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追求的新境界

2014-02-05闵建杰

职教通讯 2014年29期
关键词:境界院校职业

闵建杰

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1]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既是对整个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更是高职院校质量追求的新境界。

一、高职教育质量追求的三个阶段

我国高职从1998年3月教育部批准设立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算起,已经快速发展了15年。这15年,既是不断探索中国特色高职发展道路的15年,也是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15年。从教育质量提高的过程来看,15年在政府主管部门主导下,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一)第一阶段:新组建或升格的高职院校,找准目标定位,适应高职办学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是事件是教育部组织了对高职院校的合格评估。新组建的高职院校,如何能够适应高等教育办学,教育质量如何能达到大专水平,是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从2002年开始研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从教育部2003年4月份正式发布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全面展开,教育部2004年4月《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下发后,到2006年第一轮评估工作基本上告一段落。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对促进高职办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促进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即提高职业院校的师资水平,改善师资结构;改善办学的硬件条件,包括场地、实习实验设备、图书等;(2)促进高职院校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即合并或升格的高职院校要按照高等教育的要求,建章立制、规范教学组织、严格教学管理;(3)推动高职院校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改革教育教学,避免了将高职教育办成本科压缩型的学科教育。

(二)第二阶段:实施示范建设质量工程,追求高职教育的卓越水平,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在实施评估的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就开始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和改革试点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质量工程。在评估基本结束后,启动了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

示范建设的要求明显不同于评估,主要特征是强调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参与国家示范建设的学校虽然只有200所(100所示范校,100所骨干校),但是,各个省市又都根据这个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组织了本身级别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覆盖的规模达到了高职院校的2/5以上。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着重是从内涵加强高职建设,强调工学结合,理解主要是要解决高职办学中的学科化问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示范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第三阶段:示范建设完成,高职质量追求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示范建设和一系列高职教育质量工程的完成,我国的高职教育从数量到质量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到了社会的要求,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在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座谈会上,与会的示范高职校校长却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期结束以后,大家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发展了。[2]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离讲话的要求,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仍然有一定的距离。高职院校质量需追求新的境界。

二、高职专业质量追求的四种境界

回顾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高职院校对教育质量的追求是一个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在当下的挑战中,高职院校对教育质量的追求,不应该是以知识或技能为培养目标,更不是要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看做是唯一的目标。高职质量追求应该是一种境界追求[3],并且是在一个逐渐递进的境界追求,达到较高层次的境界追求。

(一)以知识为培养目标的质量境界

传授知识无疑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但是,职业教育不能以传授知识为培养目标。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基本上都明确了以学生的能力或技能为培养目标。但是,有的学校或有的专业在教学的实践中能力或技能培养在教学计划和教师教学中“转化”为书本知识传授,仍然将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

以知识为培养目标的质量境界,其主要的特征是不熟悉专业内涵的人,编制拼盘式的教学计划和不负责任的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不少高职院校编制教学计划的人,并不了解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了解职业技术岗位实际需要的能力,仅仅是比照相关教学计划拼制。教师参加实践工作的时间少,教学模式基本上照本宣科、教书讲书。这种模式培养的毕业生面对社会一头茫然,毕业时,部分学生会抱怨学校骗了他们。

(二)以技能为培养目标的质量境界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并且,操作技能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掌握一门技能能够顺利实现就业。由此,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被定位为技能型人才。政府还在许多政策文件中,明确将高职教育确定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并采取多种措施予以强化,如举办多种技能竞赛等。

追求高技能人才培养成为一个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和追求的时尚。将高技能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上大量地砍掉理论课和相关技术课程,强化技能核心课程,同时,强化技能的实践操作训练。虽然靠高职学校三年能培养高技能人才甚至技师是一个伪命题,但能培养学生一技之长,学生有就业的敲门砖,能使无业者有业,把学生培养成为能上生产线的技工,成为企业赢利的有效工具,也是职业教育质量的一种境界。其狭隘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三)以能力为培养目标质量境界

将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追求目标是20世纪以来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现象。如流行一时的CEB(能力为本位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4])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是以职业能力作为进行教育的基础、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学习计划。

能力包括了技能,也包括了技术能力和社会能力。即包括职业(技能、技术)能力,包括关键(社会)能力。所谓能力为本,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既有职业技术能力,也有一定的社会能力。学生毕业既能适应企业赢利的需要,也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信心满满地走向社会,达到了职业教育质量的较高境界。我国的职业院校一直以来以此作为追求的目标,不少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也达到了这样的水平。但是,如果我们将职业教育定位为一种类型的教育,而不是理解为一种低层次的教育,这种专业质量的境界仍然是不足的。

(四)以健全职业人格为目标的质量境界

我国职业教育的前辈黄炎培先生关于职业教育有句名言: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黄炎培先生提示的是当今职业教育所要追求的一种质量境界。

