帮助。通过研究,学生认为“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同组的每一个同学”,“学会了同学间的相互配合,掌握了一定组织协调能力”,认识到“有很多能力比科研更重要,完成任何一件大事,都少不了各方面的帮助”;并学习了“不同人群的文化差异,增强了与患者沟通方面的能力”;项目负责人与小组成员和导师,共同体验着“探讨实验方向的兴奋”,感受“遇到问题时,大家齐心协力通过各种方式克服之的勇气,以及打通路线时的喜悦”。

但也有两个项目组成员合作不好,其中一个组有4名学生参与申报,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意见不合,指导教师出国无人协调等原因,3名学生逐渐退出,最终该项目延期半年结题。部分教师认为“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不主动和教师联系,体现出不负责的态度。”

而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能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有利于项目组成员的合作。对于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大学生,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正如学生所言,“团队是核心,课题是主线,导师是关键。”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科研学术水平,更要有优秀的沟通能力。

“沟通技能”是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7大领域之一,也是《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要求注重培养的医学生的能力之一,为人师表的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掌握其他科研能力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与人沟通,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研究工作增强了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19位项目负责人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增强了,13位学生认为科研思维得到了锻炼。指导教师也认为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的选题以及学生的自主性”,学生们则“能够有机会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验型项目的学生学习到了基本的实验室操作和基本的研究思维,调查型项目学生在问卷的设计、调查过程中提高了思维的严密性;学生说“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很有趣,也很考验细心程度及考虑问题的全面性”,“知道了一个课题从构想、设计到完成是需要很多付出和努力的,科研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一步出错了,就有可能前功尽弃,所以要讲究严谨,同时不乏创新”。

访谈时,有学生说:“我最大的收获在于每次和小组成员一起‘头脑激荡’(Brainstorm)的过程,每次有问题或者需要对当前的工作进行总结时,我们总会聚到一起,每个人都经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意见,然后最终把大家的意见总结到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严谨,思路也变得更加清晰,同时又从这个课题中享受到了真正的乐趣。”另有学生认为:“作为小组负责人,经过本次科研项目的锻炼,我想对自己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不仅让我们在本科阶段就能够接触到很多新的东西(从课题设计、申报、实施、结题、报告甚至投稿),能够更快适应将来的研究生阶段;而且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科研方面的兴趣,这股力量是巨大而潜移默化的。”

由此可见,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使医学生的科研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有助于激发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研究工作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15名项目负责人认为实验室操作能力提高了,14人提高了数据统计分析能力,13人认为自己的科研思维能力和文章撰写能力有了提高,有11位学生认为查阅文献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或显著提高。指导教师们也认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比较好或非常好。

在创新实验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建团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实验方法、实施研究、处理分析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一个完整课题的流程,从选题到设计到实施等,增加了自己的科研思维,提高了查阅文献的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尤其是实验设计方面,培养了更加全面的思考问题方式”;“熟悉科研方法,了解统计方法,对我今后的科研很有帮助,也明白了社会的艰辛”。

学生科研难度较大,需要教师正确引导。调查发现,学生们平均每周花费2.86小时进行项目研究,其中有7人时间达到每周5小时以上,实验型项目占时稍多;有12位学生认为研究工作对日常学习和生活有影响但并不大,有4位学生认为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学习;有学生发出感慨:“做一项研究真的很难唉!”部分参与者因各种原因选择了放弃。

教师们普遍感到医学生的课程较多,学习压力较大,能投入科研的有效时间不足;还有教师认为“学生在晚上和节假日有时间,但是仪器管理部门不上班,工作难以进行”;从事临床调研的学生认为“学生做临床方面的项目课题,尤其是随访患者方面的课题,所耗的精力相当庞大,将严重影响学习状况。”也有学生“学会了直面问题,绝不因为自己的懒惰胆怯而止步,也绝不会自欺欺人的忽略问题,相反,所有的都要积极的迎战,为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准备。”

科研是艰苦反复的探索过程,研究中会经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没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则难以坚持。学生认为“科研是一个长跑的过程,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失败而气馁,要知道这事最正常的了,我们要屡败屡战,锲而不舍。”而这正是成为科学家所必须具备的执着的探索精神。初次接触科研的大学生,不了解科研的艰辛,仅凭热情和兴趣参与申报,碰到困难、挫折或因学习紧张,就选择放弃甚或对科研没有兴趣,对此,教师们建议,初次接触科研的学生,选题不可太全、太大,要注重项目的可行性,在学生遇到挫折时要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度过难关,让学生享受到科研的乐趣,保护并逐渐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三、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对培养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能有明显的帮助,能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但创新实验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正确的指导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帮助学生科研能力提高。

正如学生所言:“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我很高兴的看到并且亲身经历了这样的变化。希望校方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做好做精,并且完善相应规章制度,使得今后的创新实验项目能够成为展现本科生科研成果的平台。”

[1]郑惠珍.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49-50.

[2]吴乃利.我校1994-1998年五届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1999,17(3):168.

G420

A

1002-1701(2014)07-0027-02

2013-04

俞赤卉,女,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医学教育管理。

10.3969/j.issn.1002-1701.2014.07.014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生大学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大学生之歌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