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中国浙江先行
——记“低碳中国·院士专家行”之“问计低碳”杭州高端对话

2014-02-05冯洁

浙江经济 2014年9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杭州发展

本刊记者/冯洁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低碳发展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征途上,绿色低碳是唯一出路,没有人能够置身之外,一场全民参与的低碳发展革命正在上演。在浙江,以生态促转型、以低碳转方式的集结号正在奏响。如何集聚多方合力、加速推进低碳发展?4月11日,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低碳中国·院士专家行”启动仪式在杭州举行,紧接着,一场名为“问诊低碳发展,问计低碳中国”的高峰对话在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举行。国家发改委气候司苏伟司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杜祥琬院士、浙江省发改委周华富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何建坤院长、中国科学院袁道先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林而达研究员、国家信息中心综合管理部蒲宇飞主任、杭州市政府李强煜副秘书长、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张贵书副主席、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吉京杭馆长、盾安集团吴子富总裁以及浙江网新创建科技张旭光总裁应邀出席并参加高端对话,针对浙江低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建议。

低碳发展需做好顶层设计

作为人类现时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气候专家们共同思考的课题,也是政府层面高度重视的执政命题。

“低碳发展最主要还是通过顶层设计,将低碳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司长苏伟表示,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国家层面已将其作为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目前,国家已先后启动低碳城市、低碳省区建设,同时低碳园区、低碳社区建设也已取得初步成效。苏伟认为,绿色低碳发展是唯一出路。要通过顶层设计,构建有利于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最终落实到地区的发展、市场主体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

据了解,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从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试点示范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年)》、《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等的贯彻落实。同时,将研究制定并完善支持试点示范的产业、财税、投资、金融、技术、消费等方面配套政策,加大对试点示范工作的支持力度,并研究提出低碳城市、园区、社区和商业等试点示范建设的规范和评价标准。

应对气候变化须加强管控

“浙江人已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去年夏天,杭州连续十天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秋天的一场台风使余姚等城市出现了严重内涝,冬天杭州则出现了PM2.5爆表的情况。”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周华富认为,当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诸多气候问题,对此应加大力度管理和控制当前气候变化现象。

周华富指出,应从三方面应对和管控气候变化:第一,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体系。做好省、市、县三级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同时着手编制浙江重点企业的碳排放报告。第二,以试点推进低碳发展。依托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杭州、宁波、温州三大试点城市,研究切实可行的碳排放政策规定。第三,加强区域合作。从省、市、县多个层面建立合作体系,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区域合力。

随着《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和《浙江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陆续出台,浙江省将在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多领域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合理控制浙江碳排放总量。

作为国家低碳试点,杭州市近年在探索低碳城市发展领域已初现成效。据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强煜介绍,杭州已经探索出一条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以低碳生活为市民行为特色、以政府公共管理为保障的低碳发展道路。一是发展低碳产业。通过高技术产业基地、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一基地四中心”的发展,2013年杭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9%。二是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在淘汰落后产能三年计划的推动下,关停、淘汰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印染、纺织、化工、造纸等行业的落后产能。至2013年底,已淘汰落后产能800多项。三是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以控制低碳消费总量为核心,杭州市加速推进“煤改气”,加大对天然气的应用。四是打造低碳交通。建成了以公共自行车、电动出租车、新能源公交、水上巴士、地铁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的绿色低碳交通出行系统。五是推进建筑低碳化。启动了杭州绿色科技馆等37个获得绿色建筑星级评价和标志的项目。六是加速构建低碳环境。以三江两岸和四边三化为抓手,加大森林覆盖率。七是创建低碳社区。积极争创低碳社区,形成人人参与、家庭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八是加强低碳理念宣传。

建立低碳发展市场机制

如果说顶层设计是推动低碳发展必不可少的前奏,那么建立碳排放市场机制,以企业和社会为主体加速低碳发展进程则显得尤为关键。

“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以碳排放的市场机制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低碳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推动城市化建设,仍有很大的空间。”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院何建坤教授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开放公正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未来,碳市场将是推进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做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企业碳报告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引入碳排放核查的第三方机构,以确保碳交易市场的开放性和真实性,促使企业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自觉减排。同时,以此来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对低碳领域的投资,加大地区的减排力度。

作为低碳发展的先行军,2012年风云浙商、盾安集团总裁吴子富对此颇有感触。“作为一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多元化发展的企业集团,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向低碳发展转型,先后在北方七个城市开展了以城市污水、工业废水提取热能的探索,延伸了企业的价值链。但是这些低碳发展的探索至今还未能成功进行碳排放交易,这是我们在向低碳发展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困惑。”吴子富建议,主管部门可考虑将碳排放和碳交易变成一种衍生金融产品,使碳交易市场变得更为活跃,以促进企业和全社会树立更强的低碳意识。

低碳发展在于全民参与

从顶层设计走向基层推进,低碳发展、低碳生活理应成为一项全民行动。

“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能够独善其身,它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认为,应从三方面推进低碳发展的进程,一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先进技术。

“中国每千人的汽车拥有量不到美国的1/5,但是东部地区单位汽车的拥有量已超过美国。在杭州,造成雾霾的因素中汽车尾气占34%。”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呼吁,必须树立公民的低碳意识,以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发展,“这方面可以学习我们的邻国日本。日本作为一个汽车生产大国,当地百姓却以拥有小排量汽车为荣。中国的老百姓必须要改变观念,以不开车、开小排量车为荣,以公交出行、自行车出行为荣,在日常生活中贯彻低碳理念。”

在浙江,杭州市成为低碳理念全民化的先行军。2012年7月,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开馆,成为全球第一家以低碳为主题,集低碳科技普及、绿色建筑展示、低碳学术交流和低碳信息传播等职能为一体的大型科技馆。据馆长吉京杭介绍,自开馆以来,低碳馆共接待了65万多名观众、近800个团队,未来低碳馆在坚持办好常设低碳展览的同时,将开展更多的低碳专题活动,并将深入企业、学校、社区,把低碳的理念传播得更广、更远,影响更多人。

中国市民卡之父、浙大网新创建总裁张旭光认为,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十年之间,杭州市已发放800多万市民卡。下一步,我们考虑把市民个人的碳排放指标也纳入市民卡的信息体系,比如建立一个碳币积分的概念,利用后台数据库,将市民的低碳行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评价和奖励。”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杭州发展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杭州院子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