人生存在世界上不仅要成为企业赢利的工具,不仅要为社会所需要,还要追求自身的价值和意义。[5]人不是工具,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作为职业教育,必须考虑在生产线上工作的职业人自身有什么价值?健全的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健全职业人格,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终身设计,即包括掌握职业能力,同时理解职业人生的价值,学会了在职业生涯中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终身学习,实现自我价值,“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职业教育质量的最高境界。

在现代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在职业院校推进通识教育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反映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也反映了职业教育的质量追求在不断的提高。[6]在我国高职教育中,也在逐步引进的通识教育等理念,强化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要求。

三、高职教育追求以人为本的质量新境界

一个时期以来,在人力资本理论等思想的驱动下,极端功利化的思想弥漫在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就是为企业培养可以为其创造利润的工具。客观地讲,职业教育本身包含不同的类型和层次。譬如,企业兴办的职业院校,其人才培养的质量追求肯定服从于企业的需要,所属职业院校以将学生培养成为赢利工具也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国民教育的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追求更高的质量境界,解决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高职教育追求以人为本,服务企业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育人为目标的公共教育,既要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也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人,以人为本。按黄炎培先生的思想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习近平主席更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在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追求上,不能因为追求服务于经济发展而迷失了自我。

在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进入质量提高的第三个阶段后,之所以出现示范后不知道如何发展了,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不是以人为本,不是从人出发,从人存在和人生的价值出发来思考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而是仅仅从企业需要来考虑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追求的目标是将人塑造成企业实用的工具。在一定意义上说,学校自身丧失了存在的独立性,高职院校自身成为企业的工具。

本来,企业追求的目标和社会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与学校的目标也是一致的,职业院校应该服务企业,即所谓的服务为宗旨。从目标一致的角度看,学生个人的自我价值也包含在其中。但是,如果我们片面地追求服务企业、追求为培养企业赢利的工具,一味地在高职教育中追求与推广所谓订单培养等极端工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则必然导致职业教育本身异化,导致自我迷失。

(二)高职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在提高质量基础上考虑学历层次问题

毫无疑问,学历层次反映质量。经过高层次学历培养的学生,其能力与水平肯定要高于低层次学历培养的学生。问题在于,是否只有提高学历层次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提高学历层次是否是高职教育发展或质量提高的追求目标。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质量的本质是某种服务或产品适合社会或人们的需要。当一种高学历层次的教育不能适合社会需要的时候,这种教育的质量不能说是高的,如曾经出现的热能博士在南京街头乞讨事件。如果培养的博士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话,就说明这种博士教育的质量是不高的。同样的道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追求不能以学历层次为目标,不断的拔高学历层次,并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方式,也不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追求。

我国出现这种以追求学历层次为办学或质量追求目标的情况,主要是政府的政策导向使然。政府在教育政策上重高学历精英教育[7],以至于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高职教育如果能够上升到本科学历层次,就能够享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国民待遇了,所以,导致一批国家示范职业院校努力争学历层次升格。很明显,从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来看,这种倾向是高职教育质量追求的一种误区。

(三)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追求,需要明确学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关系

从国际职业教育来看,对职业教育的定义或

者内涵的界定是比较复杂的。[8]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职业教育包含非常广泛的内容。国际上将职业教育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既包括学历教育又包括职业培训,还包括对社会成员的终生教育(继续教育)。而这不同的教育其性质和任务是不一样的。

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目标明确,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如企业的职业培训,就是以提高员工或者准员工的某些方面的能力为目标,毫无疑问是以能力为本的。而学校的学历教育,是学生成长中的教育,是学生的成长教育,是以学生的健康成人为根本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人品人格,更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因此,即便是高职院校,作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也是具有不同性质和功能的教育,不能混为一谈。如果将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等同于职业培训,那么,高职教育不需要三年,高职院校也不需要办,学生高中毕业后到相关企业进行几个月的入职培训就足矣。

将学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教育混淆起来,导致了高职教育中的一些极端的作法,使高职教育自己迷失了自己前进和发展的方向。用这种方式办高职教育,在当前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必然将高职教育引入死胡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EB/OL].[2014-6-23].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23/c_1111276223.htm.

[2]李剑平.国家示范高职校从“抱团取暖”到集体遇冷[N].中国青年报,2013-12-11(3).

[3]李明中.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境界追求[N].中国教育报,2012-5-2(5).

[4]胡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势探讨[J].天府新论,2009(1):159-161.

[5]张效民.不能强制学生去当蓝领[N].中国教育报,2014-1-7(14).

[6]彭振宇.论高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职教论坛,2012(1):23-26.

[7]杨东平.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回顾和反思[EB/OL].重读毛泽东时代·教育篇,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special/maozedong-shidaijiaoyu/.

[8]滕珺,李敏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政策的话语演变——基于N-Vivo 的文本分析[J].教育研究,2013(1):139-147.

猜你喜欢

境界院校职业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品“境界”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慎独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