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五通”打造海上新丝路

2014-02-04赵青云

浙江经济 2014年8期
关键词:五通丝路经济

赵青云

作者:宁波海事局

自去年10月习总书记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后,无论是今年两会还是各项外交活动中,海上丝绸之路的议题总是非常夺人眼球,特别是日前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再次强调推动“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建设,聚焦了世界无数目光。经历千年,几番浮沉,这条古老而又崭新的丝路正重焕活力、重新启航。

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横跨大洋、连接欧亚的大动脉,历史和地缘赋予了“丝路”沿岸国紧密相联的纽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发展不能闭关锁国,更不可能独善其身。通则畅、畅则顺、顺则发。这需要有便捷的通道和平台去实现与东盟、南亚,甚至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互联互通,从而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达到互利共赢。另一方面,海洋的空间拓展能力、货物运输容量以及文化传递效应都远大于陆地。海上丝路的开辟把中国的发展从陆地引向海洋、从本土引向国际、从眼前引向长远,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空间紧张、资源紧缺等矛盾。“海上丝绸之路”必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比翼双飞,形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为中国乃至区域的发展带来更广阔的战略空间和无限潜力。

如何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习总书记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要创新合作模式,“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工作思路,并提出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举措。这“五通”也同样适用于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政策沟通和道路联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指标。大到国与国之间政治外交、小到一项具体经济举措,都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领。“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海上丝绸之路”契合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对外开放战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必须本着“和平、友谊、合作、发展”的原则,加强与东盟、南亚甚至更广地区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政策的沟通与合作。单丝难成线,独木不成林。要想把纽带加固成桥梁,扩张成密网,必须加快推进水运、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外积极与相关国家携手打通诸如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等各类国际通道,对内鼓励一部分港口城市先试先行形成战略支点,从而实现地域与技术能力的互补,达到利益共通、发展共荣。

贸易畅通和货币流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支撑。“大海吞东南,横岭隔地维。百国共臻奏,珍奇献京师”,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对外贸易带入极盛,21世纪新的世界贸易形势和经济发展需求赋予了其更丰富的内涵和使命。席勒学会创始人海尔嘉·泽普说:一味重视虚拟财富的增值让世界经济遭到重创,在危机面前,像新“丝”路这类重视实体经济的合作更为值得信任。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平台,不断完善多边贸易体制,尽快达成RCEP,在亚太地区建立贸易伙伴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打通贸易和货币经济发展任督二脉,结成覆盖数十亿人口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二加二大于四”的乘数效应。

民心相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灵魂。海上丝绸之路历来是中西方文化传播之路,伊斯兰教“圣训”记载了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一条训教:“学问,即使远在中国,亦当求得之。”很多沿岸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通过加强各类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友好往来,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经验成果,实现各种文化的多元共生、包容共进,共同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相比单纯的经济利益驱动,文化交融和民心相惜基础上所建立的合作关系更加坚固和美好。不久前的MH370航班失联事件,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沿岸国家,第一时间自发展开救援,不计成本,不求回报,积极协作沟通、共享信息技术,包括澳大利亚等国在内至今还在全力投入中。正是因为各国人民心心相惜、休戚与共、守望相助,共同爱护地球、维护和平和守护生命。而这也恰是海上丝绸之路千年不衰的生命所在。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个别国家局势尚不稳定,有些与我国在海洋权益上还存在一定分歧和争端,还有一些对我国的发展虎视眈眈左右牵绊。自强则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立足于世界。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力度,改善民生,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上占据重要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

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必须以政策为基础,以经济为主体,以文化为核心,从政府走向民间,从经济合作走向交货交融,从独善其身走向互惠共存,实现“丝路”沿岸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开辟出一条五彩斑斓的通达之路。

猜你喜欢

五通丝路经济
红领巾奖章“一网五通” 绘浙江最美“红绿蓝”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丝路谣
明清小说中五通神形象
经济